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人生观,价值观,孩子如何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十一二岁的孩子按现在的来说都差不多到了发育期,也就是进入了真正的叛逆期。
要正确的引导这些孩子,首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不要和孩子发生直接的冲突。这里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当你要生气的时候只要你点一点头,气就顺了。
孩子的价值观要从小就开始培养,到了十一二岁的时候,我们做为家长只能慢慢的去引导 体会,然后悄悄的去改正,不能一口吃成胖子的心态去要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学生时代的三观做不到十分细致划分,总的几点好坏,这点可以让孩子多观看一些法律相关频道,第二品质,以吃苦 勤奋为准,这可以多让他参加家庭劳动同时做到鼓励,奖惩分明,第三心灵,以善良为种可带孩子多参加些公益活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不由让我想起\u003c肖申克的救赎\u003e里老布在即将出狱时的举动。在监狱里被关到老的老布已经被体制化,他不知道出了监狱还能做什么。
都说现在的社会就是一所成人大学,其实现在的好多现象,包括金钱至上,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等等,都是一种社会的同化。你不追逐金钱,你就会失去很多东西,别人有的你就没有,所以你也去追逐,种种此类都是这样。
那么要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首先我们得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实就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为什么现在从小学就开始学习国学,为什么现在的老师也开始培训国学?因为国学是中国文化的根。
古代孔子孟子为什么称之为圣贤,是因为他们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传播仁义之道。典籍中说,有人嘲笑孔子施儒道,孔子是这么回答的,正是现在人们道德的缺失才导致战乱,我才会这么做,我不做让谁来做。圣贤传播的是真理,是任何人都无法推翻的。譬如,百善孝为先,这句话放在任何国度都没一点问题,又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无法推翻的真理。
那么要树立中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去学习国学。读读圣贤所总结出来的道理。学了国学,譬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
同时呢,我们要扪心自问,我们对孩子们的教育和要求是什么,多学几门才艺?多考点分数考个好大学再找个收入高的好工作?
又有多少父母会告诉孩子要报效社会,服务社会。周恩来总理十二岁时,他的读书目的就是为中华崛起。事实也是这样,一提到总理,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周总理。
孩子们读书的目的很重要,将来要做老师,就要做到传道受业解惑;将来要做法官,就要公正严明,依法办事;将来要做医生,就要守医德,救死扶伤。
我们假设一种情况,将来的目的就是多赚钱,做老师的,上课内容敷衍了事,反而办起了补习班;做法官的,知法犯法,不依法判案;做医生的,不给红包不给尽力治病,种种此类,这个社会会变成什么样?
那么我们回到问题本身,如何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一,学习国学,读圣贤书。
第二,告诉他们,学习的目的并不单单是赚钱,要守住中国传统美德的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老师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成为他们学习的楷模。
2.利用班会,宣讲英雄人物,历史伟人的光辉事迹,进行思想教育。
3.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先进人物进行现身说法,让孩子们认识到英雄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学生处于思维发展的活跃期,构建积极良好的价值观与学生自我、教师、家长密不可分。
家庭环境永远是教育的第一场所,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的教养方式,以身作则的良好渲染会使学生感受到被爱所包围,让学生明事理的去辨别是非,不会用任何极端的方式去处理问题。
教师良好的师德会给学生树立优秀的榜样,学生都有向师性,他们以老师作为自己言行举止的模仿者,因此教师会深刻影响学生日后的发展轨迹。
学生自我的认知、学习同样重要,中学时期是学生自我认同的构建期,学生需要对自己有个良好的认知、定位才能去正确处理自己与同学、老师、家长的关系。不仅如此,学生自我还要不断学习,观念的形成需要以知识为基础。学习的广度决定你意识的深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