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在农村生活的居民在农忙之余有哪些娱乐活动呢?
子儿,农村,农闲在农村生活的居民在农忙之余有哪些娱乐活动呢?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娱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农村有着广袤的土地,那里居住着一代又一代为城市人口提供粮食,也为自己繁衍生息的农民。他们以从事农业活动为主,主要是种植粮食,也可以说他们的职业就是农民。是因为身份还是农民,之所以与其他行业的人相比,闲下来的时间还是太少。就是这个“农闲”时间,给予他们的还是有限的“娱乐”项目。
地域不同,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有差异,农民的思想观念也会千差万别,反映在娱乐活动上就更加明显。在我们当地,农民的娱乐活动主要有这几项:
晒“暖暖”,聊聊天
“暖暖”是当地人的一种方言,指太阳。不就是个晒太阳吗?咋成了一种娱乐活动了?还别说,在当地参与者众多,都已经习以为常,还是延传已久的。在农村,屋舍宽敞,树木葱郁,就在那宽敞和树木遮阳的地方,以前是老年人最爱集中的地方。如今,随着农村“中老年娱乐室”的关闭禁令的实施,那些不愿打工的年轻人没有了其他的去处,也一起凑热闹来了。他们吃过早饭,便拎起小凳子,不约而同的去集中。太阳被暖暖的照在身上,像有人抚摸一般,舒服而愜意。看着零星的过往的人们,就如了解了村外的事。
被暖暖晒着,也拉开了话匣子。“二十望妻,三十望子,四十望财,五十望人,六十望棺”等等的俗语、老话,就此说开了,传播了。谁家媳妇跟人私奔了?那个婆婆也够厉害,还敢当面骂儿媳妇?那家后生一夜之间输了好几万,人跑了!那老两口被儿媳妇撵出了家门,等等。只要稍一用心,村里村外的好事、孬事,都会听得到。看那些压低了嗓门,贴进了耳朵说话的,一定是怕別人听到,落下了闲话,更怕生出什么妖蛾子来,那麻烦就不小了。
“串门儿”,拉家常
农村人的邻里关系是你想象不到的和谐。这从农村人红白事前后几天忙里忙外的帮忙可窥见一斑。那可是放下手中的农活,停下挣钱打工的活路。农闲了,有的甚至是端着饭碗东家进,西家出。看谁家做好菜了,看那个饭后还有呷两口小酒的喜好。说是“蹭”个菜、酒啥的,倒不如说是关系好了才粘乎。大家还都乐意,你来我往的,还是一种交情,这就是活脱脱的“串门儿”。从不夹杂礼品来往的攀比,有的只是厚重的乡土民情。
还別说,只顾看见他们“串门儿”,其实,话里话外,也会说些家常的话来。“我今年三月都整整60岁了,还要交养老保险,明年才不用交可以领养老金了”,“明年的医疗保险又涨了,每人250元,我一家6口,要一千多哩!”“知道吗,村头老李家儿子说了门亲事,彩礼都28万了”……说的,拉的,净是有鼻子有眼的眼前事。不在大众场合说,只怕招致別人的曲解,自找麻烦。
玩扑克,掀“牛九”
“牛九”是当地牌的一种,牌面上只有红、黑两种颜色的圆点。圆点的不同数量则代表着不同的牌面。青年人很少看得懂,玩得“转”,那可是老年人的最爱。他们以赢玉米粒“诱饵”,私底下可是有一两毛钱的“交易”的。玩个大半晌即使输了,也就块把钱,权当老年人自娱自乐。
玩扑克牌是一些年轻人的爱好,麻将馆的坚决取缔,冬闲的农村,一些青年人常常会扎个堆,扑克牌的多种玩法,也不仅仅是输个人气那么明了。这个也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在玩着什人套路。
跳广场舞
随着新农村进程的推进,村村都有了文化广场。每天傍晚,农家妇女草草地收拾碗碟,争先恐后地赶往村文化广场。那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跳广场舞。广场舞可是妇女们的“专利”。看似一项自发的娱乐项目,其实,总会有一两个挑头的,她们利用手机,先行自学自练。待练得有眉有样了,便会在众妇女的面前曼舞,俨然就是一舞蹈的老师。虽然说队伍里有老的、有中年人,还有青年人,却一直听从于“老师”的施教,虚心的练习。即使被“老师”训了,也是笑脸,第二晚照来不误。美妙的音乐声,妇女们有板有眼地舞姿,何止是农闲?一年四季都是农村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农村人农闲的娱乐,充其量也就是打发时间,谈不上“高大上”。因为城市与农村的差距还是太大了。把晒太阳、聊天、串门、打牌等都归类于娱乐,这也是没办法,谁让农村的娱乐项目少之又少呢?农村的朋友说是不是这个理?
【#为生活而提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农忙之除主要是沙谷场,现在没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白事中澄宝和掛礼的渊源在邳州过去白事写掛礼,红事写贺礼,现在不管白事红事姓名下写礼金数就行了。
1949年前后,在白事礼仪中,妇女去吊唁和现在一样,拿一刀火纸就行,而男同志要分主客或掛客,掛客要拿澄宝,不拿礼金。在邳州方言叫箔,它高约15厘米,由边长约8厘米的正方形火纸片做成,部份火纸片上洒有金粉银粉。关系近的亲属去吊唁不光拿澄宝还要拿帐子助丧礼,吊簿上写某某人澄宝一块,祭帛一幅,助丧礼多少钱,有的亲戚去吊唁,需到棺材前的供桌奠桌子,则要拿四事,邳州方言叫桌子头,商店有卖的,一包里有二根腊烛,一封香,一个澄宝,一张写有奠字的边长约50厘米的正方形彩纸。一共四样叫四事。
白事结束,能收一百多块澄宝,没有用处,还占地方,到了1955年前后,人们便议论不用澄宝,改成现金,把买澄宝的钱拿去吊唁,茶棚(登帐处)先生把名字下面写折奠多少钱就行了。
到2000年前后,人们丰衣足食,穿衣全部买成品,白事中的帐子布料己失去意义,不拿布去总觉不礼貌,怎么办?于是在登帐时出现了某某人折奠礼多少元,掛帐礼多少元,目的是能显示出是近亲属,也能说明你过去给俺家送过帐子,今天你家有事,俺也有帐子。这件事持续了三四年,慢慢地人们都能理性的对待这件事,當出现白事时只写某某人多少钱。我们帐桌上人戏称一揽子钱,再无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