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历史上有哪个典故是勇于面对,改正自己的错误的?
蔺相如,廉颇,负荆请罪历史上有哪个典故是勇于面对,改正自己的错误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历史上有哪个典故是勇于面对,改正自己的错误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负荆请罪,这个典故是勇于面对改正自己错误的。
典故是说,战国时期赵国蔺相如,为园满完成了渑池会盟和完壁归赵,这两个看似不能完成的任务,而被赵王赏识重用。
老将廉颇知道后,非常嫉妒,几次三番羞辱蔺相如。但是,蔺相如从不与之计较,而是躲避,退让。下属不解,问其缘由,蔺相如则说——将相如不合,赵国难保。
他考虑的则是,以国家大事为重,自身名誉算得了什么!
廉颇知道后,羞愧难当,自愧不如!他深深地内疚,于是就光着背,背着荆条前往蔺相如处请罪。
这个典故在中国流传2000多年,人们以此为范例,用来赞扬有错知改的人们优秀品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想,在历史上最为出名的面对并改正自己错误的莫过于战国时期的赵国老将廉颇了。廉颇的负荆请罪广为流传,至今已是妇孺皆知的典故了。
渑池会盟、完璧归赵这两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被蔺相如圆满完成,蔺相如也因此被赵王赏识并大加封赏为赵国上卿。然而上卿的头衔却盖过了为赵国出生入死、屡立战功的老将廉颇的风头。廉颇对此心怀芥蒂,暗生不满,并扬言要让蔺相如当面受辱。廉颇的大放厥词,让朝野哗然且引起众人一阵阵忧虑,将相不和在战国这种乱世稍有不慎都会导致山河破碎的危险境况。蔺相如的门客不堪其辱,问蔺相如因何退让,而蔺相如面对廉颇的咄咄逼人却处之泰然,一番秦不侵赵,盖因吾与将军尔,今吾之退实为家国大事为重而私人小怨为轻矣的说辞让众门客恍然大悟。而廉颇听到此言也是羞愧难当,认识到自己多番挑衅乃是大错,于是赤身背负荆条,上门向蔺相如诚恳致歉。
最终,一出将相和的剧目在负荆请罪中拉开序幕,赵国也因此得享太平。
负荆请罪的故事发生虽已两千年,但是其中蕴含的深刻至理却经久不衰。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信条也在一直指引着我们的行事。
无论是在历史长河中还是人生过往里,错并不怕,怕的是不知错、不改错。所以负荆请罪以小见大,能广为流传实在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幸事,也是我们每个个体的一大幸事!
不知我的回答大家有什么建议,欢迎盖楼讨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相信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廉颇蔺相如的“将相和”,今天我要说的是另外一个人,它就是战国时代的齐宣王。
齐宣王在历史上离明君还差一点,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他执政的那段时间,齐国的发展也是非常迅速的,特别是他发扬光大了稷下学宫,基本上是促进“百家争鸣”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打造出了灿烂的“先秦文化”。(稷下学宫的创始是齐桓公始创的,但是是齐宣王将其发扬光大)
那么,齐宣王和勇于面对错误有什么关系呢?这还要从他娶了“中国古代四大丑女之一”的钟无艳(钟离春)说起。这钟无艳有多丑呢?《列女传·齐钟离春》中这样形容:“臼头,深目,长壮,大节,昂鼻,结喉,肥项,少发,折腰,出胸,皮肤若漆。行年四十,无所容入,炫嫁不雠,流弃莫执。”意思就是她是个大额头,眼窝非常深,手指也很长,是个大骨节,还是朝天鼻,并且还有喉结,脖子很粗,头发稀少近乎秃头,弓着腰,还是鸡胸,皮肤黑的像漆。已经四十岁了,连安身的地方都没有,想要嫁人但没人娶,四处流浪无人理会。
齐宣王在刚开始执政的时候,每天都沉醉在歌舞和后宫的欢乐之中,不思朝政,后来钟无艳找到了齐宣王,指出了他的四处错误,一是没有注意周边的强国威胁,内部却又许多奸臣,不关心百姓只注重爱好;二是耗费金钱大兴土木,百姓疲惫不堪;三是亲小人,远贤臣;四是沉迷酒色,日夜歌舞,外不邦交,内无贤治。齐宣王听了之后立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为表达他悔改的决心,他命人拆掉了渐台,放弃了歌舞,罢免了那些小人,不再使用珠宝装饰,开始操练起兵马,充实国库,遣散了后宫,并将宫院的四个大门全部打开,招揽贤人来觐见直言,并且册封钟无艳为皇后。从此齐国开始逐渐强大起来,成为战国时期的佼佼者。
虽然齐宣王立钟无艳为王后是为了表达其不贪恋美貌,但是齐宣王的前后对比,无不说明他是个勇于面对,改正自己错误的典范。
以上观点不当之处,请各位斧正,欢迎讨论。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
上一篇:南北朝最牛逼的武将是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