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是什么时候入驻头条的?
头条,高粱,爷爷你是什么时候入驻头条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以作者身份入驻头条也就是一个月之前正式开始的,尝试把自己在服装穿搭上的理解分享给更多的人,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给我新的信息和思想。发了20多条视频了,可能是新手上路吧,涨粉没有那么快,但是也积攒了一些非常好的粉丝朋友,大家对我的支持会指引我继续努力的拍下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刚加入几天,其实很早就知道头条了,一直都想来,不过现在才行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我来头条至少有三年了,喜欢看看头条中的新闻以及许多感兴趣的小文章,但头条注册太麻烦了,平时我喜欢写点文章,也想在头条发表,可试了几次总是注册不了,一晃就几年过去了,可最终是不甘心,就是想在头条发文章试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面是我在头条上的第一篇文章,时间定格在2018年1月23日
原创:情丝悠悠五龙河
诗境笙音
2018年1月23日 · 山东高密红高粱文学社理事 文化领域创作者
一
恋上五龙河边白菜的时候,已是四十年前了。那时家家户户都种,种的不是很多,够全家一冬一春吃就行。
通常白菜是北方冬天里的家常菜,凉拌,热炒,红烧,醋馏……吃法多种多样。
那时候的冬天,农村基本无事,老少爷们盘在暖暖的炕上,吹牛打牌下象棋,时不时瞅一下窗外的日头到正中了没,各自盘算着中午的白菜里加了什么。
一般多是加点粉条,用猪油一炖,热腾腾的香气扑鼻,满屋子的人都垂涎欲滴。奢侈一点的再把白菜芯切成丝,切两根香油果子,就是油条,用蒜泥一拌,又是一道美味。
地瓜干子和高粱酿的高密白酒,六十二度,一般半斤下肚,借了高粱酒的酒劲,就不着边际胡吹海侃了,末了东倒西歪,和老北京喝一口二锅头,吹一通和谁谁是亲戚,和谁谁是哥们倒有一比,不过前者更彪悍些。那时五龙河两岸村庄的路上多见躺在路边和放浪无忌的醉汉。成了当时高密农村一道极美的风景。
张家屋子是五龙河西岸一个不大的村子,受了五龙河水的滋润,土地肥沃,种啥啥好吃,西瓜,辣椒,白菜……在整个胶东半岛极是有名,冬天我独爱这粉白细嫩的白菜,无论何种做法,都百吃不厌。
爷爷的脖子后隆起了一跎肉,是长期劳做的结果,夜里爷爷搂着我睡,最爱摸爷爷脖子后的那砣肉,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摸着摸着就进了梦乡。
爷爷是种庄稼的好手,无论什么庄稼也好,各类蔬菜也好,但凡经了爷爷的手,没有不竖大拇指的,是典型的红高粱之乡的农人代表。
像极了白菜,默默天闻,纯朴,无瑕,甘愿奉献,不张扬。爷爷种的白菜四里八乡极是出名,最期待的是奶奶熬一锅大白菜,糊上一圈玉米饼子,全家人围在一起,那叫一个香。那时老奶奶还活着,只是不能动了,躺在炕上。饭之前,奶奶总是先盛一碗白菜,一碗汤送到老奶奶跟前,唯一白面做的细饼子是我和老奶奶的专利。印像里有一次奶奶盛了菜,我迫不及待的端起给老奶奶送,由于烫,未到炕上,我便撒了手,菜便摔在炕前里了,爸爸拿眼瞪我,甩筷欲起,爷爷便怒道:你待咋,你还不如他呢!
清甜的五龙河水顺了沟汊流到我家的菜园。夕阳在落之前,爷爷下坡回家取了一个极精致的浇园工具,牵了我的手来到菜园。先说说这浇菜园的工具,其实是一杆细长的竹竿绑了一个瓢,瓢就是成熟的葫芦,煮熟后,一剖两半,挖了瓤,便成了两个瓢。爷爷站在岸上,握了竹竿从沟里舀了一瓢瓢的水,水顺了白菜畦汩汩地流,白菜会说话,更爱笑。我趴在园边的一棵老柳树上,捧着腮,看爷爷舀着水和白菜说笑着,在夕阳下很诗意的一道风景。
匆匆四十多年过去,物是人非,又是白菜收获季,站在五龙河的岸,闻着白菜的香,脸朝了西,望着夕阳,有泪滑落。
二
难忘一个高粱红时的夜,踏了明净的月光,五龙河拦住我的步,堤上缭绕起烟雾。四野的静里有几只秋虫低吟,是怕惊扰了我的思绪?
再远处有一片高梁地,不是很多,也只是几位老人极力地挽留一门古老的技艺,不顾子孙的讥诮,苦苦支撑的结果。
月光有些迷离,爷爷弓着腰,一把欣长的镰刀在爷爷手里舞动着,身后有个孩子戴了爷爷用高粱杆做的眼镜,手里是高粱杆做的机枪,重复着一个单调的游戏。
高密独有的红高粱文化,成就了一门独有高粱技艺。一根根直的弯的高粱杆,经了老艺人的手,瞬间成了一道唯美的风景。大的是用长长的高粱杆做成的簸,中的是用高粱顶部的细杆做成盖垫,还有用高粱皮做成的席子,小的还有用高粱穗做成的笤帚、炊帚,以及数不清的各种工艺品,爷爷总是自豪的告诉孙子高粱全身都是宝。
信哉!且不说用高粱酿就六十二度的高密白酒,也不说童年美味高粱团子。单是经了老艺人之手的各种美不胜收的各种工艺品,足以让你醉上一生。
上一篇:为什么高工资,员工还是离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