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洋务运动以失败结束,但后人还是给予高度评价?
洋务运动,工业,中国为什么洋务运动以失败结束,但后人还是给予高度评价?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洋务运动以失败结束,但后人还是给予高度评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洋务运动,悲壮的一代精英曾国藩、张之洞、左宗堂、李鸿章值得后人永远记住他们!
洋务运动以推动中国现代化为目的,也取得一些成果,最终以失败告终。
厚重的古代文明虽是骄傲,却也是阻碍新生事物的绊脚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个怪胎产生的背景是反对洋务运动的势力太强大了。说什么央央大国地大物博,什么都有,岂缺尔奇技淫巧之物。洋务派最终提出了这个折衷方案:我们的学生不学物理化学,还是学四书五经。我们也不学日本彻底放弃汉医,鲁迅在日本学的就是西医,我们看病还是找中医。
晚清末年,王公大臣这些既得利益集团太庞大了。洋务运动势必影响他们的利益,必然遭到激烈抵抗,洋务运动失败也在情理之中。
国际环境也不允许洋务运动发展壮大。日本,英国,美国允许睡狮醒过来吗!
洋务运动的先驱们,你们是当时中国少有的明白人,你们的事业虽然失败了,但你们敲响的警钟,却激励国人奋发前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洋务运动穷40年之力,建成的近代工业,尤其是兵器工业,比民国前中期还要强大。
清朝末年,经过洋务运动多年努力,已经可以制造火炮,枪械,军舰了,还有炼钢等,但是到了民国,连几门像样的火炮都造不出来。
民国时期,生产军舰的工厂是沿用的清朝江南造船厂,继承了江南造船厂的技术。
清朝时期建立的汉阳兵工厂,在抗战时期为抗击日寇输送了大量的武器。
总的来说,洋务运动建立了一套近代工业基础,不能说甲午海战败了,洋务运动就败了,一场战争的胜败,决定因素有很多,打赢战争的核心因素是人,不是其他。
洋务运动建立起的兵器工业,可以制造的火器,其实已经跟列强差距大大缩小了,可惜的是,民国前期军阀混战,没有去好好利用这些资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第一,洋务运动的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第二,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第三,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轻利”等观念都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地位上升。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万事开头难,迈出第一步以后,走其他路就相对比较容易了。洋务运动是个学器物的运动,地主阶级改良派领导发动的,虽然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是在为清王朝,为封建社会送葬。他在坚固的专制牢笼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并不断扩大直至牢笼崩溃。
具体来说,在自强求富的口号指导下,洋务派建立了近代军队,近代工业,近代教育。。。 发展了资本主义因素,更重要的是,敢于改革敢于向西方学习,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但是洋务运动在那个时代背后的艰辛是说不尽谈不完的。后人会给与相应的理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版。其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大量的采用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的军事工业,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创办了江南制造局,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曾国藩创办了安庆军械所等一批大型近代军事工业。为当时国家的国防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洋务运动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因为他们认识到了,要“自强”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支支撑下是不行的。大型农用工业创办民企,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建立了轮船招商局。后来,中国近代的矿业电报业,邮政,铁路等各行业相继出现,轻工业也在洋务运动期间得到了大力的发展。1880年,左宗棠创办了,兰州织呢局。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中国的民用工业迅速发展,为中国近现代化奠定了基础。所以后人对“洋务运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上一篇:现在手机拍照越来越高清和智能,你认为相机慢慢会被淘汰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