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必要保持威严吗?
孩子,威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必要保持威严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必要保持威严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必要保持威严么?对于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这个问题要分孩子的年龄来看。
一、孩子七岁之前
孩子在七岁之前,是以感知世界为主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陌生而新奇的,这时候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你画什么就是什么,你教他什么他就会干什么。这时候的孩子需要家长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绝对不能碰。孩子的这个年龄段,是需要家长有权威性的,错的要坚决制止,因为这时候的孩子还没有形成判断是非的能力。
二、孩子在十六七岁之前,也就是青少年时期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基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对事物有了基本的判断能力,这个年龄段也就是孩子的叛逆期已经开始了,这时候的父母需要做的是引导而不是强制,你越强制越适得其反,这时候就凸显了引导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家长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
三、孩子在18岁以后
孩子成人以后,这个时期,父母和孩子最好的关系应该是朋友。你和孩子心平气和,他才会尊重你,相信你,有什么问题他才会向你请教,和你商量。你才会有机会指导他把事情处理的更好。
教育孩子也是一门学科,家长也要多学习,只有做到与时共进,才能和孩子共同进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教育孩子
通过和风细雨的方式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可以让孩子在良好的氛围中明白事理、增长见识。但是,有时候这种不拘礼节的沟通方式也存在一定缺陷,比如孩子容易放松精神,认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甚至把父母的话当作耳旁风,这样一来就会大大降低教育的效果。 通常,人们在威严的情况下会集中注意力、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认真对待存在的不足。一日,丧失应有的威严,显露出毫不在乎,甚至是轻浮的态度,就会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
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要学会区分场合,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做法,该和善的时候要笑脸相迎,该威严的时候要把持严肃,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需要指出的是,一些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的时候喜欢扮红白脸,一个人板起面孔,一个人说好话。这种做法虽然也有严肃的一面,在“一打一拉”的过程中能收到了某种女了的效果,但是另一方扮“好人”往往降低教育孩子过程中“威严”的效果,甚至影响孩子是非观念的形成。 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懂事明理的导师和榜样。孩子犯错以后,唱“白脸”的刚刚对孩子进行了一番教导,这时如果唱“红脸”的打圆场、替孩子说话,就会使刚才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导致孩子以后对抗唱“白脸”的,无形中增加了教育的难度。面对孩子的错误,父母进行家教的时候应该口风一致,才能让孩子认清问题、心服口服,努力改正错误。反之,父母扮演不同的角色,还容易汁孩子无所适从、是非不清,孩子在这种误导下很可能走上歧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非常有必要。
即便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必要时刻让孩子对你望而生畏,甚至总是对孩子温柔以待的时候,作为家长也必须要有一定的威严。
就是说,要让孩子明白有些事情大人是有底线的,不是任性耍赖就能蒙混过去。
人无规矩不立,事无规矩不成,何况面对无数吃喝玩乐的诱惑,孩子根本没有抵抗力,也没有辨别能力,若是没有敬畏之心,路子很容易走歪,最终坑人害己,大人也会不得安宁。
古语有云,棍棒出孝子,广义上来说有失偏颇,但是现实教育中,却又有很大的象征性意义。
有些孩子适合严加管理,有些孩子适合宽松对待,但是不管不顾、不立规矩一定不行,因此大人一定要有威严,至于威严多少,威严到什么程度,不一而足,要看各家熊孩子具体情况而定。
再好的的教育方法也要有个度的把握和权衡,若要孩子对大人敬畏有加,大人必须要把准脉,才能有的放矢。
近则不逊,远则不敬,若想要孩子有敬畏之心,胡萝卜大棒疗法历经几千年王朝更迭兴衰而被世人推崇,家庭教育上值得研究实践,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句古话叫严师出高徒,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孩子从有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后就在无时无刻的模仿父母的言行,无论是为人处事的方式还是说话的方式及语气孩子都在模仿。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威严只能起一时的作用,时间长了随着孩子的长大就会产生叛逆,和家长对着干,因此恩威并施,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应采取不同的方式,且要做到因材施教,不可盲目的采取一种方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在山顶上呐喊可以减压吗,为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