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20年前的农村,冬天是如何取暖的,你还记得吗?
冬天,都是,炉子20年前的农村,冬天是如何取暖的,你还记得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陌上花身处南方,现在我们这一带的农村,经济条件普遍还不错,冬天过冬,虽然不能像北方那样,室内都装有暖气,温暖的像个春天似的,但大多数家庭也都装上了空调,很多人家还不止一台,冬天极冷的天气,在家时就开热风,也是温暖如春。
不过,二十年前,可就没这么好的条件了,那时候家中装有空调的,也就村里几个富裕大户,但因为特别费电,平时用的也少。陌上花这一带虽然地处南方,冬季最冷时也就零下四五度,但因为湿气大,那种湿冷湿冷的寒气简直是透骨蚀心,寒冷感绝对不亚于北方的零下十几二十度。
对付寒冷的冬季陌上花记得,那时候的取暖手段大致有这些:
1、尽量穿的厚点暖点
一到寒冬,大人小孩身上的衣物,从内到外是棉毛衫棉毛裤,毛衣毛裤,外加棉袄棉裤,尤其是小孩,棉服外再套棉服,再加手套、围巾、帽子,全副武装。希望能把刺骨的寒风抵挡在厚厚的衣物之外。
2、多吃御寒食物
到了冬天,家里烧饭,就会多烧一些热量高的食物,比如土豆、山药、菱角、莲藕这些。或者多吃又热又烫的面条、炖个炭炉之类。吃完了身上就会热乎乎的。
3、借助取暖工具
陌上花是属于特别怕冷的,除了要把自己全副武装的套上厚厚的衣物之外,外出时还会给自己贴上暖宝宝,或者手里还会拿一个那种装水的热水袋取暖。
二十年前,陌上花这一带的农村家庭还都是烧柴灶的,只要家里有人,每天一早就会起一个烤火的炭炉,然后白天一直给它加着炭,让它一天都不熄灭,大家就围坐在火炉边烤火。
到了晚上睡觉时,有些人家会把烤火炉给熄灭了,不过陌上花的父母会将它放在床底,因为床是木架子床,底下是空的,炭炉放在床底下,热气就会把床铺烤热,就好比是北方的火炕,晚上睡觉就暖暖的了。
不过,用炭炉有个弊端,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白天在厅堂里用,面积大,而且可以开点门窗,但是睡房面积比较小,如果开门窗,又透风,就不保暖了,所以后来就改用电热毯了。
不过,父母觉得电热毯给小孩子用,怕有辐射,对身体不好,所以陌上花晚上睡觉则是抱暖水袋。
而陌上花的奶奶,自己有一个专用的手提的烧炭的暖手炉,就是那种内芯是铁桶,外面包着层竹编的罩子,盖子是铁制的,镂空的。一到冬天,奶奶从起床一直到晚上睡觉,手里都会提着它,又能烤手又能烤脚,还能在铁制的盖子上烤个年糕。
陌上花村子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可以说是人手一个。有些条件比较好的,用的就是铜制的炉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二十年前我还是个孩子,对于像我这样三天不被打,就真能上房揭瓦的皮孩子来说,那时的冬天真的别具乐趣。那时候一切的小美好,足以让我们一直回味。
那时候冬季取暖方式
谈冬天当然要先谈谈取暖方式。我们这里的冬天是没有暖气的,二十年前电视机都很少农村,自然空调也是没有的,取暖主要靠炭火、厚衣服、晒太阳。
1、炭,都是自家做饭时预留的木炭,冬天引煤炉、取暖,木炭是最常用的。冬季对于那时的农民来说算是最闲的季节。没事的时候大家都坐在一起,围着一个炭盆,大人永远有聊不完的家常,女人还有织不完的毛线。
2、棉袄、棉裤、棉鞋是那时过冬必备三件套,那时候的棉衣里面都是棉花,相比较现在的羽绒服要厚重许多。那时候,男人们一般都有一件绿色军大衣。那时候的棉鞋除了自家手工做的,买的最多的要数一种黄色的大头棉鞋。那时候人们都喜欢带帽子,那种两边可以放下来抱住两边脸的帽子是最受欢迎的款式。
3、有暖阳,又吹不到风的墙头是最适宜的冬日聚众地点。那时候人们最常的姿势就是手插着手,互相套在袖子里。孩子们靠着墙头,挤来挤去,这便也是一种取暖的方式。
孩子们的乐趣
孩子们穿着厚厚的棉袄棉裤,嬉戏打闹,屋檐下的冰挂是我们的武器,结了厚厚冰层的水塘便是我们的游乐场。那时候的冬天雪很多,基本农历十月就开始下雪了,而且一下就是大雪,路面上能存住厚厚的积雪那种。我们上学放学都是跟小伙伴们结伴同行,一路走着一路滚着雪球,手冻的通红就放嘴边哈哈气或者直接揣在怀里取暖。
我们这里的特色
我们这里冬天里有一项自发组织的活动——打糍粑。
女人负责蒸糯米,男人负责捣糯米,孩子们负责凑热闹。捣好的糯米再放在桌子上压薄压平,再切成四四方方的小块(所以最初的糍粑是一大块,后面才切成小块。我们常常奚落某个人,会说他还没有三块糍粑高)。每家都会做几大块,糍粑好储存,吃的时候可以烤、可以煎、可以煮,可油炸,每一种做法都好吃。
打糍粑的过程最欢乐、最热闹,男人们喊着号子,一边捣着,一边转着圈跑着,整个冬日的寒冷早就不复存在。
现在的冬天气候已经明显变暖了,没有了那么多的雪,水塘结不了那么厚的冰,屋檐下的冰挂也已经很少见了。厚重的棉衣都换成轻便的保暖衣,各种取暖设备足以温暖一整个冬天,大人们也不没那么多闲着聊天的时间,女人手中的毛线终究还是织完了,打糍粑的工具怕是都找不到了,长大了的小伙伴都各奔前程,就连那个常去晒太阳的墙头也已消失在村头……现在想想,那时那么冷的冬天,我也在纳闷我们是怎么过来的,是的,那时的我们那么积极乐观。
二十年前,我这里的冬天是这样过的,你那里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