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教师如何从教“教材”转变成用“教材”教?
教材,教师,学生教师如何从教“教材”转变成用“教材”教?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教师如何从教“教材”转变成用“教材”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转变重点在于老师自己对知识不仅要懂,还要有深刻理解,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教学创新,而不是照本宣科的教“教材”。
大家可能会发现,同样的教材,不同的老师教,效果完全不同。好的老师,对教材有深入的理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差一点的老师,则仅仅照本宣科,无法创新和因势利导。效果完全不同。
希望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应该做好两点:第一,教师自己要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能够从整体上把控知识点。第二,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创新教学方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教师要认清一个问题,教材只是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一个范本,这个范本具有科学的知识体系,选文经过层层把关,它可以保证在各科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相关知识,但教材不是学习的全部,它只是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一个方向,教材只是个例子,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要适时对教材进行拓展,这也就是说用教材教,以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为例,它提供了很多拓展篇目,那么教师就要充分引导学生去阅读、去体会,并在教学中旁征博引,深化学生思维,再如,小学语文教材增加了古诗的比例,那么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多读经典国学的习惯,这样才是真正实现活用教材,达到用教材教的目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顾名思义,教材就是教学的材料,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媒介之一。对于语文学科而言,这个“定义”更加清晰。
要改变教“教材”的现象,需要老师具备一定的“烟火气”,深入了解生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让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出教学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的教学特点,真正实现用“教材”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涉及到两个方面。一个是考试的导向因素,这是政策层面的事。假如考试只是关注教材上知识与方法等的应用,而不是对教材上大量内容的简单重复,那么教师就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动性来合理使用,同时充分展现其思想等。另一个方面就是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己对教材上包涵的教育教学思想理论的深刻理解等,在使用教教材过程中既依据而不囿于教材,上出有思想有品位的课,在不违背原则基础上张扬个性品质,毕竟一花开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照本宣科的老师还是教学经验不足的老师,对教学不能驾轻就熟(轻车熟路),备课最主要的是吃透教材,其它的都是胡扯。当然,教师的成长要有个过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职学校的教材版本,不同地区,版本不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高考大纲和实践直到,作为一名专人教师,首先你的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专业基础课程,了解不同知识技能点在不同专业课中的地位、作用,同时根据考纲和历年高考试题分析、判断出题的意图,目的,现在中职学校高考出题主要是贴近理论联系实际。做好技能训练,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加强技能训练。使理论与实践统一。增强动手能力,中职学生的一大特点就是学生爱动手,针对这一特点下功夫,我想不管教材怎么变化,都能达到教学目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是困扰很多老师的问题。教材他写出来是有逻辑结构的,你要用教材去教,先要自己弄懂他的逻辑结构,然后运用教材的例题去设计你的教学顺序,表达方式来体现教材的逻辑,让学生进入这个逻辑去思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