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文帝与武帝怎么理解?
谥号,皇帝,文帝文帝与武帝怎么理解?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文帝与武帝怎么理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按照谥法,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而武——刚彊直理曰武;威彊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个人觉得从隋文帝一生功绩来看,其降服南陈只不过是顺天应命,本没有什么困难,你看历史上谥号为武的,不管是汉武帝刘彻还是宋武帝刘裕,他们面对的敌人都是很强大的,而隋文帝面对的陈朝就弱小的多,同时,相对而言隋文帝在内政上做出的开皇之治以及科举取士远比他开疆拓土要困难及影响深远,所以谥号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皇帝的谥号,都是后人根据皇帝在位时主要的功绩,加封的尊称。
文帝指:文皇帝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个皇帝在生前取得的成就是文治。以文治理天下。比如:汉文帝。
武帝指:武皇帝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个皇帝在生前取得的成就是武功。开疆扩土。发动战争。比如:汉武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皇帝的谥号。
文帝指:文皇帝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个皇帝在生前取得的成就是文治。以文治理天下。比如:汉文帝。
武帝指:武皇帝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个皇帝在生前取得的成就是武功。开疆扩土。发动战争。比如:汉武帝。
另外还有:高帝、景帝、孝宗、真宗、太祖、圣祖、愍帝、仁宗、恭帝、等都是皇帝的谥号。说明皇帝生前是好、是坏、明君、昏君、暴君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总的来说,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平事迹,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通常意义的谥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
谥法制度有两个要点:一是谥号要符合死者的为人,二是谥号在死后由别人评定并授予。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谥号带有评判性,相当于盖棺定论。
作为皇帝,谥号为“文”或者“武”常用于描述皇帝在统治国家或地区时的表现。文的责任在于治,在于从最细、小处开始;武的责任在于功,在于所作以劳安邦定国。
我发现回答问题的朋友中有人误解了古代皇帝“谥号”、“庙号”和“年号”。史书上,唐以前皇帝多用谥号,如“汉文帝”、“汉武帝”、“周文王”、“周厉王”等等。唐宋多用庙号,如“唐太祖”、“唐太宗”、“宋仁宗”等等。明清多用年号,如“永乐”、“康熙”、“乾隆”等等,因为明清皇帝年号一般只有一个,而明清之前皇帝年号隔三差五换一个。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只是普遍情况。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历史考察主要在文武之志,文就是经济文化方面,汉初国家百废待兴,文帝通过一系列的刺激政策,使国家国库充盈史称文景之治,但在军事上还是对外和亲政策,所以功绩主在经济方面,所以是文帝,而武时,北击匈奴消除了自开国以来的军事威胁,所以称为武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