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歌德和但丁文学作品论述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歌德,但丁,浮士德歌德和但丁文学作品论述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歌德和但丁文学作品论述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歌德
歌德(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他在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葛兹·冯·伯利欣根》。1774年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1776年开始为魏玛公国服务。1831年完成《浮士德》,翌年在魏玛去世。
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他在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葛兹·冯·伯利欣根》,从此蜚声德国文坛。
歌德善绘画,也对自然科学有广泛研究,其创作囊括抒情诗、无韵体自由诗、组诗、长篇叙事诗、牧童诗、历史诗、历史剧、悲剧、诗剧、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教育小说、书信体小说和自传体诗歌、散文等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
歌德一生尤其是后期创作的辉煌成就,是同他对现实主义原则的恪守分不开。歌德早年曾领导过狂韧突进运动,倾向于浪漫主义。但意识到当时浪漫主义的“病态”后,转向古典主义。
歌德所倡导的古典主义,实质上便是现实主义。现实主义问题是歌德后期理论思考的焦点。在西方现实主义理论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歌德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称得上是一座里程碑,曾给予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以直接而有力的推动。
兴起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运动,显然也受到过歌德文艺思想的深刻影响。
他并不企图在作品中“体现某种抽象的东西”,而只是把自己从生活中获得的“感性的、生动的、可喜爱的、丰富多彩的”“印象”,“用艺术方式”进行加工,通过“生动的描绘”提供给人们。歌德在这里虽然没有指明“印象”的来源,但联系整段话的内容,不难理解,所谓“印象”,不是别的,而正是客观外界的现实生活在作家主观意识中的反映,而作家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生活的一种“观照”。因为他认为这才是文艺创作的真正的基础和根据。
但丁
但丁·阿利基耶里(1265年-1321年),13世纪末意大利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一,以长诗《神曲》(原名《喜剧》)而闻名,后来一位名叫薄伽丘的作家将其命名为‘‘神圣的喜剧”。《神曲》分为三段,第一段叫“地狱”,第二段叫“炼狱”,第三段叫“天堂”,留名后世。
他被认为是中古时期意大利文艺复兴中最伟大的诗人,也是西方最杰出的诗人之一,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但丁的作品中包含伦理思想、法律思想和政治思想:
但丁所表现的迷惘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与普遍意义,因为它象征了中世纪末人们的伦理疑惑;他的《神曲》便表达了“个人和人类怎样从迷惘和错误中经过苦难和考验,到达真理和至善的境地”的主题,从而使这部文学作品同时也成了一部形象的伦理学专著。
在法律思想上,但丁强调:教皇并非上帝在人世的全权代表,由上帝执掌天国和尘世的大权是不能授予教皇和教会的,体现世俗权力和神圣权力的“两把刀”并不掌握在教会手中。
政权先于教权而存在,罗马政权先前并不受教会的约束,故教会不是帝国力量的起源。教会不可能被上帝授予向尘世国家授权的权力。而世俗帝王,如康斯坦丁大帝,把王权赠与教会,实属无效行为。
所以,尽管但丁知道自己的观点会触怒罗马教皇,但还是勇敢地提出了政教分离的观点。但丁以《圣经》为依据,以经院哲学的方式,反驳了中世纪流行的支持教权至上的“日月说”和“双剑论”,可谓是“以子之矛,攻子之后”,别具匠心,逻辑严密。
但丁的政治思想体现在他的政治著作《论世界帝国》中,表现出对教会的激烈批判精神。
但丁坚持教权与王权分工的理论,并以此驳斥了君主权力来源于教皇的观点。
但丁政治思想的中心是实现意大利的统一。
他认为,最大的统一能够实现最大的和平。因此他主张建立一个大一统的世界帝国,由一个至高无上的君主实行统治,以保障人民所要求的和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歌德和但丁都是欧洲著名的文艺大师。
歌德(1749—1832)是德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和著作家。
歌德生于法兰克福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上大学时,他就研究斯宾诺莎唯物主义学说和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的著作,并结识了"狂飙突进"运动的作家,接受到了先进思潮的影响。这期间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作品:有感情真挚.意境清新的抒情诗,有剧作《葛兹.封.伯利欣根》,有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等。
1775年,歌德怀着对"开明君主"的幻想和改革社会的理想,到魏玛公国宫廷服务。但他的改革屡遭失败。沉闷的宫廷生活使他失望,1786年便离开魏玛宫廷,开始了对古代艺术的研究,力图从古典艺术中寻求摆脱丑恶现实的途径。这期间他写了一些剧本,作品中放弃了早期的反抗精神,主张用道德感化实现社会改良。1794年歌德与席勒结交,此后两人合作十年,造成德国文学辉煌的十年。歌德的长诗《赫尔曼与窦绿苔》、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和《浮士德》第一部。这些作品体现出歌德企图通过教育改良现实的人道主义思想。
歌德晚年因受欧洲革命形势的积极影响,而达到了他一生创作的高潮,写出了许多重要作品,小说《亲与力》、《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浮士德》第二部。
歌德一生的思想和作品都充满着矛盾:一方面他积极关心现实,不断探索崇高理想,这是他精神世界的主导方面;另一方面他在黑暗的社会面前又表现出庸俗、妥协的态度,进行不切实际的道德说教。
《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是他一生艺术实践的结晶。
但丁.阿里盖利(1265—1321)。他生活在 13世纪后期和14世纪初的意大利,这正是意大利封建制度开始瓦解、资本主义逐渐兴起的新旧交替时代。但丁的经历和创作,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代意大利的现实生活,既表现出旧时代的痕迹,又闪射着新时代的曙光。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全诗分为《地狱》、《净界》、《天堂》三部,主要是写诗人幻游地狱、净界和天堂三界的故事。《神曲》体现出作者渴望和平与统一的思想,揭露了教会的腐败,肯定了人世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意大利文版序言中指出:"封建的中世纪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的正确评价和精辟分析表明但丁及其创作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上一篇:你有看过三遍还爱不释手的图书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