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直板正手如何拉前冲?和高调在动作上最主要的区别?
拉加,摩擦,重心直板正手如何拉前冲?和高调在动作上最主要的区别?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直板正手如何拉前冲?和高调在动作上最主要的区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直拍拉前冲和高吊弧圈,击球动作从细节上来说,区别比较多。
第一,从击球的时间和空间方面分析。前冲弧圈是拉球跳起的上升后期或者最高点,击球点在球的后上部、或者侧后上部;高吊弧圈一般是在球的下降期,击球点在球的后部偏下或者侧后部偏下。
第二,从重心的运用和发力方向方面分析。拉前冲时,身体重心较高,向后引拍,蹬地发力,然后重心往前顶,腰带动臂向持拍手的异侧前方挥拍,串板头发力。前冲球当中还存在一种特殊情况,即爆冲半高球,当球起跳高度有1.5倍网高以上到3倍网高的情况下,人的重心更高,发力方向直接是向前向下,击球的后脑勺,迎头痛击,就是那么爽;而拉高吊弧圈时,是向后下方引拍,蹬地发力,重心向上向前,注意是向上向前顶,向持拍手的异侧前上方挥拍,串板头发力。
第三,从板型,摩擦和撞击的比例分析,前冲撞击多于摩擦,根据来球的高度,如果来球高度高于网高1.5倍,则板型压一些,正常球板型相对亮一些;高吊摩擦多于撞击,板型大多情况还是要亮一些。摩擦撞击具体比例根据来球的旋转性质,旋转程度不同而不同,视具体情况调节。
综上所述,直拍要拉好前冲,首先判断好对方来球的旋转性质和强弱,然后向后引拍,蹬地转腰,重心向前顶,在球起跳的上升后期或者最高点击球,撞击多于摩擦,击球点在球的后侧上部或后上部,向持拍手的异侧前方挥拍串板头释放力量,(击球瞬间可以加上手指手腕的瞬间加力,可以起到带动小臂收缩速度的效果,注意手腕发力方向和挥拍方向一致,不是翻腕,这个骚操作可有可无,加上球质会更高)。
个人钻研的心得体会,与球友分享,不对的地方欢迎大神指正。码字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祝大家中秋快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直拍正手拉弧圈步骤/方法
方法/步骤1:
球拍向前上方挥动,击球点约在腹侧前方。在肘收至110~140度之间,摩擦球的中上部。身体重心移向左脚,手臂发力,手腕发力与调节结合。拉球的高点期或高点前期。
方法/步骤2:
随势挥拍后,调整身体重心,并还原。。
方法/步骤3:
球拍向后下方引拍时,腰向后方转动,重心移至右脚,以便于充分用身体的力量。球拍适当前倾约60到70度。
方法/步骤4:
站位的重心稍低。判断来球,确定击球时间和击球部位。
直拍反手反面拉弧圈球:由于直拍反手位拉弧圈球在用力上受到身体的阻碍,手臂力量的发挥受到限制,所以难以拉出象横拍一样高质量的弧圈球。其动作方法是:两脚平行或左脚稍后站立,两膝微屈,重心较低。击球前,球拍引至腹部下方,肘部略向前凸,手腕下垂内收,拍形前倾。当球从台面弹起时,以肘关节为轴,前臂迅速向前上挥动,击球瞬间手腕向右前上方转动,在下降初期或下降后期用球拍的反面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击球后,重心放在两脚中间。
拉加转、拉前冲技术细节要点对比
