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禽霍乱如何防治?
霍乱,菌苗,禽类禽霍乱如何防治?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禽霍乱如何防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我是晴格格,禽霍乱是家禽养殖过程中的可怕疾病,下面就让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
禽霍乱也叫做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禽类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对鸡、鸭、鹅等多种禽类都能够进行传染,禽霍乱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是和环境条件还是有很大的关系,比如潮湿、拥挤、突然换群和并群、气候剧变、寒冷、闷热、阴雨连绵、禽舍通风不良、营养缺乏、寄生虫、长途运输和其它疾病等情况,都容易引发禽霍乱。通常呈地方流行性。临床上多表现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
最急性型禽霍乱在流行初期,肥壮、高产的禽类身上经常呈最急性型经过。病禽类没有前驱症状而突然发生不安,倒地挣扎,翅膀扑动几下马上就会死亡。或者头晚精神和食欲都很好,第二日发现死在禽类笼里,病程数小时。解剖没有特征性病变,只发现心冠脂肪小点出血。
急性型禽霍乱是最为常见,病禽类体温升高至42-43.5摄氏度,精神沉郁,羽毛松乱,弓背,缩头或将头藏于翅膀下,呆立一隅,闭目,食欲减少或者不食,经常有剧烈腹泻,粪呈灰黄、灰白、污绿色,有时候混有血液。冠及肉髯发绀呈黑紫色,呼吸困难;口、鼻分泌物增多,常流出带有泡沫的粘液;产蛋禽类停止产蛋;最后衰竭、昏迷痉挛而死。病程1-3天,病死率高。解剖的时候能看见皮下、腹腔浆膜和脂肪小点出血。肝脏肿大,棕红色,质脆,肝表面可以看见很多灰白色针头或者粟粒大的坏死点。肠道充血、出血、发炎,特别是十二指肠最严重,肠内容物含血液,粘膜红肿,有很多出血点或小出血斑,粘膜上常覆盖黄色纤维素小块。心外膜和心冠脂肪常有多量出血点,心包内积有多量但黄色液体,并混有纤维蛋白,心肌和心内膜也会看见出血点。肺充血或者出血。产蛋禽类卵泡充血、出血、变形,呈半煮熟状。
慢性型禽霍乱是由急性不死转为慢性,多出现在流行后期。精神不振,鼻孔流出少量粘液。经常腹泻,体渐消瘦,禽类的冠部及肉髯苍白。有的病禽类一侧或者两侧肉髯肿大,有的可能干结、坏死。有的病禽类发生关节炎,关节肿大、疼痛、跛行,甚至不能走动。病程可达数周。生长发育不良,产蛋停止。解剖的时候除了可以看到急性型的病变以外,还可以看到鼻腔、鼻窦及上呼吸道内有积液。有关节炎的病例,可以看见关节肿大,切开见有炎性渗出物或者干酪样坏死物。有时候母禽的卵巢和腹膜也可以看见变性和干酪样物。
对于禽霍乱的预防,首先考虑从净化良好的种禽场引进禽类种苗,对禽类群日常的管理,要注重根据不同日龄提供恰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以及良好的舍内空气质量,执行严格定期的消毒卫生制度。常发本病的区域,可以用疫苗免疫来预防,并在特定易发时段可以来定期投药来预防。关于疫苗,有弱毒活菌苗和灭活疫苗。弱毒活疫苗效果不太确切和理想。灭活疫苗有禽霍乱铝胶苗和蜂胶苗。铝胶苗通常在2月龄以上的禽类肌肉注射2毫升,免疫期3个月;比如在第一针注射以后8-10天再注射一次,免疫效力比较好。蜂胶苗应用效果较好,通常是2月龄以上禽肌肉内注射1毫升;2月龄以下禽肌肉内注射0.5毫升。免疫后5-7天增强免疫力,免疫期6个月,保护率90%-95%。常发严重地区,第一针注射以后,间隔10-15天再注射一次会更好。
对于禽霍乱的治疗,一旦发病,可以选择一些头孢类抗生素药物,磺胺类药物来进行治疗,有条件的可以用高免血清来配合治疗。同时注意,病死禽类全部深埋或者焚烧,病禽最好隔离治疗。同禽群中还没有发病的家禽,全部投喂药物,以控制发病。用禽霍乱抗血清进行紧急注射更好。污染的禽舍、场地和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离自己不远的禽场发病,自己的禽场最好进行紧急注射菌苗免疫,同时做好隔离和消毒工作。
以上就是禽霍乱的防治方法了,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吧!祝大家养殖的家禽都能够健康成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该病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3种:最急性型,不明原因突然死亡,多在流行初期。急性型,病鹅闭目呆立、不敢下水、饮水增多、精神萎顿、食欲废绝、下痢稀便似草绿色,体温在41℃—43℃,病程2—3天,很快死亡。慢性型,多发生在该病流行后期,鹅消瘦、拉稀、有关节炎症状。
防治措施
1、疫区应在该病流行之前彻底消毒,尽量避免该病再度发生。
2、发现疫情及时治疗。磺胺类药物、喹乙醇及抗生素类药物都有良好效果。一般用0.02%的复方新诺明拌饲料,再用青霉素、链霉素合剂肌肉注射3—4天,每天2次基本可以控制该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第一,搞好环境卫生,加强消毒
第二,做好疫苗接种
第三,定期药物预防:单硫酸卡那霉素,氟苯尼考,土霉素,新霉素等,配合中药白龙散或白头翁散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禽霍乱又叫禽巴氏杆菌病或禽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各种家禽均能感染,以夏末秋初时发病较多,潮湿地区易于发生。
最急性型常见于流行初期,以产蛋鸡多见,病鸡几乎无任何前驱症状而突然死亡;急性型为最多见,病鸡精神沉郁,羽毛松乱,缩颈闭眼,不愿走动,常发高热,剧烈腹泻,呼吸困难,最后昏迷、痉挛,于1~3日内死亡;慢性型病鸡常见于流行后期,多为急性型转化而来,主要表现为鼻孔流出少许粘液,鼻窦肿大,喉有少许分泌物影响呼吸。食欲减退,关节肿胀化脓,进行性消瘦、贫血,持续性腹泻。有的病鸡肉髯显著肿大。病程数周,症状呈间歇性发作。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