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学习文言文,更准确地阅读古人的书籍?
文言文,古文,语言如何学习文言文,更准确地阅读古人的书籍?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学习文言文,更准确地阅读古人的书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文言文,是指具有一定文采的书面语言。中国古代的大量典籍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写成的,其语法结构、词语含义都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我们今天掌握一定程度的文言文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要将自己的文明传承下去。相对于语法来说,学习文言文的更大难度在于词汇的复杂性。因为时代变迁,很多词汇的意义和用法发生了变化,我们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就是积累这些词汇的知识。岳麓书社出版过一本《文言文基础知识问答》,这本书深入浅出,可以帮助初学者掌握关于文言文的必要常识。
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就会在语文课本中学到一定数量的文言文,这些都是从古代经典当中挑选出来的优秀作品,实际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古文基础。只需要再对主要的古文语法、典型句式进行一番了解,就可以对很多古文“通读其大概意思”,再通过积累一定数量的词汇和成语典故,就可以对多数正常的古文进行阅读。通常会有人建议选择《古文观止》作为学习材料,这本书里选列的文章都是著名作品,但由于我们现代的生活节奏和时间安排并不一定在短时间内能吃得下这么多内容,所以建议从其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品进行掌握就很好了。其选列的《左传》内容较适合用来学习文言文。
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不仅是言辞优美,它还具有简短实用的价值。因为古代的书写成本非常大,包括笔墨纸等用具是很昂贵的开销,精炼短捷的语言是非常实用的,而且它的稳定性非常强,我们今天只要下一番功夫就可以无障碍阅读两千年前的古人著作和史书,而不会因为某些字的读音改变或字形改变就不认识,这是西方文字不具备的优势。
今天不再需要用文言文书写,我们学习它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能写一手好古文,而是掌握我们的民族文化。先在学校的时候用《唐诗》《宋词》和课本中的文言文对古代语法和词汇有一定的了解,再采用《古文观止》这样的书籍进一步深化学习,之后读读《左传》《史记》等古文名著,就基本差不多了,其学习难度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至少比大学里的大部分课程简单得多。即使课余时间认真学一下,几个月的时间也就能基本掌握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關於“文言文”的閱讀,有句俗話說得好:“之乎者也矣焉哉,七字弄懂好秀才”。意思是弄懂了這七個文言虛詞,基本上也就能夠看懂文言文的結構了,還需要了解經常出現的“通假字”、“倒裝句”以及一些常用的文言語法結構,當然,最需要的還是常讀常練常用,多讀一些文言書籍並對照“注釋”、“譯文”等,久而久之,閱讀文言文就能夠很暢順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文言文,也就是古代汉语,尽管使用的都是汉字,与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相同,但其语法,特别是语言习惯与现代汉语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因此,学习文言文,还是需要下一番笨功夫的,具体应该这样做:
一、需要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文文章。选比较经典的背诵,如《古文观止》,这是清人编选的历代文言文选集,大部分文章逻辑清晰,语言优美,说理透彻,可以作为范文学习;也可以选一些高中以下的教科书中的文言文背诵;如今流行国学,也可以直接背诵《论语》等儒家经典,这样,即学习了文言文,也学到了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二、精选对照阅读原文和译文书籍。中华书局出版了一套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其译文和注解质量堪称上乘,可以选其中的一两本学习。需要背诵的也可以直接选用这个版本。
三、平时在阅读文言文时,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要勤翻古汉语词典类工具书。不过,如今网络发达,可以用网络查找词语解释,这也是网络时代的便利。网上百科类的词条解释,还是比较准确的。
最后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要坚持用功,不可半途而废。根据我的经验,给自己定一个每天背诵的量,比如每天背三百字。这样,就会进步提高很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人打过比方“文言文”主要是书面使用,就如同是扇子打开以后扇轴上方的扇面,从质和量上看都是中国几千年来文化的主要载体。中国语言复杂,大家发音天南海北,但写在纸上,就只有固定的含义,读书识字的都明白。如果靠口口相传,不知道中华民族是否还能有几千年文明延续至今。
但当前学习“文言文”主要看用途,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你要是用不到文言文,也不打算写文言文,只是业余爱好,想读元典,靠工具书也可以读下去,况且现在出版了很多书籍,可以辅助你学习。就算别人翻译的并不那么准确,对于理解,也足够了。但是要深入的系统性的学习、研究古文,一方面,你得从阅读量上攻,另一方面,光靠悟性不行,恐怕你得拜师了。
现在文言文的研究学习,高校学科里分得很细,博士阶段叫古典文献学。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