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回农村老家的时候,在村路口会有很多人,你是硬着头皮过去还是很自在的走过去?
的人,村口,都是回农村老家的时候,在村路口会有很多人,你是硬着头皮过去还是很自在的走过去?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农村老家的时候,在村路口会有很多人,你是硬着头皮过去还是很自在的走过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这个问题还真有体会。从小到大,它困扰了我很久。
小时常跟母亲去农村走亲串友。到哪个地村口都是一堆人。待你离的还很远时,那群人便停止了嘻闹,把目光“唰”地一下直朝你扫射过来。使你立刻感到像被人扒了衣服似的,感到无地自容。
自小性格内向、不善言语的我,脸立刻“腾”的一下红了起来,把头立刻低了下去,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而母亲则一手拽着我,赶紧几步上前,人群中认识的人也立刻站起来,于是说上了话。
说话的人还一边瞅着我:这是二小子吧?母亲于是说:这是xx大娘(婶子),还不快喊?我眼仍望着地,像蚊子哼哼似的应一声。
待大人说完话,领我继续向里走,老母亲便骂开了:烧的嘛?大的嘛?不和人打招呼?马大骡子大值钱,人大了不值钱!(笑)
17岁那年经常下乡放电影,每到某一村庄时,不但村口了,围观的更多,刚开始也是低着头红着脸,装影片时手都发抖。后来学老练了,也就不怕人围着像看猴似的看了。
其实恐怕是到哪个庄上都有在庄头看来人像看稀罕景的现象。其实我也并不是不喜欢和人打招呼,而是被那一群人一“扫射”、一嘻笑,顿时心里一紧张、脑子一片空白,说不出话了。……
后来大了到哪庄去,稍好一点了,见人少点,便上前逐一打招呼。可人太多还是害怕,便低头装看不见快步走过去。可走不多远,便有好事者的声音传过来:这熊孩子,烧的嘛?见了也不理人?不就才吃几天公家饭吗?(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打工回家,村口有很多人,这还是农村一种常见现象。
农村村口聚集人最多是早晚时段,以傍晚最多,以妇幼最多。常东家长,西家短议论日常生活,交流生产,管理。乡土新闻话题,人以群居,形形色色。
春节打工回乡的人多,村口老人孩子翘首期盼。前些年通讯不发达,有些老人带着孙子在村口迎接打工父母,要等上好几天。孩子与父母相见,那高兴劲,欢呼声,感染村口每一个人。现在家家有手机,联系方便了,在村口迎接常年在外打工的父母,仍是爷爷奶奶领着孙子,一道迎亲人的风景线。
如今农村的亲情依然浓厚,农村人好客爱面子,远远超过城里人。在外打拼的游子们,不管有钱无钱,挣多挣少,到了春节,归心似箭,哪里是他们的家,有咱打工人的孩子爹娘。缘于此,打工回家到村口,根本没有理由硬着头皮,走过人群。家人,乡亲不是来迎接你在外无数风光,更不是集体笑话你在外多坎坷,你的存在,是亲情,乡情的延续。村里不是常流传一句,“有钱无钱,回家过年。”
乡音不改,亲情万岁。但愿你我老家那村口,生生不息,年复一年,早晚人头颤动,熙熙攘攘,饮烟袅袅一万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的农村不是以前的农村了,利益金钱为主。没必要将就谁,见谁都陪笑脸,过好自己吧!别人爱咋说咋说。你混不好即使和别人打招呼,别人内心还是看不起,你混的好别人妒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每次回河南农村老家,和村口的人尽量一一打召呼,乡情乡音乡亲即使不认识也会自然的点头微笑。因为有一种叶落归根的情愫。(啊,又回来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乡亲相见分外亲,
执手相谈暖人心。
问讯长辈身体好,
酒桌兄弟举杯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本乡本土,乡里乡亲,又是自己的家乡,你是住了大官,还是一般百姓,或是要饭,还是犯了法,还是见不得人,还是瞧不起他们,还是不好意思,总总说法,辈分大的,辈分小的,平辈的,该叫什么叫什么,这不很自然吗?这么简单的问题,还有一种方法,你在村外等着,他们家去吃饭,或者天黑了你才回家,把自己弄得这么狼狈,这是什么心里素质,学学作人的道理吧。
上一篇:我们喜欢吃的东西或令人舒服的事情,为什么却往往对身体不好?比如糖、美食、酒、不运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