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小麦冬季如何管理?重点在哪?
小麦,麦田,麦苗小麦冬季如何管理?重点在哪?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7、严禁放牧。防止牛羊啃食麦苗,啃叶不仅使绿叶面积减少,制造的养分减少,返青缓慢,而且啃去分蘖节和叶鞘(有大量养分、糖分积累在此中),易造成冻害。
冬前杂草苗小,耐药性差,用药量少,成本低。冬前化学除草成本仅占春季常规用药除草成本的2/3。
前施药,麦苗未封行,田间郁闭度小,杂草裸露着,药面大,防除效果好。
对猪殃殃、看麦娘、野燕麦等越冬性恶性杂草,春季防治的效果差,而冬前除治效果佳。
越冬性杂草秋天和小麦同时出土,争夺养分,冬前除草可以保障小麦更多地吸收营养,利于冬小麦形成壮苗,提高产量。
冬前用药,安全间隔期长,对下茬作物安全;可预防相邻敏感作物产生药害。
冬前除草施药技术
①在小麦3叶后,杂草基本出齐且组织细嫩时喷药除草效果最好。一般以11月上中旬,即小麦播种后40天左右用药为宜,此时杂草的出土量占整个生育期的90%以上。
②为确保防效,要在气温10℃以上的晴好天气,土壤比较湿润时用药。若喷药时气温过低(6℃以下),杂草死亡较慢。
注意事项
施药方法要正确。配药时,必须采用二次稀释法,严禁将药剂直接倒入喷雾器中使用。
药剂选择需根据麦田情况区别对待,如果是禾本科、 阔叶杂草混生麦田,可选用苯磺隆+炔草酯,或者喷施苯磺・异丙隆复配剂。
要用足药量、水量,喷细雾,努力提高防除效果。施药前后田间要保持一定的湿度,以保证药效的正常发挥。最好抓住降雨后的有利时机用药,旱情严重的田块要先灌水抗旱沥干后,再用药防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小麦生产虽然较以往省心许多,但也要树立“七分种、三分管”的思想,强化田间管理,培育冬前壮苗,确保安全越冬,夯实明年小麦丰收的基础。10月底,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还发布了2019-2020年度小麦秋冬种技术指导意见,冬季田间技术可供参考。
一、肥料运筹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不同产量水平和土壤肥力水平,按照“氮肥总量控制、分期调控,磷、钾肥依据土壤丰缺适量补充”的原则合理配施肥料。
一是施足基肥。要求施足基肥,一般掌握基施氮素占全生育期总施氮量的50%—60%,磷、钾50%—100%底施,因区、因地调整。提倡增施有机肥、生物肥等,扩大缓控释肥料、专用复合肥等施用比例。
二是早补苗肥(分蘖肥)。对基本苗偏少、基肥施用不足的田块,在小麦2叶期左右及时补施苗肥。如果基种肥及苗肥均不足,在主茎3-4叶期(主茎总叶片数11叶及以下)或4-5叶期(主茎总叶片数12叶及以上)施用壮蘖肥。有条件地区可在冬前及越冬期间施用泥、杂灰肥等有机肥培土壅根,保暖防冻,培肥土壤。秸秆还田量大的麦田,如麦苗发黄严重,应尽快施用复合肥或速效氮肥转化苗情。
二、科学管水
一是因旱适时浇越冬水。黄淮、北方、西北等小麦生产区缺墒的麦田和秸秆还田、旋耕播种、土壤悬空不实的麦田,要适时浇越冬水,推广测墒补灌技术,保苗安全越冬。浇越冬水一般在11月底至12月上旬,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4℃、水分可及时下渗时进行,“夜冻昼消”时完成。提倡节水灌溉,禁止大水漫灌,灌水后及时划锄,松土保墒,防止地表龟裂,避免透风伤根死苗。12月初,麦田0—40厘米土层平均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或高于70%为土壤墒情适宜,同时整地质量高、底肥充足、生长正常、群体适宜的麦田,冬前可不浇越冬水。对没有浇水条件的麦田,在每次降雨后要及时划锄保墒。
二是开沟防渍。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小麦生产区播后适时机械开沟,每2.5-3米开挖一条竖沟,沟宽20厘米,沟深25-30厘米。距田两端横埂2-3米各挖一条横沟。田头出水沟要求宽25厘米,深40-50厘米。要确保内外“三沟”相通,注意均匀抛撒沟泥,覆盖麦垄,减少露籽,防冻保苗。
三、防控病虫草害
一是春草秋治。根据草相、草龄、墒情等适期使用适宜药剂,重点抓好冬前化学除草,要封杀结合、以封为主,在墒情适宜时、于播后芽前进行土壤封闭化学除草。对未封闭化除或效果不好的麦田,在冬前选择冷尾暖头、日平均气温8℃以上的晴天及时喷药化除,注意安全用药,防止发生冻害和药害。二是防治病虫害。旱地小麦和部分稻茬麦田要加强地下害虫的防治。冬前注意加强对条锈病、纹枯病、蚜虫等的监控,及时防治。
四、冬前镇压
对秸秆还田未耙实麦田以及小麦播后未及时镇压麦田,冬前墒情适宜时可根据苗情选用适宜镇压器镇压1—2次,利于保水保墒,促进冬前壮苗,提高壮苗比例。特别是土壤偏旱时更需要注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保证冬水冬肥能改良泥土养分、水分情况、平抑地温变革,为麦苗返青和提高分蘖(小麦发育的时候,在幼苗基部—幼苗接近泥土的部分生出分枝叫分蘖)成穗率发明良好的条件,节制春季管理的主动权。盐碱地冬灌还有压碱改土的作用。冬肥用量不宜过大,要因苗制宜,中产麦田每亩用量约占
追肥量的20%,未施底磷肥的地块,应氮磷配合。已施足底化肥的麦田,不追冬肥。浇冬水要在日均匀气温7—8℃夜冻昼消时停滞。晚茬麦,冬前生育期短,叶
少,根少,或“一根叶”,为了利用初冬和早春冻融时期的有效积温,提高播种地温,促根增蘖,在泥土湿度大的情况下,不宜浇冬水。
2、深耘,、松土
中等肥力以上的水浇麦田,立冬后,每亩总蘖数达到盘算穗数的1。5倍时,应进行深耘断根,用摘掉左右二齿的耘锄隔行进行,深度10厘米。深耘后,应立刻耧平踏实,避免压苗和透风失墒,并要及时浇冬水。对集体过大的麦田,深耘断根具备显然的节制集体发展的作用。
生长过旺集体过大的麦田,也能够越冬前采取办法抑制分蘖生长。在耕作粗放,坷垃较多的麦田,于地面封冻前进行,压碎坷垃,填补裂痕,可对泥土起到保温保水分的作用。压麦应在中午以落伍行,免得早上有霜冻伤苗,盐碱地不宜。
上一篇:大家工资都多少啊,一个月总收入多少,是靠自己买的房和娶的媳妇吗?怎么看这件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