1、拉加转、拉前冲的应用范围及技术核心要点 1)当来球弧线比较低,来球下旋强烈或者判断不清来球的旋转,或者身体不到位错过了拉前冲的时机时,可以采用拉加转技术。技术核心要点是摩擦为主,弧线曲度大上台率高,制造强旋转杀伤力。 2)当出现机会球时,或者对旋转落点判断非常准确并身体到位时,可以采用拉前冲技术。技术核心要点是撞击为主结合摩擦,击球弧线比较低平,前冲杀伤力非常强烈,一般属于直接得分一板过的技术。 2、拉加转、拉前冲动作幅度对比 1)拉球动作幅度大小取决于采用哪种拉球技术来决定。一般来说,拉加转动作幅度稍大,拉前冲动作幅度稍小,连续快拉动作幅度最小。 2)一般拉加转引拍时,大小臂夹角大约在170-180度之间,拉前冲在160-170度左右,近台连续快拉在140-150度左右。 3)拉前冲时大臂与身体的距离要大于拉加转,便于加大击球的挥拍半径,充分利用转体的力量击球。 3、手臂挥拍方向,决定了撞击和摩擦的比例不同,也就是决定了是拉加转还是拉前冲。 1)整个手臂挥动方向与地面形成的夹角,决定了是向上拉加转还是向前拉前冲。 2)一般手臂挥动方向与地面呈70到80度夹角时为向上拉加转;与地面呈50到60度夹角时为向前拉前冲。由于挥拍方向是个动态过程,与选择拉冲的时间点有关系,随着选择拉冲时间点的提前,那挥拍方向和地面角度也会随之减小。 3)一般的说,拉加转引拍要低一点,挥拍方向向上多一点;拉前冲引拍要高一点,挥拍方向向前多一点。 4)拉加转挥拍轨迹更接近弧形,突出包裹式发力方式进行摩擦,击球瞬间前臂内旋,拍形逐渐前倾。拉前冲挥拍轨迹更接近直线,突出斜撞击式发力方式,拍形基本保持不变。 5)练习中要根据来球的情况,自主决定是拉加转还是拉前冲,随时调节挥拍的方向。 4、拉加转与拉前冲的击球点是不同的,拉加转稍靠后,拉前冲稍靠前。 1)击球点,指的是身体与击球时球的物理空间位置。一般在右腰侧上方与腰的距离约一肘半,与身体所在的平面约呈45度角度为参考。 2)拉加转时,击球点靠后一点,就是靠近体侧的位置多一点,便于身体向上拔的力量进行摩擦,并延长摩擦的时间。 3)拉前冲时,击球点靠前一点,就是靠近身前的位置多一点,便于用上转体的力量,加大前冲力。 4)转腰髋的方向决定了撞击和摩擦的比例,横向转腰幅度决定撞击的程度,体现撞击力。斜向转腰幅度决定了摩擦的程度,体现切向摩擦力。 5)拉加转时斜向向上转腰幅度要大一点,击球点就需要靠后一点,可以延长向上摩擦的时间,增加旋转。拉加转时要特别注意,要有等球的意识,千万不要去抢击球点。只有去等住这个球,把球拍沉下来,才能够在球拍上吃住球进行摩擦。 6)拉前冲时横向转腰要多一点,击球点就需要靠前一点,可以充分利用转腰的力量击球,加大前冲力。 5、拉加转与拉前冲时,要合理选择击球时期。 1)理论上拉前冲时,上升后期、高点期、下降初期都可以拉,这也取决于来球弧线的高低。实践中要根据学员掌握的熟练程度,合理的选择不同击球时期分阶段进行练习。 2)开始练习阶段,建议拉前冲选择拉下降初期。等熟练后进阶阶段可以选择拉高点期及上升后期,充分利用来球的反弹力产生的合力击球。 3)不论拉那个时期,拉球时身体一定要到位(合位),能够充分用上身体的力量击球。 3)拉加转一般选择拉下降初期,便于有时间调整身体位置,进行合理的找位,更好的利用身体的力量加大摩擦的力度。 6、拉加转、拉前冲身体重心的不同。 1)拉加转重心压右脚要多于拉前冲,向上蹬地的感觉更明显。 2)拉加转身体重心上下起伏大于拉前冲,重心压右髋更多一点,对右脚的支撑力及腿腰臂的合力要求也更高。 3)拉加转蹬转启动时,右脚全脚掌基本要撑住地。拉加转向上发力越多,越需要脚全掌稳定的撑住地面。而拉前冲一般是右脚脚前掌内侧蹬地为主。 4)重心左右转换的幅度,拉加转要大于拉前冲的幅度。拉加转引拍阶段从左向右、击球阶段从右向左比拉前冲时的重心转换更要充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