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苏轼乃中国文学史上的旷世奇才,为何还常常自省与自嘲?
苏轼,他的,苏东坡苏轼乃中国文学史上的旷世奇才,为何还常常自省与自嘲?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一:苏轼文学艺术上的巨大成就
苏轼是个文学全才,在宋代文学的各个方面达到了顶峰。他一人的作品堪称宝库,综合成绩无人可比。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不为过。据古书记载:宋神宗曾问近臣,苏轼可与哪位古人相比?有人说“唐李白文才颇同”,神宗说:“不然。白有轼之才,无轼之学”。就连皇帝老子都说狂放不羁的天才诗人李白,都逊色于苏轼,可见苏轼学问之大,多么牛逼了。
①他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和他的恩师欧阳修齐名,有“欧苏”之称。时人评其文章,“欧文如潮,苏文如海”。众多的散文佳作中,巜赤壁赋》当是璀璨夺目的明珠,千古传诵。
②诗歌,博采李、杜、韩之妙,名诗佳句,俯拾皆是。如《惠崇春江晚景》一句“春江水暖鸭先知”,《饮湖上初晴雨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巜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些经典诗句,光耀古今,代代传诵。
③苏轼在文学史上的重大贡献,就是开创了豪放词派的词风。与辛弃疾齐名,有“苏辛”之称。象巜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作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豪迈气概,更有豪气冲天的巜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豪放的英雄气概表达的酣畅淋漓。而怀念亲人的婉约之词,也写得荡气回肠,深情款款。如怀念亡妻的巜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想念弟弟苏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么一个放达不拘,气势逼人的开头,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么一个美好的祝愿,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④有人说诗书画一家,苏轼做到家了。他不只文才盖世,书法绘画也了得。书法上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苏黄米蔡”,名列北宋4大书法家之首。传世作品有《赤壁赋》、巜黄州寒食诗》、巜祭黄几道文》等。绘画方面,他是宋代“湖州竹派”的代表人物,作品有巜古木怪石图卷》、《潇湘竹石图卷》等。他的书画都有很高的造诣。
二:从政风格
苏轼是典型的爱民如子的好干部。居庙堂之高,敢善谏如流;处江湖之远,为百姓造福。因性格豪放,为人正直。屡屡因言获罪,仕途坎坷。旧党不待见他,新党打击他,被贬黜流放,是司空见惯的事。甚至于被捕入狱,小命危在旦夕。即便这样仍能自我反省,自我净化。愈挫愈勇,保持昂扬向上的姿态。他不是一介书生的纸上谈兵,而是能够
与人民水乳交融,所到之地,口碑极好。最为值得一提的是,老年被流放儋州。这是个仅次于死刑犯的待遇,远在天边,缺衣无药,生活无着。就在这么恶劣环境下,竟坦然面对,还大有作为了。他办教育培养人才,成绩斐然。在宋代100多年里,这里没有人进士及第。由于苏轼的教化,这里的姜唐佐就举乡贡。为此,苏轼还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涯从此破天荒”。人们一直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对他怀有很深的崇敬。
三:为人处事
苏轼出身于文人之家,母亲是大家闺秀,名门才女。父亲是大名鼎鼎的苏老泉,弟弟也是才华横溢的文坛名人。这个智慧之家不是一般的书香门第。这种环境培养了苏轼的文人骨气,和做人的正直品格。他广交朋友,不论贵贱。真心待人,重情重义。即便是和他政见不和的新派领袖王安石,也私交甚好,并在王安石被罢相后去看望他。
总之,苏轼确非等闲之辈。他不光是著作等身的文人,还是兼有儒、道、佛等思想与一统的思想家,这对于他不管遇到什么惊涛骇浪,都能泰然处之,也是密不可分的。积极入世,超然出世。他是典型的多面手,也极富生活情趣。还懂音律,会美食。又是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旅行家。妥妥的一个大活宝。
因此,了解了苏轼的方方面面,就不难理解苏轼的自省与自嘲了。思想丶知识武装了头脑,豪放旷达的性格,强大的内心世界,能包容万物,吐故纳新。正确认识自己,反省己错。超越旧我,如凤凰涅槃。最后用他的一首自嘲诗作结吧,巜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就是他一生经验的浓缩,也是对自己的戏虐自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千年词圣”苏东坡,为什么中国历代都有那么多人热爱这位伟大的诗(词)人?他是旷世奇才,豪放高尚的品格,以及他迷人的人魅力,生活中有多姿多彩的可爱特点。
苏东坡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既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又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被数次放逐贬官,却一任自由高远,清新意境的诗词感动着人们。
说他自嘲也好,道他悲悯也罢,恰恰流露了他百折不饶,乐观幽默,胸怀豁达的天性使然。无论是在为亡妻而作的《江城子》中的直接抒发的深挚感情:“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还是在《蝶恋花》里发出的岁月蹉跎感叹:“天涯何处无芳草,多情却被无情恼”。何种逆境中也能泰然处之,自慰自勉。他的自嘲纯为表达心之所感,亦庄亦谐,生动而有力!
谁能说人的一生没有点自嘲的风范和气质呢,它是人性的光辉闪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从苏轼的《自题金山画像》这首诗谈起:“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既可以说这是苏轼自嘲,也可以说这是苏轼自省,更应该说这是苏轼自我总结、自我肯定!
由此可见,苏轼一生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的成就,与这三次被贬谪有很大的关系。
一,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四十三岁,调任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表》,文中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改革派据此说他“愚弄朝廷,妄自尊大”、“衔怨怀怒”、“指斥乘與”、“包藏祸心”。上任才三个月,即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因御史台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后因王安石上书“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被从轻发落。最终,苏轼被贬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
上一篇:在身边一妹子离开之后发现自己心情极度低落,后知后觉可能是喜欢她,怎么正常接触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