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9岁女孩命案再次点燃社会呼声,俄罗斯该不该恢复死刑?
死刑,俄罗斯,社会9岁女孩命案再次点燃社会呼声,俄罗斯该不该恢复死刑?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9岁女孩命案再次点燃社会呼声,俄罗斯该不该恢复死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先来看事件原由的相关新闻报道:
俄罗斯萨拉托夫市9岁女孩丽莎·吉谢廖娃10月9号在上学的途中神秘失踪,家人报警的两天后尸体在一个旧车库中找到,尸体有暴力袭击痕迹。随后,35岁的嫌疑犯图瓦金被捕,图瓦金被抓获后很快承认了劫持并杀害吉谢廖娃的罪行,而夺去她幼小性命的是一名惯犯。
这起案件在俄罗斯引起轰动。俄国家杜马议员叶甫盖尼·普里马科夫表示,“我希望我们国家恢复死刑来惩罚对儿童和其他无力自保者施暴的人、恐怖分子、背叛祖国的人和贪腐数额巨大的人。”而针对这起事件的社会抽样问卷调查中显示,将近80%的民众支持对杀害儿童的人和恋童癖恢复死刑。此后,俄总统新闻发言人佩斯科夫表示,克里姆林宫暂不讨论恢复死刑问题。这起事件引发极大的民愤以及社会对是否要恢复死刑的激烈讨论。
一、死刑的概况
首先我对于小女孩不幸的遭遇感到惋惜和悲愤的同时,不禁要问死刑在法律执行上是否是对重刑犯、惯犯最有力的刑罚?是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遏制悲剧的再次重演呢?
1、世界各国执行死刑的情况
死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罚之一,各国都有不同的死刑历史,据我了解就目前全球140个主权国家当中,废除或不执行死刑的国家高达140个,占到世界国家总数的71%,俄罗斯也是其中之一。而剩下29%的国家当中,我国是适用死刑罪名最多的国家。
2、俄罗斯死刑的历史现状
从悲剧发生地的俄罗斯来看,法律在严格意义上是没有废除死刑的。
在上世纪90年代初,废除死刑成为俄罗斯加入欧委会的一个先决条件。而据1996年《俄罗斯联邦刑法典》的规定中,对死刑的适用范围进行了严格的限制。那么为了兑现承诺,俄罗斯联邦签署了“冻结”死刑的决议,请注意是冻结不是废除,原则上想要恢复是可以通过立法重新实现的。这也是在当时经济、政治混乱的俄罗斯为了靠拢西方的妥协。
二、死刑的意义
我认为有必要讨论死刑的意义,这样才能让我们理解死刑是否需要被废除。
在我国自古以来都有“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的传统理念,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罪恶得到应有的惩罚。而在秉持法制精神、人权至上的西方社会中,认为死刑是不能逆转的,法律的意义是制约改善而不是侵害人权,死刑是对人权的践踏,对生命的不尊重。这就造成各国对于死刑态度的偏差。
当然生命都很宝贵,每个文明社会的价值观和理念都应值得尊重,死刑也不是评判社会文明的标准。虽然惩治犯罪的方式很多,也可能出现误判,但是当罪犯在夺取他人性命的时候是否是对他人生命的亵渎,这时罪犯自身的生命还是否值得被尊重呢?
在古代封建社会,“宁可错过也不放过”成为量刑的理念,这主要也是受限于当时社会文明发展的条件所制约。刑罚在明政手里可以成为很好的法律武器,而在暴政手里也能成为对付好人、排除异己的杀人工具。而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刑罚是约束和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工具之一,但并不是绝对。换言之,在战争中造成的伤亡是否也是对生命的不尊重呢?而从历史上来看,很多的战争都是自称“民主灯塔”的西方国家发起的,那这又是否违背了所谓人权至上的理念呢?所以,任何事物的评判标准都不是绝对的,而是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而变化。所以我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正义也没有绝对的邪恶,死刑当然也是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其中一种方式。
就目前看来废除死刑在世界上是大势所趋,法律能惩恶扬善也应该留有余地,这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每个生命都应该被尊重也更值得被珍惜。关于死刑是否被废除更应该讨论其背后的犯罪动机、人性的思考及产生的社会效应。说了那么多,那么你心中对于死刑存废的问题是否有了新的看法呢?欢迎分享你的观点,一起探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杀人都偿命了,还无法阻止杀人犯杀人,若是杀人不偿命,那还了得?
俄罗斯我不管,管得了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废除死刑是对他人生命的不尊重!是对杀人犯的姑息纵容!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死刑是对犯罪分子的最大震慑或约束,没有死刑他们会无所顾忌扩大犯罪力度,心里报着不成功大不了下半辈子在牢房养老!没有死刑的国家他的犯罪率绝不会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任何一个社会失去了公平正义,失去了惩恶扬善的基本功能都是可怕的,没有前途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