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宋太宗赵光义为何兴文抑武?
宋代,武将,宋朝宋太宗赵光义为何兴文抑武?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宋太宗赵光义为何兴文抑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宋朝的这种文武格局,应该说是【重文抑武】。就像秦汉、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一样。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轻视武力,反而会不断加强武力以巩固统治。宋代的军事仍然向前飞速发展,兵器革新日新月异,武技广泛普及强身(比如太祖长拳?),宋军数量也很庞大,通过编纳社会不稳定因素进入军队,维持了繁荣稳定的国内生态。
但是,悬挂在宋朝皇帝和朝廷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仍然挥之不去。宋朝的建立者赵匡胤曾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不仅仅针对于各地割据政权,还针对于自己的勇猛武将。
所以,宋朝的“重文抑武”,重视文官、文治、文化是理所当然,而抑制的并非武力、武技,而是抑制的武将。
有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在宋代之前,名将们大多以此为傲,虽然会受到朝臣弹劾、皇帝不满,但功业有成,一战扬名,何等畅快,不世出之名将大都敢作敢为。至于胆小顾及君臣弹劾、圣心动摇的将领,也终是难成大名;敢这样做却兵败身死的,是其才学不济,狂妄自大,付出代价亦不过效马谡之辈。
历代朝廷都对在外出征的将领有所防备,其做法多是派遣心腹跟随,也形成了监军制度,但仍然禁止不了骄兵悍将之乱。宋代紧随唐、梁、唐、晋、汉、周,前车之鉴,藩镇跋扈、牙兵反弑,屡禁不止,愈演愈烈,令宋人记忆犹新。骄兵悍将,一直是有宋一代的心头噩梦,每每夜半惊醒,身汗微凉。
在宋代,因战功出了名的将领,君臣就要对其颇多猜忌。皇帝要体现出自己的天子气度,自不会打开天窗说亮话,于是培养了一批对付武将的官吏,文官治国就更顺理成章了。先有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接着宋太宗玩出了一整套文官领导军事工作的体系,后面文臣们继续修修补补完善,主观自觉性非常之高,毕竟蛋糕就那么大,武将分得少甚至不分,于己方才有利。
常举的例子就是北宋狄青、南宋岳飞等人,皇帝何曾昏庸到自断手臂,让敌国得逞的地步?那不过一般的老实百姓以为罢了,有知识的宋代穷酸秀才也能瞄出一些猫腻——敌国虽恶,但已没能力吞灭朕的江山了,最多也就在岁币上多谋取一点;功勋名将虽忠,却难保没有另一场黄袍加身、陈桥兵变,人心隔肚皮,谁又说得清;纵然名将们独善其身,过完了这一代君臣,他们的子孙依然手握重兵,变成割据一方的军阀,朕的子孙能否降得住呢?
忠廉如欧阳修包拯们,奸恶如秦桧们,谁不是高度自觉的充当打压将领的急先锋呢。
在如此大环境下,宋代即使屡战屡胜,又如何不丢地送币?正如大清的“不败而败"之说,原因大抵不过怀着”
上一篇:异地恋能坚持多久?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