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教育孩子靠打行吗?
孩子,父母,家长教育孩子靠打行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然不行。教育孩子,打骂也只能管一时,不能管一世。教育还是要从根本入手,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1、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
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汤姆斯、阿姆斯壮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
2、教导他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3、鼓励他多运动
陪你的孩子玩球、骑脚踏车、游泳…,多运动不但可以锻链孩子的体能,也会让他变得更开朗。保持动态生活可以适度纾解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拥有较正面的身体形象,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
4、笑口常开
常和孩子说说笑话、一起编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开怀大笑,对你和孩子都有益处。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运动。
5、有创意的赞美
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赞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不过,赞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有些父母会用礼物或金钱奖赏孩子,让孩子把重点都放在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为上。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6、确保孩子吃得健康
吃,同样是教育的一种。吃得好,才能长得好。健康的饮食,不仅让孩子身体健康,也能让孩子的情绪较稳定。不论是正餐或点心,尽量遵循健康原则,例如:低脂、低糖、新鲜、均衡的饮食。
摒弃打骂教育,回归教育本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孩子越打越叛逆,无论男孩女孩。
教育就要和风细雨,我接触的幼儿比较多,我发现,凡是性格温和讲道理的孩子,妈妈和孩子沟通时都比较平等,以温和的态度和孩子讲话。那些调皮执拗不讲道理的孩子,妈妈的态度是大声呵斥,甚至还会动手,可孩子没有在爆风骤雨中妥协,小点的大声哭闹,稍大点的孩子还会抗议,时间久了,家长一般会妥协,满足孩子,长期以往,孩子养成撒泼无赖的习惯,家长也只有用打来解决,可是打只会越打越远,把孩子推离开自己,试换位思考,就是我们大人也不想和自己不友好的人相处,何况孩子。
打孩子绝不是明智之选,要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平等相处才是好方法,孩子也需要被尊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育人先育心,心服则身服。打,只能身服,心不会服,只会适得其反,造就逆反心理。文则攻其心,武则攻其身,文主武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可以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在父母圈里还有一句“不打不成材”,更是成为千万父母教育的准则。我在网上和一些书中也能看到不少支持“打孩子”的教育方式。
要列入这两句话的正确性,我这里就能举三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
一个8岁男孩,一边喝奶一边在沙发上跳,打翻了牛奶之后,家长怕打孩子会留下心理阴影,就说:“没事,没事,我来处理就好了,你走开一点,一会我重新再去倒一杯给你。你坐在那边看电视别再动了。”
这个孩子认为我犯错没关系有妈妈处理,下一次他一定还会一遍喝奶一边到处乱跳。
结论:孩子不打,永远记不住哪里做错了。
第二个例子:
一个5岁男孩,喜欢拨弄电源插头、开水瓶、玩火等,结果一次打翻了不停的插拔电视机电源插头,最后导致电源跳闸。家长害怕孩子吓着,就把他拉开,自己去处理,在事后只是简单的说明电源插头的危险性。
孩子觉得没关系,妈妈或许只是在吓唬他,下次一定还会继续玩插头。
结论:不严厉教育孩子,他永远不知道什么是危险。
第三个例子:
一个3岁小孩,天天在班上打比他小的小朋友。老师不敢打骂他,只能制止、教育他,回家了父母也没有教育他,结果打人、欺负弱小成了他的习惯,甚至以此为乐。
久而久之,这个孩子就有心理倾向,长大后或许会发展为违犯法律或不道德的行为。
结论:不打、不骂、不批评,他只会觉得打人很好玩。
以上的例子,听起来,似乎严厉教育、打骂孩子很必要。但是,真的只有这一种教育孩子的手段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