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同样是加强中央集权,商鞅变法和颁布推恩令的结果为何不同?
诸侯,秦国,商鞅同样是加强中央集权,商鞅变法和颁布推恩令的结果为何不同?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消而稍弱矣。”
主父偃的观点是,如今的汉朝,诸侯手里拥有的封地与权力过大,长此以往,朝廷将无任何严明。因此想办法削弱诸侯权力,是势在必行。而主父偃建议的推恩令,大意是要汉武帝下令,各诸侯王的封地,必须分给自己的子嗣,在《汉书·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刘胜》中记载:
“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辄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
可见,推恩令的实施,虽然和商鞅变法,一样打击了诸侯的势力,却有着实质性的不同。商鞅变法把矛头直接指向了诸侯,从实施开始便与诸侯形成牛角之势,过程也经常受到阻拦。而推恩令只是让诸侯将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嗣,却没说收回。从诸侯方面来看,他们并不亏,按照史料记载,诸侯心里甚至认为“汉有厚恩”。所以,推恩令的措施,得到了朝野全体同意,诸侯也没有理由反对。最后达到了汉武帝的目的,诸侯的封地越分越少,到最后诸侯的封地,呈现这样的数量:“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从根本上,解决了诸侯封地过多的现象,逐渐瓦解了诸侯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无论是效果还是人心方面,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都要比商鞅变法厉害得多。
三、同样是加强中央集权,商鞅变法和推恩令为何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商鞅变法和推恩令,从本质来说,都是为了削弱诸侯势力,来加强中央集权的一项巨大措施。结果却天差地别,商鞅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推恩令反而大获全胜。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措施是否合理上。商鞅变法,不可否认对秦国的军事、经济方面,有很大改观。但是实施地太过激进,将地主阶级与诸侯贵族,作为首要打击范围。无论是取消分封制,还是取消屯田制,无一例外地触犯了诸侯的利益。而仅仅是这样,也不会失败地如此之快。商鞅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还是在大方向的指挥,出现了严重的失误。商鞅主张以法治国,利用严苛的法制,使举国上下“莫有异心”,实现大同。但是他却忽略了百姓的真实感受,沉重的赋税与剥削,加上严苛刑罚,早就让百姓的日子雪上加霜。以百姓的生活供给国家,表面看起来,国家的确繁荣昌盛,但是长此以往,必然会形成官逼民反的局面。而商鞅也因为这种错误的措施,受尽了百姓的谩骂。更为讽刺的是,商鞅最后就是死在了自己创造的“连坐刑罚”上。
推恩令的成功,表面来说和商鞅变法一样,都是打击诸侯势力。但是在具体操作上,却十分人性化。经过了“七王之乱”,有了祖辈汉景帝与汉文帝,打击失败的教训。到了汉武帝这一代,对于诸侯削弱已经十分谨慎。加上主父偃的推恩令,对于诸侯来说,要比商鞅变法容易接受得多。而且当时的西汉,到了汉武帝时期已经异常强大。诸侯也深知当时的局势,受到汉武帝的“厚恩”,等于给他们一个台阶下。既无形中削弱了诸侯的权力,还没引起纠纷。推恩令大获成功,是采取了迂回政策。比起商鞅变法, 要高明得多。
总结:
商鞅变法虽然失败,但还是推动了新思想萌生的进程。从战国开始,商鞅和君王就已经认识到,诸侯权力过大,无疑是对君王的一种巨大威胁。而诸侯与贵族都是受益人,自然不会出声。商鞅的变法,成功将分封制与屯田制取消,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打击了诸侯的势力。只是措施有些失当,却也不失为一积极改革。推恩令则高明得多,换位思考诸侯的心理,以迂回的方式,让诸侯主动“让出土地”,打了一个漂亮仗,背后隐藏的是汉武帝的睿智与帝王心术的高明之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商鞅通过变法让秦国从周的封建制转变以耕战为基础的郡县制,使秦国集中国家一切力量在战国争霸中发奋图强,一跃成为诸侯国中最强者,为大一统打下了坚实基础,灭了其它六国以后,也是因为商鞅变法的耕战制度不适应统一以后的秦国,秦始皇死的一年后就发生了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经过了优胜劣汰最终刘邦建立了汉朝,确立了郡县和封建的双轨制。
汉初刘邦建立的郡县和封建的双轨制不兼容的问题,随着汉高祖刘邦的去世以后,引发了中央和地方的不断冲突,最终导制了七国之乱,汉景帝平了七国之乱之后,不断消弱众多诸候国势力,汉武帝推恩令是彻彻底底解决了己经过时的封建制,变成了真正的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顺应了老百姓民生需求。汉武帝推恩令是统治阶层内部调整,再加上修养生息的政策,对老百姓民生影响不是特别大(战争期间除外),为大规模反击匈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内部环境,也为中华文明确立了良好开端。
两种改革时代背景不同,都加强了中央集权,虽然结果不一样,但同样可歌可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二者初始目的并不一样,虽然都是为了巩固皇权,加上中央权威,但由于各自所处的背景,决定了二者有着很大的不同。
商鞅变法是秦孝公与商鞅为了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现状,挽救秦国的命运而进行的战斗。变法之前,秦国已经千疮百孔,连年的大战再加上自然灾害,使得整个秦国处于崩溃的边缘,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之地。为此,秦孝公招贤纳士,商鞅走遍秦国乡野,结合秦国实际情况,有针对的进行变法。治私斗奖耕战,改封地废井田,立法制定国家,激赏军功以强兵,一系列举措,使得秦国逐渐从国家之痛中走了出来,元气恢复,并一步步成长为天下诸侯不容忽视的大国。
而推恩令,则是由主父偃为了削弱诸侯势力,巩固中央权威而提出的,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正式施行。
何为“推恩”?即允许诸侯王把自己的土地分封给所有继承人,也就是诸侯自己所有的儿子都可以得到土地。只是,新的封国不再受诸侯管辖,复归郡县。通过这种比较温和的形式,一步步将诸侯手中的土地收回中央。造成了汉武帝时期及以后“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的局面,从而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掌控,基本杜绝了诸侯造反的可能。
上一篇:农村红白喜事中,同样近的关系,有人随礼一千,而有人却随礼一万,对此你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