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对对联,怎样知道平仄?
平仄,对联,平声对对联,怎样知道平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2、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3、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
我国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上写:“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
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春联的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平仄对于古代文人我觉得就是几个好友,一起玩的文字游戏,平仄只是增加难度和游戏乐趣。而随时间的流逝,慢慢变成一种高雅有情趣的规则文化了,随着国家的文化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这种带有古韵的风骚文化气息。
平仄的工整是文字上的,而对文字上意境和个人感情上的心境的对子或诗句,我想这才是那时文人喜欢上它,现今人迷上它的所在吧。
怎么判断平仄,其实就是我们儿时学的中文拼音的高低,一声二声为平,三声四声为仄。 请看下方
jí mù tài huá(huà、huā) gāo ,
极 目 太 华 高
ruò dà(tài) qián(gān) kūn chēng bàn bì
偌 大 乾 坤 撑 半 壁
dàng xiōng tián hǎi kuò,
荡 胸 填 海 阔
wú biān fēng(fěng) yuè yǐ céng lóu
无 边 风 月 倚 层 楼
极目太华高,偌大乾坤撑半壁
古:仄仄仄通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今:平仄仄通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荡胸填海阔,无边风月倚层楼
古: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今: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春水船如天上坐
古:平仄平平平仄仄
今:平仄平平平仄仄
秋山人在画中行
古:平平平仄仄通通
今:平平平仄仄通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对联跟作律诗一样,律诗中间两联就有对杖。平仄同样也使用平水韵。
宋末刘渊,依据唐人作诗的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106个韵部。其中,平声分上平声、下平声各十五个韵部。刘渊是平水人,因此人们就称它为平水韵。广泛流传至今。
如何区分平仄呢?明朝释真空著《玉钥匙歌诀》云: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由于时代发展,语言变化,很多文字的读音跟我们现在大不相同。所以仅凭这个歌诀仍然不能正确区分平仄。为了弄准确,就只有借助《诗韵合壁》、《佩文韵府》等工具书。从工具书里去熟记平声字,没有记的就是仄声字。
如果是诗词、楹联票友,完全可以用新四声。现在也提倡用新四声。以不新、旧混用为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对联”,我个人认为还是应该使用旧韵为好。对“对联”的平仄,则可以使用《词林正韵》。
当然,我也不反对其他人使用“新韵”,如《中华新韵》。
至于使用“旧韵”,还是“新韵”,则是一个人的爱好而已,应该是相互理解,宽容为好。愿祖国的“对联”文化能得到传承,永世发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般一二声调为平声,三四声调为仄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建议不用太在乎平仄。
国语普通话都丢失了一个音,勉强讲平仄没多大意义,而且方言那么多,各种方言声调都有不同。
现在平仄对子就是玩耍的文字游戏,属于个人兴趣,和下象棋的感觉差不多。
上一篇:有什么歌曲到现在为止,你能累积听一千遍,一万遍?为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