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代的打更类似现代什么工作?
更夫,古代,子时古代的打更类似现代什么工作?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古代的打更类似现代什么工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打更在现在应该是门卫,更夫是指每天夜里敲竹梆子或锣的人。打更是古代民间的一种夜间报时制度,由此产生了一种巡夜的职业更夫,更夫也俗称打更的。提醒人们现在是什么时候(时间)。现在只有电影或电视里才有。有的地方有提醒人们防火、防盗的人,与更夫的工作类似。
中文名
更夫
地区
中国
作用
报时
解释
每天夜里敲竹梆子或锣的人
工作内容
“打更”的“更”读gēng。
打更是古代民间夜间的一种定时报时的做法,类似于现在巡夜的工作。更夫通常两人一组,一人手中拿锣,一人手中拿梆,打更时两人一搭一档,边走边敲,“笃笃———咣咣”。打更人一夜要敲五次,每隔一个时辰敲一次,等敲第五次时俗称五更天,这时鸡也叫了,天也快亮了。
打更时常说的话:”天干物燥,小心火烛。”;“鸣锣通知,关好门窗,小心火烛!”;“寒潮来临,关灯关门!”;“早睡早起,锻炼身体!”……
在古镇磁器口,每晚都有一着马褂,提灯笼,持铜锣的老者沿街鸣锣。这就是打更的大概情景了.
打落更(即晚上七点)时,一慢一快,连打三次,声音如“咚!——咚!”“咚!——咚!”“咚!——咚!”;
打二更(晚上九点),打一下又一下,连打多次,声音如“咚!咚!”。“咚!咚!”;
打三更(晚上十一点)时,要一慢两快,声音如“咚!——咚!咚!”;
打四更(凌晨一点)时,要一慢三快,声音如“咚——咚!咚!咚”;
打五更(凌晨三点)时,一慢四快,声音如“咚——咚!咚!咚!咚!”。
总体来说是由慢到快,连打三趟便收更结束。但为什么又不打六更(凌晨五时)呢?因为古代中国人民早睡早起,五更一过便开始起床做家务了,“一日之计在于晨”嘛,就连皇帝也在五更天便开始准备上朝了。另外,还有种说法就是五更天鬼在串,此时不宜惊动他们以免影响他们回不到阴间而在阳间为祸,当然,这是古代中国人民的封建迷信了。
古代的更夫十分辛苦,晚上不能睡觉,而要守着滴漏(一种记时的东西)或燃香(也是计时的东西),才能掌握准确的时间。打更的职业虽然高尚,但似乎古代中国人民有时也常拿打更的开涮,有句俗话叫“打更人睡觉——做事不当事”就是明证。还有句话叫“落手打三更”,意思是一更天打成了三更天,指搞错了。
历史沿革
打更的历史源远流长,起源于原始的巫术,主要起驱鬼的作用,那可是受人尊敬的巫师才有资格来打的,所以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保留了打更驱鬼的习俗。如著名的《红楼梦》就有这样一段描写“晚上吴贵到家,已死在炕上。外面人人因那媳妇儿不妥当,便都说妖怪爬过墙吸精而死。于是老太太着急的了不得,替另派了好些人将宝玉的住房围住,巡逻打更……”。
打更人中也不乏有名人物,如孙中山先生的父亲就曾经是打更的,可他却培养出孙中山这样杰出的人物。在孙中山南洋纪念馆里,至今还保存着其父打更的物品,不由让人引发多少打更的思绪。
在解放前,还算是个较为普遍的职业,一般城市都少有钟表,晚上的报时就几乎全靠打更的了。甚至很多农村城镇都有打更的。那时候大家晚上少有文化娱乐生活,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听到更夫的打更声,便知道了时间,按惯例该做什么,人们都过着一种按部就班的平静生活。打更也就成一门古老的职业。
解放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晚上的文化娱乐生活也大大丰富起来,钟表也已得到普及,人们掌握时间比打更可精确多了。自然而然的,打更这门古老职业也就逐渐消失了。 但有些人仍然怀念打更时代那种平静淡然的生活。每每听到打更声,就有时间流转,景色依旧,物是人非的感觉。磁器口古镇就是这样一个保留了传统打更文化的地方。听说许多人更是慕名而来,专门夜游磁器口,听听打更声哩。
引申
如今“出更”引申为出去上岗值班,已经不只限于晚上出动,但是用在(警察)两人结伴巡逻的情况,依然很贴切。
古代中国人打更
综述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有“来日四更造饭,五更开船”,“从巳时杀到未时”;施耐庵的《水浒传》第一回“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三年三月三日一更三点,天子驾坐宸殿,受百官朝贺”;古代章回小说上常用午时三刻推出午门斩首”;鲁迅的《阿Q正传》中的“宣统三年九月十四日———即阿Q把搭连卖给赵白眼的这天———三更四点……”。这些时辰、更点和刻相当于现代的几时和几分呢?我们可以从古圣先贤创造的十二地支纪来推算。
时辰
十二地支纪一昼24小时为十二时辰:
23时00分00秒至0时59分59秒为“子时”,
1时00分00秒至2时59分59秒为“丑时”,
3时00分00秒至4时59分59秒为“寅时”,
5时00分00秒至6时59分59秒为“卯时”,
7时00分00秒至8时59分59秒为“辰时”,
9时00分00秒至10时59分59秒为“巳时”,
11时00分00秒至12时59分59秒为“午时”,
13时00分00秒至14时59分59秒为“未时”,
15时00分00秒至16时59分59秒为“申时”,
17时00分00秒至18时59分59秒为“酉时”,
19时00分00秒至20时59分59秒为“戌时”,
21时00分00秒至22时59分59秒为“亥时”。
每个时辰为两小时。
古代十二时辰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代中国人民“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名: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
更点
古代把晚上的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
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00分00秒至2时59分59秒做饭,3时00分00秒至4时59分59秒开船”。“五更三点”为五更的第三点,即3时48分00秒—4时11分59秒。“三更四点”为三更的第四点,即0时12分00秒—0时35分59秒。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