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样欣赏中国书法?
书法,线条,中国怎样欣赏中国书法?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书法的章法,讲究承上启下,左顾右盼,参差变化,落款合理,布局于整体和谐统一。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全篇324个字,分28行,字字相映衬,行行相呼应,若行云流水,气势连贯,浑然一体。在书法章法中主要表现为疏与密、聚与散、粗与细、正与欹、静与动、虚与实、开与合等矛盾的对立统一。如颜真卿的《裴将军诗》表现出正与欹、粗与细、聚与散、静与动;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表现出疏与密、聚与散、大与小;怀素的《自叙帖》表现出开与合等等。书法作品中的结体章法,是以笔墨点线巧妙地分割纸面的空白,使有墨处呈现出牵丝、仰俯、向背、疏密、长短、参差等变化之美;空白处浩渺无际,荡漾着一股灵虚之气,蕴含着无穷的意象,使作品超越有形的形质,而进入一种无形的境界之中,它提供给欣赏者的是自由想象和驰骋情感的心理空间。如唐代张旭的狂草作品《古诗四首》,其线条翻滚流转,左摇右荡,使字的结体纵横驰骋,虚实相生;其章法跌宕起伏,变化莫测,满纸云烟。又如唐代孙过庭的《书谱》,其中笔画线条古朴自然,流畅飞动,体现出毫无雕琢痕迹的质朴自然之美,作品中的线条随着浓淡、干湿的墨色和轻重、疾涩的用笔变化,产生了俊秀潇洒、天真浪漫、平淡旷远、含蓄藴籍的艺术美。
书法艺术讲究章法美。运用虚实这对矛盾,虚处淡雅,实处充盈。而实处皆虚,虚处皆实,便是用反原则。章法营构中,萧疏清朗,并非似一盘散沙,而是实到虚境。墨色之外的空白,虚到无时,却是大有,无画处皆是妙境。就章法而言,一点乃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通篇结构,引领管带,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布白则是翰墨尘点的反衬。巧妙的布白能使通天产生游龙出水、云烟飘动的效果,留给欣赏者足够的想象空间。
总之,书法艺术是借助形象给人以美感的,汉字造型经过千百年来的不断美化,已形成了系统的审美规律。无论是书法艺术中的线条美、结体美、笔法美、墨韵美,还是章法美。书法历来追求“规矩尽而变化生,”“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章法美是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一幅好的书法作品要神情舒展、气韵生动,气势贯通而又富有变化。或若萧瑟秋风,或若润含春雨;时而万马奔腾,雷霆万钧;时而细流潺潺,落英缤纷。作品立意高远,既有墨韵,又有禅心,经雕琢不露刀斧之痕,虽裁剪而又天衣无缝;既有大璞未琢之质朴,又有高贵纯净之典雅。书法家在挥毫运笔之际,既有思想感情的宣泄,又有学问、修养、品格等审美潜在意识的参与。要学会欣赏书法艺术,必须通过提升书法艺术修养来领会书法的精微,在逐步提高书法审美能力的同时,人的性情必将受到陶冶,情操会变得高尚,心灵会得到净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自从有了文字,由文字应运而生的中国书法也就出现了,历朝历代也涌现出不少的书法家。作为传统文化的书法,在中国已有很多年的历史,那我们应该怎么去欣赏呢?
1:从用笔方法
2:从章法布局
3:从气势的连贯
4:从整体布局
5:从字的阴阳、呼吸关系
6:从线条的变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书法可以表示出一个人的文化内涵,性格和修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中国书法的欣赏,除了寻其流派之外,也是认识当代艺术重要的一部分。现在也有顶尖的中国书法家在国际艺术的领域很知名,比如艺术家魏立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利用毛笔、墨汁和亚克力颜料,魏立刚颠覆了中国传统的黑白水墨书法艺术,在书法和绘画之间创作出“书象“——书无形,象万物,大大采用金色、大红、大绿的颜色模块,将书法与绘画结合起来,其实也是欣赏一种意象,比如这个红孔雀。
同样,作为当代书法大家,魏立刚这样的书象派书法最为知名。如果觉得看不懂中国书法,尽管可以像一个外国人一样,先把书法当成绘画,再从其中寻找书法的力与气。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