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大家谈谈什么是中国画的骨气?如何表现骨气?
骨气,中国画,生命大家谈谈什么是中国画的骨气?如何表现骨气?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大家谈谈什么是中国画的骨气?如何表现骨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有云:“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以状物为宗旨的绘画艺术,不论中西,“必在于形似”,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对于如何“形似”,中西绘画却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观点。西方绘画以科学务实的态度,通过比例、透视、解剖、结构,把物象的表现达至精准和酷似;通过光线和色彩,使形似达到富有质感、量感、空间感的直觉逼真的效果。这是西方传统文化思想的思维逻辑使然。传统的中国绘画却在“必在于形似”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形似须全其骨气”,没有从“器”和“用”的层面做横向拓展,而是从“形似”直接指向了形而上的“骨气”,把问题提高到“道器相通”“体用一致”的至高境界。
《吉祥雨》 马振声作
“骨气”可以说是传统的中国哲学概念。
何为“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万物一以贯之。“骨”是支撑万物,又无限生发的内涵之力。
何为“气”?“气”是充满变数的阴阳。“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这个生成并充实了无穷尽的多样性的空间形态,就是“气”。
“骨”主时间的一致性,“气”主空间的变化和多样性。
“骨”与“气”合为一体,就是生命存在的形态,所以“骨气”是生命的象征和表现。所谓“全其骨气”就是要把生命的精气神注入“形似”之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宇宙观、生命观是把宇宙看成一个生命的整体,其中当然包括人——人是宇宙、自然生命的一部分。传统中国艺术就是体验生命、表现生命。因此,“全其骨气”就是形与神、心与物、气与质相结合,形成为“骨气形似”的胸中意象,使“形似”被赋予生命,使作为造型的形式符号的点、线、面因有了生命的内容而活起来、生动起来。
“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根本在“立意”,落实在“用笔”。一个是心与物的交融,一个是意与笔的结合。《文心雕龙·物色篇》说“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唐代符载有云:“……遗去机巧,意冥玄化,而物在灵府,不在耳目。故得于心,应于手,孤姿绝状,触毫而出,气交冲漠,与神为徒。”这正是物要“烂熟于心”,笔要“得心应手”,在物我两忘、弃知去己的状况下,心物之间融汇交流,然后“心随笔运”,因势而成形。这种“遗其形似而尚其骨气,以形似之外求其画”(张彦远语),“离形得似,妙合自然”(陈师曾语)的绘画理念是传统中国画自古至今一贯遵循的法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于画,我是一窍不通,可以说是门外汉。由于机缘巧合,我也得到了几幅字画,本来这些字画都是糊在木板上的,所以我就重新裱一下。裱画老师傅说值得收藏,让我好好收藏反正喜欢就行。在这里凑热闹,发出来让大家看看。请大家从画的角度来评论。也可以说从题主说的问题来评论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应该从技法和精神两方面说。
中国画的画论,最成熟的应该是《谢赫六法》。出自南齐谢赫著《画品》。宋代学者郭若虚,在《画图见闻录》中称“六法精论,万古不移”。
六法原文是:“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一气韵生动,在《谢赫六法》中,排在第一位
原文是“一气韵生动是也”。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读做“一、气韵、生动是也。”什么是“气韵”?黄宾虹谓“气关笔力,韵关墨彩。”宾翁的理解,也许更适合山水画的解释。其实,气,就是气息。韵,就是韵味,延伸到节奏,延伸到画面的韵律之美。气韵可以通过笔来表达,也可以通过墨来表达,也可以通过留白来表达。如何“生动”?生,就是生命力,动,就是灵动的。要求每一个笔处,每一块墨彩,都要赋予生命。气韵就是画面的魂。生动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气韵生动,就是中国画的魅力。
所以欣赏中国画,首先要看画面的整体气势,气韵,用中国术语来说就是先体味其“神韵”,或者是“神似”;然后再看她的笔墨趣味、画的构图、着色、笔力和线条等;最后才看她的造型,似像不像或形似。这种抓“神韵”的欣赏方法就是抓住了国画的实质。因为“神韵”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审美享受,是中国画家们追求的目标。
二骨法用笔,在《谢赫六法》中,排在第二位。
原文是“二骨法用笔是也”。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读做“二、骨法,用笔是也。”什么是“骨法”?就是风骨,延伸到画面的精神。用笔,不是指勾线。执笔的方法;起笔的虚实;行笔的节奏;转笔的 灵活;收笔的稳健。起、承、转、合皆是自然流露。勾、皴、染、点都是真情表达。用笔,时而轻松自由,时而严谨细微。用笔的提按转折,是笔与手的结合,是手与心的融会,是心与灵的对话。骨法便成为中国画的灵魂。
黄宾虹先生提出用笔“五笔”之说,“五笔”即“平、圆、留、重、变。”所谓“平”,是指运笔时用力平均,起讫分明,笔笔送到,既不柔弱,也不挑剔轻浮,要“如锥画沙”。所谓“圆”,是指行笔转折处要圆而有力,不妄生圭角,要“如折钗股”。所谓“留”,是指运笔要含蓄,要有回顾,不急不徐,不浮不滑,不放诞犷野,要“如屋漏痕”。所谓“重”即沉着而有重量,要如“高山坠石”,不能象“风吹落叶”,即古人说的“笔力能扛鼎”的意思。所谓“变”,是指用笔有变化,或用中锋或用侧锋,要根据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不能执一。
上一篇:全新哈弗H6+铂金版,还是否能够继续担任SUV届的“扛把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