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好好管教孩子?
孩子,家长,自己的如何好好管教孩子?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常常听到身边的宝爸宝妈们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话,明明是为孩子好,他们却总是和家长反着来,非得等家长发脾气大吼才行。想必这代表了很多家长的心声,在这一场情绪大战中,好像一切都是孩子的错,好声好气的说话,但孩子总是挑战自己的脾气。
其实好的教育并不是父母对孩子单方面的期望,而是父母和孩子共同达到期望。仅仅是言传,靠发脾气逼孩子听话,永远都不是最睿智的选择。
1、对于危险,行为制止大于语言制止
孩子的好奇心旺盛,对于一些危险又没有认知,比如玩刀叉、触摸电源等危险行为,父母看到总是强调危险,放下,别摸,但孩子尝尝不为所动。只用语言阻止孩子,行动上无所作为,这种“言行不一”会让孩子感到并不危险。
“危险”是个抽象的概念,不妨直接上手制止孩子或做出生动演示——假装摸到电源,然后浑身颤抖,就地倒下。
2、说完“别做什么”,记得加上“该做什么”
家长们可能都会有这种经历,该出门了,孩子却磨磨蹭蹭半天,妈妈:“别磨蹭了,快动起来啊!”孩子继续玩自己的。当妈妈的指令只让孩子“别做什么”,孩子无法获得准确的下一步行动计划。
直接告诉孩子要做什么更有效,比如:“放下玩具,去穿鞋!”
3、说脏话?可以不处理
孩子突然说脏话,然后半挑衅的看着你。如果我们暴跳如雷,往往会让孩子以为“说脏话就能让父母关注我”,从而强化这一不当行为;其实孩子很可能是想引起你的注意,或者让你意识到他已经长大了。
忽略脏话,约定新的替代词,能更好的解决这一个问题。
4、控制,不如让孩子自己选择
好言相劝无果,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在权力之争上处于上风;暴跳如雷打骂,又会造成不良后果。
不妨给孩子选择,让孩子更愿意积极主动参与其中,比如:“自己去刷牙还是妈妈帮忙刷牙?用草莓牙膏还是用香蕉牙膏?”
5、避免贴标签,了解需求
“坏孩子”的标签是对人,容易贬低或激怒孩子,甚至破罐子破摔——既然我是坏孩子,那我可以不受规则的约束,随心所欲的行事。
了解孩子错误行为背后的动机,才能更好的纠正孩子的不当行为,比如:“我看到你偷偷从冰箱拿东西吃了,是饿了,还是特别喜欢吃这个食物呢?”
6、空洞的威胁,只会增添愤怒
“我再也不带你去看电影了!”这种威胁既难以实现,又剥夺了全家共同的欢乐时光。仅仅是父母的一时气话,孩子往往会不断观察父母是否真的会言出必行,否则就会对此类威胁免疫——这会令人更加愤怒。
7、哭闹时,更要接纳他
帮助孩子说出内心的感受,完全接纳他的情绪,冷静之后再做沟通,永远强过一味否定和拒绝孩子的需求。一个感情能被充分理解和正常释放的孩子,往往能更好的成长。
养育孩子也是父母的二次成长,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乱发脾气,那么首先你要先控制自己的脾气;如果你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多读书积累知识,那么首先你要培养起自己的阅读和学习习惯;如果你希望孩子不撒谎,那么首先你自己对他也不要有所隐瞒,孩子其实不只是听家长怎么说,还会看家长怎么做,只是口头的说教,没有实际的行为,孩子自然不会把你的话当成一回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说出事实(描述孩子行为)。2、说明后果或提供讯息(是自然结果,不是个人感觉)。3、给选择(某程度的自主)。4、说出期待(告诉孩子希望他怎么做)。举例:孩子画画时,水彩颜料滴到地上。套用“管教四部曲”可以这样说:“我看到你水彩的颜料滴到地上了。湿比干更容易被擦掉(或别人踩到会跌倒)。你要用湿纸巾还是湿抹布擦?我希望你画画时可以更加注意。”各位家长老师试试看,管教指正孩子时,用四部曲简单有序化表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管教一词讲的好,小孩子正处在成长期,多动,贪玩,调皮捣蛋真让人费心,但是有方法和精力也想让孩子成长。方法则是试着让他们有好的学习作息玩耍的时间,并养成习惯。这就要家长自身有空和精力来完成。
上一篇:图片上的水印怎么去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