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正确认识安全感缺失?
安全感,的人,你的如何正确认识安全感缺失?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安全感不足往往是早年过早与父母分离或者家庭环境不稳定、父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等原因导致孩子安全感需要未被满足,成年之后心理依旧是不安全的,这是一种心理未成长的表现。其实人成年之后完全可以自己保护自己,完全有能力给自己安全感,但是内心会执着于自己需要别人保护,什么时候能够觉醒到自己已经长大,安全感自然就有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您好,非常感谢你的邀请。
安全感缺失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成长经历,每个人都有一部分的缺失,或多或少而已。其中安全感缺失给人的影响尤其大,因为无论是物质上还是心理上的安全感,都是生命的底气。
1.安全感缺乏的表现
安全感缺乏表现在方方面面,甚至是人的一个细微动作,如咬笔头。除此之外,生活中能观察到的有这些:
(1)睡觉习惯抱东西,或者蜷缩着睡;
(2)吃很多或者不吃,喜食甜食;
(3)念旧,抱臂,莫名其妙的孤单;
(4)开灯睡觉,怕黑,莫名的恐惧感;
(5)喜欢有口袋的衣服,穿没有口袋的衣服,不知道手往哪放;
(6)不爱说话,但有时却能够滔滔不绝的讲话;
(7)喜欢角落和窗户边;
(8)喜欢抱抱或者握手等此类肢体接触;
(9)喜欢听到对方的甜言蜜语,同时又怀疑;
(10)喜欢听歌,越悲伤却越爱听悲伤的歌。
2.安全感缺乏的原因
引起安全感缺乏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工作上来了一个能力比自己强的竞争者,我们就开始感到有工作危机,缺乏安全感。除此之外,还有特殊事件,内心不合理期待,社交等引起的安全感缺乏。
但是安全感缺乏的根源在于原生家庭。在成长过程中,如果父母是忽略孩子情感,或者是打击型父母,或者是完美主义型父母,都很容易养出安全感缺乏的孩子。
(1)父母忽略孩子,跟孩子没有连接,对孩子没有情感回应,孩子会认为自己不被接纳,不被爱。一个不被接纳不被爱的人何来的安全感?这样的孩子常见于留守儿童或是隔代抚养。
(2)打击型父母,孩子做任何事情都得不到父母的认可,肯定,久而久之,孩子会认为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不认可自己,认为自己没有价值,缺乏安全感。这样的人也是非常自卑的人。
(3)完美主义型父母,对孩子有很高的期待和要求,孩子做到了会得到表扬,做不到就会被否定。长期以往,孩子会成为一个“高成就动机”的人,也就是要通过做到各种事情来证明自己的人,对自己也是完美主义。这样的人没有安全感,还活得很累。
3.安全感缺乏是可以被疗愈的
面对外在的不安全感,如工作危机,我们当然可以通过提升工作能力来提升安全感,对于来自原生家庭不安全感,也并非不可治愈。
当我们成年之后,不是生理上的成年,而是心理上的成年,标志是能够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担起自己人生的责任,我们可以去疗愈内在的不安全感。
4.如何疗愈不安全感
(1)看见
当不靠墙睡就睡不着,总是担忧得头痛欲裂的时候,我们可以看见是自己内在的不安全感在作祟,而不是床板,同事,工作等外在事物的原因。看见是改变的开始,疗愈的开始。
(2)接纳
不要企图完全消灭自身的不安全感,每个人都有不完整的部分,接纳不安全感与自身长期共存。唯有接纳它的存在,我们才有改变它的可能。
(3)肯定自己的价值
每个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肯定自己的优点,做得好的地方。别说找不到自己的优点,只是很多人宁愿找缺点来让自己难受罢了。难受惯了,对人来说也是一件有安全感的事情。
多做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最好还能够获得别人的感谢,如帮助别人,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幸福感,还能够借由对方的肯定,增强对自己的认可和自信,提升安全感。
总之,安全感是个很普遍的问题,只要我们愿意去改变和疗愈,我们终究会变得更加淡定和从容,安全平静地享受生活。
月华享瘦心理:#NLP##个人成长##自我探索##婚姻情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何正确认识安全感缺失
有些激发因素可以影响自己和旁人的行为举止,了解它们是很有必要的。而安全感缺失(自我怀疑,不自信)则会严重影响人们的举止。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的不安全感会让你在感情和生活中受益匪浅。正确的认识是做出改变的第一步。本文会帮助读者了解安全感缺失,让你变得更善解人意,获得成长。
自我观察
关注自己的心声。你是否关注脑海中持续不断的自言自语?自我对话对人的身心健康可能会产生积极正面的意义,也可能会造成负面不利的效果。过多关注自身的不良品质会让你失去安全感,有失公允的自我评价于己于人都没有好处。
避免对自己过于严苛的评价,这种评价对你并不公平。对自己的不满意会影响你的情绪,动力和对生活的期望。
每天早晨看着镜中的自己,说出三条你喜欢自己的原因。对待自我的态度越积极,你就越容易变得自信,屏蔽那些缺乏安全感的自我对话。
消极的自我对话会让人不愿进行自我维护,而积极的自我对话则可效果相反。
注意社会情境。某些特定的社会情境会让人感到焦虑和不安。可能在聚会中融入集体,在众人面前谈笑风生,走过学校的大厅都会对你造成压力。有时候人会因为不自信或者能力不足而感到没有安全感。不过通过学习你可以正确认识并解决这些问题。
在某些社会情境中,你会感到自己做什么都不合适,也不想因为不良的结果而感到尴尬。这个时候可以用可视化技巧来平复心情。 想象自己心态舒缓,轻松愉悦地观察并享受事情本身的样子。
向医生寻求帮助,应对社交焦虑。这么做可以帮你树立自尊,正视并改正与事实不符的臆想。
上一篇:家长与孩子之间最需要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