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平菇该出菇时气温高了怎么让其出菇?
实体,湿度,温度平菇该出菇时气温高了怎么让其出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平菇该出菇时气温高了怎么让其出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出菇期遇到高温时可采用以下措施
1,菇棚内如装有水帘机,可以开机降温。
2,在棚内用工业排风扇进行降温。
3,向菇棚地面和空间喷水降温。
4,向菇棚外覆盖物喷水(草帘,毛
毡)等……也能收到很好的降温效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般平菇按色泽可划分为深色种(黑色种),浅色种,乳白色种白色种四大品种类型,品种繁多有中广温种,中低温种等,由于品种的不同,所以适宜的出菇温度范围也不同。广温种(最佳出菇温度:20一25℃),中(最佳出菇:15一20℃),低(最佳出菇:12一15℃)。如①深色种(黑色种)。这类的品种多是“低温种和广温种”。属于糙皮侧耳和美味侧耳。而且色泽的深浅程度随温度的变化而有变,一般温度越低色泽越深,温度越高色泽越浅,光照不足色泽也会变浅。②浅色种(浅灰色),这类色泽的品种多是“中低温种”,最适宜的出菇温度略高于深色种,多属于美味侧耳种,色泽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变浅,随光线的增强而加深。③乳白色种,这类色泽的品种多为“中广温品种”,属于佛罗里达侧耳种。第一:在平菇栽培中,种植平菇的菇场选择也很重要,所以我在选择菇场的时候,要选择保温保湿性非常好的地方作为菇场。我们还要注意菇场的通风性要好,要经常保持菇场中的空气流畅,这样可以大量的减少很多细菌的产生。避免影响平菇的生长发肓。第二:我们在配料工作上一定要注意配料的卫生,要保持配料干净无污染,同时配料要搅拌均匀,而且还要等到配料充分发酵之后才可以进行装料,要注意装料的时候不能直接就装满,需要先装一些配料,然后在装一些种子这样方法进行装料,最后在装完料之后,进行高温或者高压消毒杀菌,这样才能保证配料干净无污染。第三:平菇管理:菌丝生长期间,若棚内或室内光线较暗,透气性较好,温度保持在23~25℃,空气相对温度保持在60%~70%,高温型和中温型平菇一般经20~25天,菌丝可长满整个菌袋,菌丝长满袋后过一段时间,袋内出现大量黄褐色水珠,这是出菇的前兆,或当部分菌袋出现子实体原基时,这时即可适时转入出菇期管理。出菇管理的原则:科学管理,缩短时间,保持绿色,适时(尽早)采收。第四:加強湿度调节,水分管理分作两块,即基料含水率和出菇环境的相对空气湿度,前者属基础性水分,后者才是管理的重点,根据出菇季节调配基料之后,在栽培生产上,水分是第二物质要素,在出菇阶段,则应处于第一重要的地位。一般情况下,在配料时即已基本确定了基料的含水率。第五:相对空气湿度的调控幅度,一般要求在10%左右,比如出菇期间要求保持菇棚内的湿度在85%~95%,但是,实际生产中,单纯依靠人工控制是很难达到该要求的,即便是依靠湿度表设立专人管理,也不易达到,因为湿度的增加,多是通过喷雾来实现的。刚喷完水的时候,空气湿度可达到100%,在平菇子实体生长时,必然从空气间吸收部分水分,而菇棚的通风以及菌袋内热量的散发又使湿度有所下降。因此,应综合考虑,综合调控,不能顾此失彼,实际生产中一般要求将地面浇湿,墙体多喷水,结合空间喷雾,使湿度保持在80%以即可。第六:温度管理,平菇属变温结实菇,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温差大能够促进子实体分化,低温型平菇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必须在15℃~20℃温度下才能正带进行。温度过低,虽能出菇,但多产生畸形菇,湿度过高,则不能出菇。利用早晚气温低的规律加强通风换气,以加大昼夜温差至5℃~10℃,刺激其出菇。低温季节,白天注意增温保湿,夜间加强通风降温,气温高于20℃时,可釆用加强通风和进行喷水降温的方法,以拉大温差,刺激出菇。第七:加强通风换气,要保持出菇场地空气新鲜,原则是保持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在0'05%以下,低温季节,在中午喷水后要进行通风换气,每次30分钟,高温季节通风换气多在早,晚进行,每次20~30分钟,也可常留通风口,但需要用草帘等遮盖风口,使之微透气,阴雨天可全天通风,使通气,增湿两全其美。通风换气要与保湿同时考虑,如与保湿发生矛盾,必须以保湿为主。但湿度大时一定要注意通风换气,切忌高温不透气。第八:增强光照,平菇菌丝体生长一般不需要光照,但形成子实体时,却需要足够的散射光,散射光可诱导子实体原基分化,有利于子实体正常发育,促其早熟多出菇。在黑暗的条件下子实体原基很难形成,在光照不足时,子实体原基数量减少,畸形菇增多。因此,棚内或室内必须要有有一定的散射光。但不能有直射光,以免把菇体晒死,一般以保持棚内有“三分阳七分阴″的光照强度为宜。第九:出菇管理中注意事项,出菇棚内,应按菌丝的成熟度分畦堆放,使出菇整齐,有利于同步管理,菌袋进入出菇管理时,先解开两头扎口,不要急于把袋口完全张开,以防料表面失水干燥,影响出菇。平菇在出两茬菇后,培养料内营养已不足,为促使多出菇,可结合喷水补充营养,一般喷施0'1%的尿素溶液,或0'3%的糖水即可。食用菌追肥一般是添加营养液,营养液的添加通常有3种方法:喷施,浸泡和灌穴。喷施时以子实体大量出现时为宜,应注意喷头不要正对着子实体,浸泡法主要用于袋栽的食用菌,在采收完1~2茬菇后,若栽培袋呈严重缺水状态,可将其放在配好的营养液中浸泡,直到其恢复或接近原重量时为止。灌穴法主要在菌床上使用,当菌床出菇较多,水分及养分消耗过大时可采用此法,具体方法是,将菌床按10厘米的穴距打眼,向菌床上漫灌配制好的营养液,添加完营养液后覆土。第十:覆土出菇,袋栽平菇一般出两潮菇后,经过补水管理还能继续出菇,但出菇少,菇体小且不整齐,经济效益低,采取覆土出菇,则有利于增产。覆土的方法是,在菇棚内开沟整畦,挖宽1米,深20~30厘米,长度不限的沟畦,畦与畦之间留50厘米人行道,将出过两潮菇的菇筒两头料面清理干净,脱去塑料袋,截成两段,竖直排放在沟眭内,然后用肥沃菜园土填充菌筒间的缝隙,并盖于菌筒表面0'5~1厘米厚,覆土后,在沟畦內灌大水一次,以浸透菌筒为宜,在出菇适温条件下,约7天左右菌床上就有菇蕾出现,按出菇要求进行管理,可继续采菇4~5潮。在适宜的条件下,平菇从原基长成实体需7~10天的时间,当菌盖颜色由深变浅,下凹部有白色草状物,菌盖边缘开始上卷,孢子尚未大量散发时,即达七八成熟,为采收适期,此时菇体较重,采菇后应清除菌块上的菇脚和老菌丝,保持料面湿润,并继续按菌丝培养期的要求进行管理,一周左右可出现二茬菇蕾,只要管理得当,一次栽培可釆收4~6茬菇,生物率150%以上。
上一篇:经营网店应如何管理好客户关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