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体诗词和现代自由诗哪种更有表现力?现代喜欢哪一种的人更多?
诗词,自由诗,古体诗古体诗词和现代自由诗哪种更有表现力?现代喜欢哪一种的人更多?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因为本人也创作古体诗词,感觉古体诗词以少总多,相较现代自由诗,更有表现力。只是创作的时候,需要多花些时间精力,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觉得两种哪种更有表现力?另外,现代是喜欢古体的多呢?还是喜欢现代自由诗的人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抱歉,我用“旧体诗词”来表述吧?因为在唐代诗人的语境里,“古体诗”是相对于律绝的“今体诗”而言的。当然,今人说古,有“词”在内,“古体诗词”组合起来也没什么不对,我只是一种行文上的习惯而已,没有任何纠正他人文字之意。
旧体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声调美……我想正好验证历久弥香,经年陈酿……之类的老话,就无需我来重复了。我只想从新诗的历史和状况上,就所知来说几句。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文化也随着大炮、鸦片、宗教涌进国门。当中国的读书人知道在《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之外,还有荷马史诗,有莎士比亚、雪莱、席勒、歌德,有普希金、莱蒙托夫……等等。中华文化界,确切一点说是文学界,逐渐刮起一股旋风,出现与旧体诗词完全不同,模仿西洋的新体诗,到五四运动白话文取代中国文言文,达于巅峰——白活新诗彻底闪亮登场并一度霸占诗坛!林纾林琴南用文言文翻译西洋小说曾震动一时,但好像并未用中国的古典诗词,尤其格律诗,去翻译外文诗歌。1919年到2019年一百年过去了,回头看,我想中西语文的巨大差异,应该是未能翻译的最主要原因!外国语文翻译成中文,就只能那种德行了!中国人再模仿出的新诗,也无法跳出这个藩篱。翻译用于小说、散文、论述,一切应用文字,可能都没有问题!但要和以形象思维为表现形式的中国古典诗词之韵味对接、传导,多半就无能为力了。这一点,几代的优秀翻译家们可能体会要更深。
各个民族的语言和语文都有各自的特点,翻译无法全部兼容。外文,尤其西方诗歌翻译成中文只能:
啊!天空呀……
啊!大海哟……
啊!高山吆……
中国人用中国语文再模仿出来,挖空心思可能也不过是变为:
啊!湛蓝的天空呀……
啊!宽阔的大海哟……
啊!巍峨的高山吆……
…………
还能怎么样?!
所以,当时徐志摩、郭沫若……一直到解放前后的艾青,再到一代代名噪一时或名不见经传的众多模仿者,也不能讨得大众喜欢。到1965年7月21日,不过46年即见分晓。毛泽东给出的结论是“……用白话写诗,几十年,迄无成功。”(毛泽东《致陈毅》)文学,尤其诗词这方面,毛泽东不会让自己一言九鼎,他是以旧体诗词大家内行人(我这样说是照顾他革命领袖的身份,其实直接称他为大诗人,他也是当之无愧的)的眼光看出了白话新诗的末路。此后,新诗果然日渐式微,虽然有那么一些人时而鼓噪,又是出刊,又是发奖……但到如今,新诗最终呈气将绝未绝,身将亡未亡之势。也许我悲观一点,个人以为,最终在中国古典诗词的对比之下,新诗绝迹只是个时间问题。
话到此处,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在一百年的对比中仍然长盛不衰,就不用解释了。相信读过几首唐诗宋词的人士都能鉴别。它唯一不讨部分人喜欢的地方就是它的律、绝、词牌,包括后来的曲,要求平仄声调、韵律,包括其黏对拗救等讲究……这让很多不求甚解自以为是的人大笔一挥时不能畅意;但一旦放手大干,所有的慷慨激昂,缠绵悱恻……又都异化成伪作!但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诱惑实在太大了,逼使很多人谋求另辟蹊径或开天窗,有主张废除平水韵另以什么“中华韵”代之的,有主张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不认格律的”……最等而下之的,无非是想抹去,或无视那八百多魇魔一样的入声字而已!这些“鼓噪”时而多有,不一而足。但这些“勇士”们,当然均非目不识丁之辈,心知肚明现、当代有两座高峰横亘在他们面前:毛泽东虽然口头上说“以新诗为主”,鲁迅曾倡导过汉字拉丁化,但他们作起诗来均未逾越传统范式,对文化有所贡献的同时,也为他们个人增添了风采。而且毛泽东明确说过:“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
有人可能心里会想:你说得振振有词,好像头头是道,那么拿出你的成功之作来看看!我只能说,稍安勿躁,听我慢慢道来:笔者本人早年也曾写过许多伪诗词,这个阶段大多数人都经历过,但千条万条,真正的求知者不能老停留到某一阶段止步不前。否则,不如放弃!此其一,其二,当本人弄懂格律之日,时不我待,文思再不泉涌而且迟钝,格律之外,意境辞藻上又日益退化不振。所以,笔者虽有涂鸦五十余首,但对天可表:除一二(甚至不到二)首本人勉强满意外,其它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没有一首是自己心里真正能满意的!真的是深觉才力、天赋不够……每每读杜甫《秋兴八首》,李商隐许多七律,苏、辛词作……难免脸红耳热。那种在格律制约下的运用语言能力,真的堪称巧夺天工,让人叹为观止: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州……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就是叙说怀才不遇也别具一格:一生襟抱未偿开,虚浮凌云万丈才!这种语言美,意蕴深,表现力……岂是白话新诗能达到的?!
所以,我能理解,当今许多人喜欢古典诗词,即使讨厌其格律,但宁可把仿作、伪作写成“老干体”,也不去写新诗!这就是旧体诗词和新体自由诗的最大区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社会不断发展由古体诗发展到现代诗,应该是是现代诗更有表现力。不受格律的影响,不受语言长短的限制。可以:激情澎湃,尽情舒发你的情怀。
从唐深,宋词。,元曲走来一步步更接近现代诗。现代诗表现力很强。这也是诗词发展的必然!
如高尔基的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风聚聚集着无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雁像勇猛的闪电高傲的飞翔?。
白羊肚子手巾红腰带。小米饭扶养我长大……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看母亲!
车过鸭绿,江好飞一样,但是还不够快呀我的车呀,你为什么快得这么慢,一点也不懂得儿女的心腸。
我觉得自由体诗更具有表现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