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愿意把上小学或上初中阶段的孩子送去寄宿制学校吗?为什么?来说一下你的观点吧?
孩子,父母,学校你愿意把上小学或上初中阶段的孩子送去寄宿制学校吗?为什么?来说一下你的观点吧?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你愿意把上小学或上初中阶段的孩子送去寄宿制学校吗?为什么?来说一下你的观点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关注教育,关爱小学生。我是一位小学老师,在学校,我每天和62位天真的孩子和睦相处。在家里,我和21岁的可爱的女儿谈天说地。今天,面对“你是否愿意将孩子送去学校寄宿”的问题,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假如我的孩子还是小学生,我极力反对她去学校寄宿。反对理由如下:
①小学阶段是养成各种习惯的重要阶段,家长需尽力帮孩子养成。作为小学生,年纪尚小,独立性不强。尤其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更需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父母,更要协同老师培养孩子的独立学习的习惯,培养孩子的良好的写字习惯,更要让孩子养成讲卫生和爱劳动的习惯。“万丈高楼平地起”。父母只要帮助孩子在小学阶段养成好各种好习惯,对孩子的心理和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②小学生在小学阶段更需要父母的关怀。在小学阶段,孩子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家长更应陪伴孩子,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在爱的氛围中学习。笔者曾经教过一年级的语文,曾无数次发现,很多的孩子因为父母外出打工而变得郁郁寡欢。那些离开父母的孩子性格内向,穿着破旧,有时连一支笔都没有。孩子饿了,父母不知;孩子欠作业,父母不管;孩子病了,父母不在身边。没有父母的疼爱,他们真的很可怜。就是这样,我坚决不让身为小学生的孩子去学校寄宿。身为家长,我要让孩子的童年无忧无虑,我要让孩子在爱的氛围中快乐长大。
假如我的孩子是初中生,如果孩子去学校寄宿,我是双手赞成的。赞成理由如下:
①孩子进入初中,家长要学会放手。孩子进入初中后,她们的独立性已增强,语言交际面广,加之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时候,家长应学会放手,让孩子进入学校,学会独立自主学习;学会与同学、老师交流;学会洗衣、打扫……家长切不可包办代替,让孩子成为温室里的花朵。家长更应让孩子在学校多磨炼自己,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
②孩子进入初中后,身体、心理日趋成熟。父母更应让孩子多结识一些好朋友。初中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成长为少男少女了,他们不但身体长高了,而且比小学生更成熟。如果在学校寄宿,家长大可放心。不用担心孩子会饿着;不用担心孩子的衣服很脏;更不用担心孩子的学习。因为初中生都会看着办,都会自主完成。当然,如果你想孩子,如果你担心孩子在学校早恋。你完全可以随时去学校看看,与老师交流讨论孩子的情况。
当然,作为一个老师和家长,如果孩子去学校寄宿,还是要根据自身的家庭情况,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思考良久才作决定最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不愿意把孩子送去寄宿制学校的,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为什么?
我先说一下我的成长经历,我读小学的时候,是在我们村子里的小学读的,六年的时间没有离开过家。虽然放学后要帮着爸爸妈妈做家务,照顾弟弟妹妹,但是心里还是感觉很幸福的。现在一想起小时候的时光,我就会停留在小学那段时间。
而从初中开始,我就住校,每一个月回家一次。渐渐的,我的脑海里对于初中、高中阶段在家里的印象似乎就消失了。也许我和家人的隔阂就是在那个时候产生的。因为没有人关心我,没有人知道我真正在想什么。而读大学的时候更是一年半载的不回家。所以我对家里的最深的记忆依然是儿时的记忆。
直到现在,我好像对自己的家都没有什么很深的感情,这都和我少小离家的经历有关系。
所以我不会让孩子去寄宿制学校,因为寄宿制学校弊大于利。
小学时期寄宿,容易造成孩子心理安全感和信任感的缺失。
对于小学生来说,六年的小学生涯,正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尤其是孩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期。对于孩子以后的学习会有很重要的影响。如果孩子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能力,学习就会陷入僵局。
孩子最需要父母关爱的那几年就是在小学时期。孩子需要我们父母的爱护、关注、引导,需要和父母互动。很多的父母都说孩子长大后不和自己亲近了,感觉像陌生人。那是因为你在孩子需要你的时候,把他推开了,造成了孩子心理安全感的缺失,以及对他人信任感的缺失。孩子成年后,几乎没有和父母一起的美好回忆,又怎么能够和父母亲近呢?
寄宿制的学校,虽然说设备设施比较齐全,但是老师的精力毕竟有限,对于孩子的关心照顾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尤其是孩子的心理健康这方面。虽说“老师像妈妈”,但老师毕竟不是妈妈,也不是一对一的对孩子进行照顾。
而孩子面对老师,不能撒娇,不能哭闹,不能任性。孩子就会慢慢的把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变得内向,敏感,甚至会感觉“爸爸妈妈是不是不爱我?”
在小学阶段,孩子正是需要父母关爱的时候,这种关爱不是电话里说说而已,不是微信聊天就可以的。要让孩子真实的感受到,不能“画饼充饥,望梅止渴”。我们用6年的时光,给孩子一个健全的心理。
初中阶段孩子处于青春懵懂期,家长的监督管控尤为重要。
孩子上了初中,就会进入青春期。尤其是孩子的心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个时期孩子的行为容易变得冲动,思想却又缺乏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缺少了家长的监控,会变得偏激、冲动等。
很多的孩子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一些不良的风气更会把孩子引上歪路,比如:沉迷游戏、不爱学习、逃课、打架等自以为很酷的行为。有时候孩子可能只是觉得好奇,或者是想感受一下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但是这种不良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对孩子的心理和学习造成很坏的影响。
因为孩子寄宿,家长不能及时的了解孩子的身体情况和心理情况,忽略对孩子关注,极易引起孩子自卑、内向、胆小等。记得听同事讲过一个她女儿班上的一个事情。
她女儿上初二,一直走读,女儿的同桌,因为住宿,半个月才能回一次家。可能是妈妈也没有怎么教给孩子必要的生理知识。在一次上课的时候,孩子的生理期到了,小姑娘很害怕,也不敢去和老师说,扭扭捏捏的,觉得不好意思。同事的女儿胆大,她跑过去告诉老师,需要陪同桌出去一下。老师答应了。她女儿就脱下外套,帮同桌遮挡着,两个人回宿舍换衣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