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么养殖泥鳅?
泥鳅,水质,投喂怎么养殖泥鳅?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过去每亩放苗8-10万尾苗,已经落后的养殖方式了!
现在每亩放苗,20万尾打底。
现在追求高产量,小规格泥鳅价格更贵。
养泥鳅,要从水花做起。
买苗不如买水花。
清塘—注水-肥水-增氧-下苗一句话说不清
我自己养了160亩泥鳅,年产量40万斤,产值三百多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养殖过程中可投喂菜叶、水草、米饭、糠、豆饼、菜饼及丝蚯蚓、动物下脚、蚕蛹粉、鱼粉等动物性饵料。有条件的最好做成配合饵料并搅拦成块状投喂。养殖成鳅,不宜投喂太多的动物性饵料,因泥鳅吃得太多不易消化。
一天喂2次,早上6-7及下午1时投喂。日投喂量为鳅体重的7-8%。可根据泥鳅的吃食情况有所增减。最高投喂量可达鱼体重的15%。每隔10天,将下层泥上搅拌1次,以利于泥鳅天然饵料的生长。
每天要清除残饵,经常观察泥鳅吃食及活动情况,如发现泥鳅出现肠呼吸频繁,突然停食等反常现象,应立即换水。每10天换水1次。如发现病鳅,死鳅要及时捞取,以防鱼病传染。
扩展资料:生活习性
生活在淤泥底的静止或缓流水体内,适应性较强,可在含腐殖质很丰富的环境内生活。当水缺氧时,可进行肠呼吸,而在水体干涸后,又可钻入泥中潜伏。
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
当水温升高至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泥鳅养殖:
1、专池养鳅:一般为专门从事泥鳅养殖的生产者所采用的养殖方式。池塘以泥底为好,如果是水泥池,则应铺泥土15―20厘米深。池塘面积不宜太大,以一亩左右为宜,每亩可放3―4厘米长的鳅苗5―10万尾。在放苗前应铺施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培育大量的浮游动物作为泥鳅的饵料。
放苗以后,逐步加强饲料投喂,并追施有机肥料,投喂的饵料主要种类有米糠、豆饼、麸皮、豆渣、蚕蛹粉、蚯蚓及食品加工废弃物等。肥料有人畜禽粪、农作物禾秆堆肥等。如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投饵量应减少。一般饲养8―10个月可以捕获,高产的每亩可达250―400千克。每尾体长15厘米左右,体重10―15克达到商品规格。
2、稻田养鳅:在稻田放养泥鳅,可以利用田中蚯蚓、摇蚊幼虫、水蚤和杂草等天然饵料生物,投喂少量的饲料,就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由于泥鳅生活力强,即使在稻田放水晒田时,能钻进湿泥里利用肠道和皮肤呼吸来维持其生命。所以泥鳅是稻田养殖较理想的对象之一。
稻田建设与养其它鱼类一样,在田中挖掘一个或几个鱼溜,面积2―3平方米,深约50厘米,鱼溜与鱼沟相通,鱼沟开成“田”字或“井”字型。进出水口都要设置拦鱼设施防逃。每亩稻田放养体长3厘米左右的鳅苗1.5―2万尾,注意避免使用石灰和农药,适当投饵和施肥,秋季收稻谷后起捕,或灌水继续养殖,于翌年开春耕田时再捕捞上市。一般每亩稻田可收获泥鳅30―50千克。
此外,在种藕、植莲、菱白等水生植物的水面里,可放养一定数量的泥鳅。一般亩放千尾左右,只要饲养管理得当,水面收入可以提高。
3、家庭养鳅:即利用房前屋后或菜园坑凼和蓄水池进行泥鳅饲养。一般可按每亩投入长3―4厘米的鳅苗4000―5000尾放养,也可与黄鳝、鲤鱼放在一起混养。平时注意投饲和施肥,如剩饭菜、畜禽粪、菜叶等,饲料要植物性与动物性配合使用。
同时控制好水质,当发现泥鳅窜出水面“吞气”时,表明水体中缺氧,应停止施肥,并更换新水。泥鳅个体长到15-20厘米时即可捕获上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清理池塘:在初春放泥鳅苗之前,提前20天要用生石灰清理一次池塘。等到清理完池塘重新加水之后,在池子里种一些藕、茭白、水葫芦、水花生,这样有利于改善水质和泥鳅躲避阳光。
培肥水质:在放养前10天池塘里泼洒一些氨基酸肥,这样泥鳅喜欢吃的水生动植物会繁殖更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池塘进水排水要方便,每亩池塘要配有一台增氧机,在初春放泥鳅苗之前,提前20天,用生石灰清理一...
3在池子里种一些空心菜、水葫芦等,这样有利于改善水质,在放养前10天,池塘里泼洒一些氨基酸肥,...
上一篇:越冬前蜂群中有了自然王台,如何利用好而不影响蜜蜂越冬?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