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么提高母猪怀孕率?
母猪,受孕率,公猪怎么提高母猪怀孕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4.提高母猪发情率
后备母猪达到可生育母猪的标准后,可适当的减餐加量,增强运动等人为刺激其发情,经产母猪在哺乳期要正常饲喂,及时抓好仔猪断奶的时间,使母猪在第一个发情周期有效发情。如果断奶时间延长,将会错过产后第一个发情周期,待到第二个发情周期我们就浪费掉了最宝贵的东西:时间。断奶后可将母猪放出来适当运动,增加与公猪的接触次数。
总结:总的来说,要提高母猪的怀孕率,我们要从以上几个因数入手,在母猪饲养管理上,我们要合理饲喂,适当刺激及时发现,提高母猪的发情率,在配种技术上,我们要准确、安全、规范、卫生的操作,提高母猪配种成功率。在配种后的管理上,我们要有耐心,细心照料。增强防范意识,遵循生产流程,严格执行免疫程序,从而提高母猪怀孕率。
以上是阿源的一些见解,希望各位朋友给与意见留言。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何猪道|怀孕率低下,找不到方法?掌握这6个方面,轻松提高母猪受孕率
对于母猪的饲养管理来说,如何提高母猪的受孕率,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所谓受孕率,一般是指母猪在统计期内的受胎头数占向前平移30天的当期配种头数的比率。这个指标,主要反映B超妊检之前的种母猪和种公猪的饲养管理水平,以及配种操作和配种管理的水平。这也是能否提高母猪的分娩率、产仔数、以及降低NPD(非生产天数)的先决条件。如何提高母猪的受孕率呢?下面我从6个方面加以论述。
纲要
什么是怀孕率?
怀孕率有两方面的概念,一是指怀孕母猪头数占总基础母猪头数的比率,也就是繁殖效率,涉及的关键因素主要有早期断奶技术、配种技术、控制非生产天数等。二即是指受孕率或受胎率,是一个统计期的配种母猪(可以为一个栏舍,也可以是一个月或半年)B超妊娠检查阳性数占这批猪的当期配种总数的比率。如果统计量比较大,比如以30天为B超怀孕检查时间,就是统计期内的受胎头数占向前平移30天的当期配种头数的比率。举例说明:1批受孕36头,平移30天当期配种为40头,该批受孕率90%;2批受孕48头,平移30天当期配种为50头,该批受孕率96%;如果统计这两批次的受孕率,则要统计2批受孕总数84头,平移30天的当期配种数90头,该统计期受孕率为93.3%,而非两批次受孕率的数值平均。我的回答主要是针对后者。
一、健康
对于动物来说,生存需求主要有三个方面,健康、食物、繁殖,健康是排在繁殖前面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倘若是一头猪发病,即使繁殖能力超强,也没有任何意义。所以要讨论包括受孕率在内的繁殖性能以及繁殖指标,必须首先要保证猪的健康。另外,基础免疫类的疫病,都会引起繁殖障碍,从而导致受孕率的下降,必须重视。
1、必须做好基础免疫
每年都要按照合理的免疫程序对母猪进行免疫,主要免疫猪瘟、伪狂犬、口蹄疫、乙脑、细小病毒,以及根据猪场情况免疫蓝耳苗,以确保母猪能够产生足够坚强的抗体,抵御这些疾病。一般猪瘟每年需要免疫3次;伪狂犬、口蹄疫每年面要免疫4次;细小病毒主要免疫0-3胎的母猪;乙脑北方可以在4月初免疫一次,天气炎热时间长的地区,要免疫2次;而蓝耳病疫苗刚要根据本场实际情况免疫,生产稳定者可以不免。
母猪免疫作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保护母猪自身不受疾病侵犯;二是保护母猪正常受胎;三是保护胎儿正常娩出。由此可见,从受孕率这角度来看,提高受孕率,降低返情及空胎数量,母猪的免疫是非常重要的。
2、毫不费力的行走
在实际生产中,母猪患肢蹄病的受孕率,要比正常行走的母猪受孕率要低的多。纠其原因,一是母猪由于肢蹄原因,长期处于惊恐之中,应激持续存在;二是关节疾病,持续的炎性因子存在,前列腺素释放过多;三是患关节炎的母猪,在竞食过程中处于劣势,采食不到足够维持自身和生殖的营养。这几方面可能是导致患肢蹄疫的母猪受孕低的原因。
因此,必须保证母猪的肢蹄健康。后备母猪的肢蹄问题,主要是营养问题,饲料必须有充足的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H;而经产母猪的肢蹄病,主要来源于断奶后混群的打斗,因此格外的看护或者赶入限位栏,可以降低此比率。另外,圈舍的构造,比如是否为漏缝板、光滑度、潮湿度,等也是肢蹄病的重要来源,极易引发关节病。
3、生殖道健康
生殖道健康是最为直观的因素,无论是轻微的子宫炎症,或者严重的子宫炎症,其配种后受孕率都是极低的,甚至根本不可能配上。因此,如何确保生殖健康就显得极为重要。
生殖道炎症主要发生在经产母猪身上,而后备母猪的子宫炎症,主要原因是环境卫生问题和配种清洁问题,比例较少。而经产母猪因为分娩的原因,发生炎症的的机率则要大的多,特别是有一些母猪的炎症转为慢性子宫炎症,子宫环境比较差,不利于受胎。
所以,可以在母猪围产期添加一些中药或抗生素进行保健,同时分娩期的消炎工作也要严格操作,以降低子宫炎症的发生率。及时判定母猪的滞产,谨慎助产,保持产床卫生,也会对减少子宫炎症的发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配种前饲养管理
我们知道,保育的问题在产房,而产房的问题在怀孕期,那么怀孕的问题则在配种前,因此母猪配种前的饲养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配种前的饲养管理不当,导致的受孕率下降,甚至产仔数减少的情况比比皆是。我们经常会从配种技术和配种后的管理当中寻找突破,想从中找到提高受孕率的关键举措,这当然是对的,后面我也会对此论述,但如果将配种前的饲养管理工作,当作与此无关,往往会摸不着头脑。
1、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后备母猪的挑选极其重要,要从体况、四肢、蹄部、乳头、外阴等几方面挑选优秀的后备母猪补充母猪群,特别是体况(决定健康程度)、乳头和外阴必须属于选留或引种标准。尽可能避免健康程度不高的、较瘦的后备母猪被引入种猪群。乳头和外阴与繁殖性能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不要引入瞎乳、幼稚外阴的后备母猪,这些很有可能是生殖畸形,如卵巢未充分发育等。这些母猪发情极端困难,发情征兆不明显,受孕率极低。如果想提高后备母猪的受孕率,或者以后的母猪受孕率能保持一个稳定的水平,基础必然要打好,就是不得以次充好,滥竽充数的引入不合格的后备母猪。
上一篇:小区隔离墙该不该拆除?为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