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阿富汗为何被有些人称为“帝国坟场”?
阿富汗,苏联,帝国阿富汗为何被有些人称为“帝国坟场”?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阿富汗全名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是一个位于亚洲中部的内陆国家,东接中华人民共和国,西邻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南部是巴基斯坦,北面则是中亚五国中的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塔吉克斯坦。
阿富汗国土面积647500平方公里,人口约为3466万,其中40%为普什图族,25%为塔吉克族,此外还有哈扎拉人、乌兹别克人、土库曼人等20多个少数民族。高原和山地占了阿富汗总面积的4/5,北部和西南部多为平原,西南部有沙漠。全国平均海拔1000米。阿富汗最大的兴都库什山脉自东北斜贯西南。如此复杂的地形地貌使阿富汗领土中的五分之三处于交通不便的状态。在阿富汗历史上相当漫长的时期内由于山地地形的天然阻隔使阿富汗成为滋生地方割据的温床,由于缺乏一个统一强大的核心地缘板块以致于阿富汗各部族长期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而他们彼此之间的内战似乎从来就没停止过,但也正是在持续数千年的内战过程中养成了阿富汗人桀骜不驯、骁勇善战的风格。
阿富汗的东面是中国,西面是西亚伊斯兰文明区,北面是中亚地区,再往北是俄罗斯,往南这是南亚地区,可谓是四通八达之地。谁得到阿富汗就意味着在亚欧大陆的地缘中心打下一颗钉子:尽可以将自己的国际影响力辐射到整个亚欧大陆并威慑周边各大强国,退也可以迫使这些大国强国中和自己关系紧张者不得不因为投鼠忌器而有所收敛,因为自己随时可以通过阿富汗威胁与自己关系紧张的国家的安全。如此敏感的地缘区位使阿富汗自古以来就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吐火罗人、大月氏人、中国汉唐王朝、吐蕃人、阿拉伯人、契丹人、蒙古人以及后来的英国人、苏联人,乃至当代的美国人先后将自己的势力拓展到阿富汗,从某种程度上而言:阿富汗自古以来就是各大帝国争锋的角斗场。不过在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哪个国家能长期稳固地将阿富汗置于自己的势力范围统治之下:在古代尽管阿拉伯帝国成功令阿富汗皈依了伊斯兰教,但在政治层面一直没能真正压制过阿富汗的独立意识。到了近现代阿富汗又连续给英国、苏联、美国三个世界顶级大国制造过麻烦:
从1810年起英、俄两大帝国在亚洲腹地展开了持续近百年的地缘政治竞赛:1810年日后的第一任香港总督璞鼎查秘密潜入波斯回见波斯地方王公,试图在波斯扶植一个亲英的政权。仅仅两年后俄军将领彼得·科特利亚列夫斯基突然渡过阿拉斯河袭击了英国所支持的波斯王国军队,在波斯军队中充当顾问的克里斯蒂战死,波斯恺加王朝被迫与沙皇俄国签订《古里斯条约》:放弃对格鲁吉亚、达吉斯坦、明格里等半独立汗国的主权要求。此举使英国明确认定俄国是自己在亚洲腹地的主要竞争对手。1819年俄军上尉尼古拉·穆拉维约夫从巴库出发,在骑着骆驼跋涉1300公里后抵达了咸海南岸的希瓦汗国。他成功取得了当地可汗的信任,使其同意与俄国通商,与此同时沙俄成功在希瓦汗国建立了自己的情报网,为日后在这一地区的进一步扩张埋下了伏笔。1821年俄国探子的足迹有深入到南方的布哈拉汗国,而作为对手的英国人直到1925年才进入布哈拉汗国。就在英国人到达布哈拉汗国的同时波斯王国趁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的时机向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等地的俄军发起进攻,然而1826年9月俄军发起反攻,迫使波斯军队撤出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等地。1828年2月波斯被迫和俄国签订《土库曼恰依和约》:将阿拉斯河以北包括东格鲁吉亚、东亚美尼亚和北阿塞拜疆等地在内的全部领土割让给俄国,与此同时俄国在波斯全境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和贸易特权。英、俄两国围绕波斯展开的第一轮博弈交锋以俄国的胜出告终。
