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楚汉相争,为何刘邦会赢得天下?
项羽,刘邦,天下楚汉相争,为何刘邦会赢得天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说的简单点刘邦世故圆滑,懂的见风使舵,见机行事,脑子灵活,要是在现在社会也特别混的开,可以说是盖世小人。
反观项羽虽然是失败者,但他有胆有识,侠肝义胆,英武力大,却也存在刚愎自用,好大喜功,不懂得人情世故,所以不得人心,失败是必然的。
刘邦的优点主要有这几条,因而取得了天下。
一、以人为本。他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废除秦朝苛法、减轻人民的负担。常言道得人心者得天下,岂能不胜。
二、重视人才。收拢天下英才为已服务,众人拾柴火焰高,岂有不胜之理。
三、诚信守约。如到灞上的约法三章,让天下感到了其“诚”,这是成大事的根基啊。
四、能屈能伸。在自己弱小的时候能忍,真伟人也。留得青山在,还怕没柴烧。
五、指挥正确。大家知道的暗渡陈仓、争夺成皋、垓下决战都是领导指挥的闪光点,有了正确的指挥这就成功了一半啊。
六、屡败屡战,永不放弃,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朋友,刘邦及楚汉相争具体情况我觉得你已经很了解,此处不多叙述,只归纳几条刘邦赢得天下主要原因吧。
一、以人为本。他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废除秦朝苛法、减轻人民的负担。常言道得人心者得天下,岂能不胜。
二、重视人才。收拢天下英才为已服务,众人拾柴火焰高,岂有不胜之理。
三、诚信守约。如到灞上的约法三章,让天下感到了其“诚”,这是成大事的根基啊。
四、能屈能伸。在自己弱小的时候能忍,真伟人也。留得青山在,还怕没柴烧。
五、指挥正确。大家知道的暗渡陈仓、争夺成皋、垓下决战都是领导指挥的闪光点,有了正确的指挥这就成功了一半啊。
六、屡败屡战,永不放弃。可谓有志者事竟成。
希望这个回答还算满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楚汉相争刘邦得天下,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刘邦是泗水一亭长,身边的朋友和亲人都是普通人,在秦末动荡的年代更多的理想是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没有太多的仇恨和对秦朝的反感,相比之下项羽和叔叔项梁是楚国贵族,当年秦始皇令王剪大将军举全国之兵打败了楚国的大将李牧和项燕,项燕也是项羽的爷爷,战死时发出咒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可见项羽对秦国的仇恨有多深,就拿诸候联合讨伐秦军时项羽坑杀秦军二十万战俘,这个就已经暴露了项羽的残暴不爱民,没有感化万民的意识,相反刘邦和项羽在入关前后的表现可见一般,刘邦进城军纪严明,秋毫无犯,项羽进城一把火烧了咸阳宫,毁了秦国的百年基业,刘邦俗人一个,可以说还带有几分痞子劲,而且带兵打仗屡战屡败,为什么能打败不可一世的项羽而一统天下呢,刘邦懂人情事故,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情商高,知人善任,文有萧何,张良,陈平,武有韩信,樊哙等,刘邦常说论稳定后方,治国理政我不如萧何,论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论带兵打仗,决胜千里,攻必取,战必胜,我不如韩信,在这一点项羽远不如刘邦,项羽甚至有点妇人之仁,只信任自己的亲信,中了陈平的离间计,逼的亚父范增离开枉死,最后在核下被围,全军覆没,最终在江边自尽,一代霸王就这样结束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刘邦之所以能功登顶九五至尊,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望的帝王,与其善于察人、用人,有极其大的关系,这也是古今中外能成大事者不可或缺的一项本事。反观项羽其人,虽勇武善战,但谋略不足,且性情偏执、刚愎自用,焉能不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知人善任.(自己无能,只好重用身边的能人.)2.通过赋役等方面政策的调整成功地得到民心.(这是最重要的,不然张良等人也不会为这个无能之人卖命了)3.项羽的刚愎自用,意气用事.(如果在鸿门宴上项羽能不顾当年的情谊,不那么意气用事杀了刘邦,那后来的天下还不是项羽稳坐吗?当然项羽因为好战在人心方面的确是不如刘邦,,项羽擅长打仗,却弱于制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