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大学生校内自主创业之风值得鼓励吗?
大学生,自主创业,自己的大学生校内自主创业之风值得鼓励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多年前就有此现象,属学中干,也是在边干边把学到的本领实际操作验证,不要太专注影响了学习就不好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都是成年了,鼓不鼓励不重要,重要的是经营的理念,经商的人品。少培养几个奸商就是阿弥陀佛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最近,各大“双一流”高校相继公布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其中39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公布了学生就业质量报告。从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17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虽然这几年创新创业非常火爆,但各大重点高校毕业生选择创业的只占少数。
据统计,清华大学毕业生直接创业人数为68人,选择创业的学生占7058名毕业生的0.96%;北京大学校本部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为50人,选择创业的学生占7462名本部毕业生的0.67%;浙江大学有68名学生选择自主创业,选择创业的学生占11428名毕业生的0.6%;上海交通大学直接创业的有26人,选择创业的学生占8595名毕业生的0.3%。
这几所国内一流重点高校公布的毕业生创业数据,远低于此前教育部和第三方教育数据公司公布的数据。麦可思研究院联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17年,我国大学生毕业即创业比例从1.6%上升到3.0%,最近几年来稳定在3%左右。去年9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中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大学毕业生创业率已达到3%。以2017年795万名应届毕业生的总量计算,我国年创业大学生的数量超过20万名。
从公开报道看,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数据有两大特点:一是重点大学毕业生创业比例低于一般本科毕业生创业比例,本科院校毕业生创业比例低于高职。麦可思的调查显示,2015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是3.9%,高于本科毕业生的2.1%。二是发达地区高校毕业生创业比例低于中西部地区高校毕业生创业比例。
这两大特点或由两个原因造成:一是重点高校毕业生创业意愿和能力比普通本科院校、高职差,发达地区的创业环境不如不发达地区;二是创业数据统计没有对创业的动机、质量进行区分,笼统地把找不到工作、无奈自主创业的就业替代型创业,与大学生主动抓住机会的自主型创业,视为同一种性质的创业。其实,中西部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环境更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更难,因此就业替代型创业比例高于发达地区的毕业生,表面上看,创业率高,但自主型创业比例并不高。
就实际情况分析,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数据的两大特点,应该主要是由上述第二种原因造成。针对这一原因,在统计大学毕业生创业情况时,应当对创业进行区分,在推进大学生创业工作时,要重点推进自主型创业,谨慎鼓励就业替代型创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要以学业为重,金钱固然重要,但是你在学校要好好学习才是该干的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学生创业要慎重!
大学生还是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不应该把过多精力放在做生意上面。
而且,大学生本身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做生意的经验,盲目创业,往往会失败。
大学生本身没有参加工作,缺乏创业资金,创业的钱要么是父母给的,要么是借来的。有些大学生因为借高利贷,而陷入困境,结局悲惨!
从上几点可知,家里没有很多钱的大学生,不要在校创业,因为生意都有风险,万一亏了万一亏了怎么办呢?父母赚钱很辛苦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非常值得鼓励和提倡,但是同时也有很大的风险,因为刚毕业的学生毕竟没有社会经验,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没有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实践,是很难成功的,如果非要创业,建议和有一定经验的学哥或者学姐一起合作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