英国人在波斯遭遇失利后将目光投向了波斯东面的阿富汗:英国通过支持阿富汗巴拉克宰王朝的多斯特·穆罕默德可汗以抵制俄国在布哈拉、希瓦等中亚汗国的扩张野心。然而英国对多斯特·穆罕默德的支持并不是无条件的——1837年多斯特·穆罕默德请求英国人帮他夺取锡克帝国控制下的白沙瓦,这一要求遭到了英属印度总督奥克兰伯爵的拒绝,这是因为英国同样对这一地区怀有野心,因此他们希望在阿富汗和锡克帝国之间玩弄平衡以实现渔翁得利的目的。就在英国人拒绝了多斯特·穆罕默德的请求之时俄国上尉扬维·特科维奇奉命出使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至于俄国人在这时出访阿富汗的目的是不言而喻的,就在这次出访之后阿富汗从英国阵营倒向俄国阵营。1838年4月阿富汗驱逐了驻喀布尔的英国代表团,英国东印度公司对此的回应是找到被巴拉克宰王朝推翻的阿富汗前王室杜兰尼家族的成员沙阿·舒贾并与之订立盟约:英印军队出兵帮沙阿·舒贾恢复王位,条件则是杜兰尼家族复位后必须承认阿富汗时英国的保护国。1838年12月英国阿富汗战争正式爆发,次年7月22日英军攻陷阿富汗的加兹尼要塞。此战英军仅阵亡17人、负伤165人,而阿富汗方面则至少战死了500人。加兹尼失守后多斯特·穆罕默德派出一支5000人的骑兵迎战英军,但在英军优势火力的打击之下这支队伍不战而溃。多斯特·穆罕默德不得不向英军投降,随即被流放到印度。1839年8月沙阿·舒贾在英国人的护送下回到阿富汗复辟杜兰尼王室。
1839年的英国人曾以为他们完全控制住了阿富汗的局势,然而实际上他们尽管抓住了阿富汗巴拉克宰王朝的多斯特·穆罕默德可汗,可多斯特·穆罕默德的儿子阿克巴·汗却出逃在外并迅速在自己周围集结起反英力量。1841年11月1日夜间喀布尔城内的阿克巴·汗支持者发动暴动,各地游击队举行联合反攻,怒不可遏的喀布尔市民手执各种原始武器冲向预定目标。起义军于当晚占领喀布尔全城。第二天起义军向城外的英军据点进攻,英国殖民军惊呼“阿富汗全国居民都拿起武器反对我们了”。暴动之后的喀布尔每一小时都有新的普什图人加入叛乱者的行列。4600名英军和12000名随军杂役被困在城市东北方一个四面环山、布满沼泽的营地里。此时被英军推翻的阿富汗原王室成员阿克巴·汗调来6000名阿富汗正规军在制高点架起大炮向英军轰击,致使300余名英军阵亡,就连在英军中一向以彪悍善战闻名的廓尔喀营也在此战中全军覆没。1842年1月1日丧失斗志的英军同阿克巴·汗达成停火协议:英军不再支持自己扶植的亲英政权,承认阿富汗原王室复辟。英军试图以此换取自己的安全撤离,阿克巴·汗也确实答应放他们走。然而从英军开拔离开的第一天起阿克巴·汗就背弃了承诺:阿富汗部队始终不间断地骚扰袭击英军的殿后部队。1月8日事先抢占好制高点的阿富汗人对通过山谷口的英印军展开了一场近乎屠杀般的战役——这天有3000多名英印军官兵及其随军家属被打死在开伯尔山口6.4公里长的入口处。侥幸活下来的人不得不冒着枪林弹雨徒步前进,到9日黄昏英印正规军只剩750人幸存、随军的12000名平民则已死亡2/3以上。到了12日晚间这一行人进一步减少为不到200名官兵和2000名平民。15名仅存的骑马者决定加速向贾拉拉巴德飞奔,第44东埃塞克斯团的20名军官和45名士兵则决定在甘大麦村稍作休整。就在当晚阿富汗人围了上来,英国人排成一个方阵用20支步枪和佩剑进行抵抗,最终除4人被俘外其余悉数死难。13日午后守卫英属印度与阿富汗交界处的贾拉拉巴德要塞的英军哨兵发现一匹马正从地平线处孤单地走来,马背上驮着一个浑身是伤的人——这就是撤出喀布尔的英国军民中唯一活着返回英属印度的幸存者军医威廉·布赖登。在此之后的许多个夜晚贾拉拉巴德要塞的城墙上一直燃烧着熊熊篝火,以此为可能的幸存者照亮前行的方向,然而再没一个人回来。这次惨败使当时的世界霸主大英帝国在此后的30多年里再不敢对阿富汗有何行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