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三国演义》中最有见识的人是谁?为什么?
的人,最有,司马懿《三国演义》中最有见识的人是谁?为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觉得《三国演义》中最有见识的人是司马徽,也就是水镜先生,他有三个门徒:孔明、庞统、徐庶。水镜先生曾经评价诸葛亮:‘诸葛亮得其主不得其时’,在我看完整部小说后,对这句话印象最为深刻,也仿佛是作者埋下的伏笔,其中妙处耐人寻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有远见的人,最著名的就是除了诸葛亮,诸葛亮隆中对三分天下,可谓家谕户晓,但《三国演义》还有许多有远见的人,不在诸葛亮之下,最有远见的我认为是《三国演义》中吴国的最后一个国君:孙皓。
公元280年,吴国国君孙皓投降,吴国灭亡,三国演义宣告结束。司马炎召见投降的孙皓,对他说:“朕在这里设下这个座位等你好久了。”
孙皓回复:“我也在南方设了个座位等陛下的。”
公元316年,五胡乱华,晋朝皇室南迁至昔日吴国的都城建康,是为东晋。此时孙皓已死去32年。
这等远见,三国无人能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纵观三国人物,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者,足以车载斗量。如卧龙凤雏,子初孝直,忍者神龟司马懿,过目不忘张别驾等等等等,不可尽数。
要评选出最有见识的人物,这个事情还真有难度。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人物各有侧重,故此问没有标准答案,只能从个人理解出发来回答这个问题。
个人心目中这位人物当属曹操曹孟德。
小时候受祖辈父辈的影响,把曹操当成了一个反派的形象。现在仍然记得祖父曾说,诸葛亮是未卜先知,周瑜是一见便知,而曹操是过后方知。这样总结其实还是很精辟的,就一出草船借箭就可以得出上述结论,不信大家可以去分析一下。
客观上讲,三国人物其实并无正反派分别。如果一定要这样讲,也是从人物品德这个角度来探讨的,符合我们道德审美就是正派,比如以仁德著称的刘备,而一代奸雄曹操就被列入了反派。
个人认为曹操才是当之无愧的雄主,综合素质来极高。
首先从见识上看,他是最先反对请董卓入京勤王的少数几人之一,他早就看出这无异于引狼入室,饮鸩止渴。从后来的情况看的确如此,董卓带来的祸患与十常侍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谋略上看,他将天子接到许昌,做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局,这是造成曹魏强大并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基础。再有,他至死不称帝,嘲笑袁术寿春称帝愚蠢至极,说明他对天意人心的洞察是超常的。他十万人马杀得袁绍七十万大军人仰马翻所剩无几这难道不是他的谋略吗?
从用人之道来说,曹操也基本上是无人能及的。他惜才爱才,因爱慕陈琳文采,能忍受讨贼檄文的辱骂;因喜爱关羽,不但关怀备至、赠马赐金,关羽走时还出城赠袍,真可谓仁至义尽。他人尽其才,驭下有方,故而手下无论是谋略志士还是奸盗之辈,都能死心塌地地为之效力。
人说曹操知错改错不认错,的确是这样。但这也不是什么缺点,已经知错改错了,认不认错又有什么关系呢?
当所有人都在为他刺杀董卓的行为动喝彩,奉他为英雄的时候,他早已在为自己愚蠢莽撞的行为忏悔了,“董卓”是杀不完的,要让自己强大起来才是根本。没听进杨修关于退兵的猜度,兵败后命重新厚葬,这难道不是内心的忏悔么?知错改错不认错方为雄主!
可能有人会说曹孟德谋略不及孔明,未出茅庐而知三分天下;品德不及刘备,刘皇叔仁德布于海内;治国理政不如刘巴法正,有言“子初孝直亡一人则汉室不兴”。文章一开头就说过了,人物本领是各有侧重的。而且作者对孔明近乎妖魔化的塑造,个人觉得他已经不是有血有肉的真实存在了。
对了,还有一位人物,他说过“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当诸葛出山时,他又说“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天机一般的言论出自于水镜先生司马徽之口,他有远见不假,但属于化外高人,属于旁观者,没有实际参与到三国纷争中来,故而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
欢迎评论留言,批评指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曹操是历史上很有存在感的一个人,人们现在在茶余饭后还经常讨论曹操,关于曹操的研究还在进行。
我很喜欢曹操的诗歌,从曹操的诗歌中我发现曹操还是一个气功大师,曹操对养生有很深的研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阿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