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样看待有些家长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强加给孩子?
孩子,自己的,父母怎样看待有些家长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强加给孩子?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比喻:社会背景和越势,家庭背景和趣势;理想的价值和趣势,价值好趣势也好绝对是继承丶巩固丶追逐丶发展、实现的目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管人到了哪个层次,都有利与弊。都有幸福与烦恼!只是层次不同。强加给孩子自己的梦想与现实是不实际的。只要孩子不懒惰,勤奋!努力上进!总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觉得,家长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没什么不妥。当然前提条件是引导为主,对于那些不顾孩子实际情况,以强迫方式,必须坚决反对。我这里讲三个故事证明。
先举个小例子。
我曾经在贵州黔西南州的一个乡村呆过一段时间。村里的老一辈,一生下来就在这个偏僻的山村,好多人没上过学,或者只上过小学、初中。城里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只在电视里看到过。
由于地少人多,过去他们的梦想,就是解决温饱问题。后来生活改善了,他们更希望孩子能够走出大山,见识外面的世界,最后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城里人。
所以他们拼命的种地、养猪、养鸡,采摘山货,走几十里路去市场贩卖。哪怕是干活再苦再累,也要攒下钱送孩子去读书。好多孩子考上了大学以后,凭着知识改变了命运。
试想,假如他们的家长浑浑噩噩、安于现状,他们的孩子只会复制父辈的命运,仍然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再说个大名人。
其实,大多数家长都有自己的梦想。
一个家财万贯的亿万富翁,可能物质上什么都有了,但他可能曾经想当一个作家;
一个身居高位的掌权者,可能调动许多资源,但他也曾经想当一个大学教授;
一个受人尊敬的艺术家,可能粉丝很多,其实他更想有一块土地,能够自己耕种自己收获。
这些在别人眼里的成功人士,在自己的孩子面前只是一个普通的家长。他们的人生也有遗憾,那些未曾实现梦想,也想有一个载体能够实现。
钱钟书的父亲是一名有学问的实业家。小时候钱钟书是一个玩劣少年,有一次父亲气不过,把他狠狠地揍了一顿,从此钱钟书开始专心读书,成为著名学者,被称为“文化昆仑“。
还有个小理论。
按照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社会进步总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人类的每一点的进步,都是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的。
好多家长的梦想,是因为某个阶段不具备实现的条件,比如缺钱、缺物、缺人脉,所以这个梦想只能埋藏在心里。
有了孩子以后,梦想的种子重新发芽了。他们会提供当年不能提供的条件,帮助孩子实现梦想。人类就是在这样一代又一代继承发展,才能慢慢进步。
当然,家长的梦想不能“强”加给孩子。
有的家长爱唱歌,逼着自己孩子去学,偏偏孩子五音不全。有的家长不爱读书,给孩子的目标却定的很高,完全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这也是不对的。
借用马云的一句话:人是一定要有梦想的,万一实现了呢。
我是@文史稻读,欢迎关注我,一起学习成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的文化底蕴就是望子成龙,衣锦还乡,福荫后人,惠及乡邻。往往很多成年人,会觉得自己不如意,没有能做到传统中的这几件事。既然是文化传统,自然深入每个家长的内心深处。自然流露出对子女的希望,也就成了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到孩子们的头上去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的观点,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但是孩子的成不成才任何家長说了都不算,天富占关键,其次家庭也占主要,只要去努力了看结果,孩子和孩子之间有的爱学习但有的不爱学,实事难以改变做为父母强迫孩子那是做无用功,不管孩子成才不成才我的想法只要身体健康平安那就是幸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比较自私的表现,孩子不是父母用来实现自己没有完成的梦想的工具,而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好嘛!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对孩子有养育之恩,父母老了的时候,孩子对父母有照顾之责。这是生命的传承,但不是谁必须服从谁的命令,彼此需要被尊重。
如果孩子也想实现父母的梦想,那便更好了。人生苦短,要做自己开心的事。
上一篇:广东中蜂11月失王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