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刘姥姥为何“忍耻”招巧姐?
刘姥姥,板儿,红楼梦刘姥姥为何“忍耻”招巧姐?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三、刘姥姥知恩图报
刘姥姥因为生活困难而进荣国府求助,王熙凤给了她二十两银子。她没齿难忘,地里的庄稼丰收后赶紧给王熙凤送去一大麻袋蔬果报答。 后来得到贾母等人的丰厚回报,她总是一一巨细的说出不下千遍的:“阿弥陀佛,这怎么使得”的话。她去告别凤姐时说:“这两天劳烦老祖宗和姐儿妹儿了,谢谢大家对我怜贫惜老的照顾。回去定烧高香为你们祈福平安。”
后来,刘姥姥得知荣国府被查抄,老爷和太太流放、琏二爷要问斩、二奶奶关到了监狱这些消息后十分着急,叫板儿驾车带着她和青儿去探望。
到了宁荣街,得知巧姐被她舅老爷王仁领养,接到某条巷子去了。凑巧的是,板儿到那巷子去的路途中,看到了前面王仁的骡车。板儿一路跟踪,发现巧姐被她舅老爷王仁以500两银子卖到锦香院为妓。刘姥姥叫板儿到锦香院去探明情况。锦香院的鸨母说可以用600银子赎回。
在贾兰只愿拿出200两银票无法去赎人的情况下,板儿和贾芸连更连夜到拢翠庵找妙玉师傅。妙玉师傅发慈悲,一下子拿出600两银子给贾芸和板儿。两人顺利地把巧姐赎了出来。
后来刘姥姥、板儿和青儿就带着巧姐回乡,巧姐长大后成了板儿的媳妇,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也是殷实的家境,一家人和和睦睦的过日子。
刘姥姥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道理,在贾府被抄家走向穷途末路的时候,她与孙子板儿舍身救下被卖进妓院的巧姐,这是对王熙凤的报答。
刘姥姥知足常乐,她穷但不怨天尤人,也不妒忌富贵。她生活简单洒脱,有一颗平常心,她宽容大度,并不因巧姐被卖入花巷而以世俗的眼光来看待,而是大方接纳巧姐成为板儿的媳妇。
有句话说得好:时间可以见证人心、验证人性!贾府落败,巧姐却遭到至亲骨肉的谋害。危难之际,真心知恩图报的却是同姓连宗、偶受小惠的外四路来的贫苦乡下人刘姥姥和王板儿。真让人感叹世态炎凉、人情势利呀!
图片来自网络,如违权请删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刘姥姥“惹耻”招巧姐为孙媳妇,是曹公笔下难得的人性光辉。
若是我们细心一点,就会发现。在《红楼梦》中,处处存在着对比,比如,王熙凤生日的热闹场合,却正巧,这一天也是金钏儿的祭日;比如,秦可卿刚去世,贾元春便晋封为贤德妃。
而刘姥姥对贾府的恩情难忘,同贾雨村对贾府的大恩如大仇,更是一种带着强烈讽刺意义的对比。
在小白看来,刘姥姥这个人物是一个不真实的人物,她的不真实,不仅源于她的好运气,也源于她最终“忍耻”招了巧姐。
但,我们根据曹公前八十回的线索,根据脂批留下的种种线索,却会发现,流落烟花巷的巧姐,最终确实同板儿成为了夫妻。刘姥姥二进贾府,游大观园,板儿与巧姐互换柚子、佛手,便预示了他们二人最终结为烟缘的关系。
只是,刘姥姥不过一个老太太,居住在女婿家也并没有实际的决定权,她是如何能够做出这个卖房卖地、拯救巧姐,最终,让板儿娶巧姐这样的决定的呢?难道作为板儿的父亲狗儿、以及她的女儿,都会愿意吗?所以我认为,她非常的不真实。
如此不真实的刘姥姥,为何会出现在曹公笔下?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红楼梦》虽然反应的是残酷的现实、是人情的冷漠,但它的本质,却是艺术,既然是艺术,则避免不了,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就如鲁迅的小说《药》中,那个代表着希望的花圈一般。也许,在曹公的心中,亦一直有着这样的希望。
刘姥姥虽然是一个小人物,但她,却是见证贾府兴衰的见证者,原文中说她,三进贾府,其实是不对的,应该是四次,那最早的一次,便是她同女儿,见到的那个爽快的王夫人。
想来,那个时候的贾府,是真的富贵繁荣,如孙家、傅家,都是贾府的门生。但第二次进贾府的刘姥姥,见到的贾府,已经是冷子兴眼中的,外面的架子虽未倒,但里面的内囊也用上了;是王熙凤所说的,不过借着祖上的光,做个穷官罢了;而到了刘姥姥第三次进荣国府,正是贾府最后的狂欢,为迎接元春省亲,掏空积蓄修建大观园。
到了刘姥姥四次进贾府,昔日不可一世、风光无限的王熙凤,已经沦为狱神庙中的一个囚犯了。昔日刘姥姥跪在王熙凤的面前讨生活,如今掉了一个个,变成了王熙凤跪在刘姥姥的面前求着刘姥姥拯救自己的女儿。
如此的场面,如此的讽刺,却让人感觉不出一丝的不舒服,反而是真真切切的体会出了人间冷暖;试问,在人生的低谷之中,又有多少人,能像刘姥姥这样的,知恩图报,倾尽家产去拯救罪臣之女呢?
所以说,刘姥姥“忍耻”招了巧姐,可以说是,她对王熙凤昔日的情义做出的回报;但同样,可以说是,曹公在绝望之时,对生活抱有的最后希望;虽然,这样的行为看上去非常的不现实,但它,却比,真正真实的东西,更可贵!更让人感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作品中出现“忍耻”一词,是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向王熙凤求告。旁批是提到“老妪有忍耻之心,故后有招大姐之事,作者并非泛写”。
从这句旁批来看,后文刘姥姥会招巧姐,多半是给板儿作媳妇(二进荣国府,有板儿巧姐交换佛手柚子的情节,很具有订情的象征含义)。但是,这是说“忍耻”求告、与王熙凤发生联系,导致以后招巧姐为孙媳。并不是说招巧姐为孙媳,有什么耻辱需要忍受。
《好了歌注》中,有“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之语。在巧姐的判曲中,又有“狠舅奸兄”之语。联系起来看,巧姐可能被王仁等拐卖到烟花之地。
王仁是八十回中唯一出场的王熙凤的兄弟。“狠舅”非他莫属。但是“奸兄”指谁,不好确定。因为草头辈全是巧姐的兄长,包括孤僻的贾兰、灵活的贾芸、以及蓉、芹、蔷等。高鹗续书中,让贾环与王仁勾结,显然违背原意。拐卖亲眷中的年轻女性,这坏事像是贾环的手笔。只是他是巧姐的堂叔,不符合“奸兄”条件。
上一篇:孩子晚上睡觉老是醒来然后哭,抱也不管用,是吓着了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