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喜欢《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的哪个类型的人物?
唐僧,悟空,妖怪你喜欢《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的哪个类型的人物?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西游记中我最喜欢的人当然是孙悟空了。
理由一,
瞧他:头上戴着一顶凤翅紫金冠;身上穿着一件锁子黄金甲;背上披着一件藕丝步云履;手上挥着一根如意金箍棒,那样子,真是帅气、威风极了!而且,孙悟空还有美猴王、齐天大圣、斗战胜佛的封号呢!
理由二,
孙悟空不仅帅,还有非凡的本领。他会七十二变,“刷”地一下,眨眼间就能从小蚂蚁变成大巨象。孙悟空手搭凉蓬,一双火眼金睛东张西望,什么也逃不过他的眼睛。“呼”的一下,他一个筋斗云就能到十万八千里之外。他开心的时候欢蹦乱跳,着急的时候抓耳挠腮,伤心的时候一语不发。师父的三个徒弟中,孙悟空的本领最大,是取经途中的中坚力量,名副其实的开路先锋。
迢迢千里、重重魔障,孙悟空一路斩妖除魔,尽管经常被师父误会,但还是忠心耿耿保护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直到取经成功。这也是我喜欢他的原因。
一天,师徒四人正在林中休息,一阵阴风吹过,迎面走来一位村姑。孙悟空火眼金睛,一下认出那是妖怪,当头一棒打死了“村姑”。随后,妖怪变成老奶奶出现在他们面前,孙悟空一笑,也消灭了她。第三次,妖怪化身成老爷爷,孙悟空仍然喊打。唐僧忍无可忍,认为他误伤好人,念起了紧箍咒。孙悟空头痛欲裂,疼得龇牙咧嘴,满地打滚,“啊、啊”大叫,一手捂着头,一手仍紧紧拽着金箍棒,眼睛盯着妖怪,充满了愤怒。妖怪的笑声响彻云霄,一步步向唐僧逼近。孙悟空强忍着剧痛,站了起来,抓着金箍棒奋力向妖怪打去。妖怪终于被打死了,不明是非的唐僧怒不可言,大声对悟空说:“你走,你永远不再是我的徒弟。”然后叫八戒和沙僧收拾行李,转身就走,无论悟空怎么求饶,唐僧仍铁了心。孙悟空望着师父的背影,含着泪,只得依依不舍地离开。在花果山,尽管日子过得舒服,但孙悟空无时无刻不挂念着师父,当听说师父又有难时,孙悟空心急如焚,不计前嫌,义无反顾的又前去解救。
理由三,
孙悟空不仅忠心耿耿,而且聪明灵俐,遇到困难,敢打敢拼,用机智的办法对付妖怪。
又一次,一个妖怪刮来一阵怪风把唐僧抓走了。孙悟空每回去营救都只能和妖怪打得不分胜负,无法成功。他眼睛滴溜溜地转,手挠挠头皮,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于是变成一只小蜜蜂,猴头蜂身可爱极了。小蜜蜂“嗡嗡”地飞进了妖洞,悄无声息地落在了妖怪的茶杯上,趁妖怪喝茶时飞进了他的肚子里。孙悟空现回原形,在妖怪的肚子里上蹿下跳、拳打脚踢,边打边骂:“大胆妖怪,敢害我师父,看我怎么收拾你!”妖怪疼得痛苦地求饶:“孙爷爷,饶命啊!唐僧我交出来。”就这样,孙悟空用智慧轻而易举赢得了胜利。
总结,
《西游记》里篇篇故事让我越读越喜欢孙悟空,它演绎出的是一个厉害、责任心强、聪明的孙悟空,一只惹人喜爱的石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西游记作为历史文学作品、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故事中的典型人物也同样特有丰富个性内涵。
凡是典型人物都有典型性格,而每一个典型性格都是一种文化符号,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的性格自然可做中国文化的典型解析。
唐僧:中国礼教文化中温良恭俭让的典型代表。其正面意义是谦恭儒雅,温柔敦厚,忠贞笃诚,有君子之风;其负面影响是愚善固执,没有风险和危机意识,缺少应变能力。
孙悟空:本为石猴,得日月精华而生,非中华正体,有类于中国北方强悍的少数民族,其性格中精明、勇猛、善斗、疾恶如仇,是中原汉族人性格的反面。而正是这种性格元素的加入,使西天取经有了武力的保证,作为文化元素的渗入,也使中华民族孱弱的脉搏跳动的更坚定有力一些。
猪八戒:是中原汉族人世俗性格的典型代表,贪、嗔、痴、惧、色、懒,但此人比较好管理,只要驭用得法,还很能干,也不怕脏和累。这是一个真实的人物,一个可爱的人物,一个更接近人本质的世俗人物。
沙和尚:这是一个中性人物,体现的是儒家的“中庸”的理念,在师徒四人中起着黏合剂的作用。
如果把这四人作为一个文化的整体,并把取经作为文化发展和文化追求来看,唐僧仍要被视为文化的主体、主导,没有他谈何取经?孙悟空是唐僧性格的最有益的补充,没有他的辅佐,取经就是一纸空谈。
唐僧是一种理性文化的代表,虽然文弱、愚执,但他的信念是坚定的,追求是不变的,他代表着一种前进的方向。孙悟空是现实的,是生存在真实环境中的一个“圣斗士”。他是善与恶的判官,“火眼金睛”给了他裁断的利器。有了他,唐僧取经的坚定信念才有了坚实的安全保障。如果说唐僧是“性”,那悟空就是“命”,两者是缺一不可的,性与命必须双修。但两者之间仍要有主次之分,以修性为主,修命为辅,以修性引导修命,因为“性”毕竟是人类文化意蕴的根本。
中国文化的痼疾恰恰是没有摆好两者的关系,常常是以“性”限制“命”,甚至愚蠢地扼杀“命”。就象唐僧多次念“紧箍咒”打压孙悟空,严重时就赶走悟空。这种做法极大地打击、伤害了悟空降魔除怪保师取经的积极性,性与命的关系出现了危机。这种做法无疑是自毁长城,其结果取不了经,修不了性,还要拱手送上“唐僧肉”。“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毛泽东对此早有过批判。毛泽东喜欢孙悟空,厌憎唐僧,那是因为唐僧成为其革命的绊脚石,拦路虎。但毛泽东过于强调革命的重要性,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并没有斗出一个理想的新世界。他发动的一次次运动,就是用“命”去反制于“性”,其结果又一次严重地伤了中国文化的筋骨。
唐僧与悟空始终是师徒关系,性与命也始终有主次之分,从唐僧师徒取经的过程看,师徒关系和谐时,取经路上就顺利些,而每次闹矛盾时,都有凶险的后果。吴承恩也许不只是在讲故事,还在做着文化的解析。
由“唐僧师徒”看团队组合与性格特征
大雁南飞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互相协作、互相鼓励、直至实现共赢的过程。团队的成长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为组成团队的每一分子都是人,而做人似乎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我们就可以把它们看作一个绝妙的团队组合,在这个团队中的四个人,分别象征着完美型、力量型、活泼型、和平型四种性格特征。
唐僧一贯坚持“因为值得做,所以要做好”,是典型的完美型性格。这种性格类型的人比其他性格类型的人想得更多,往往着眼于长远的目标,所以总是能够从一个更高的层面看待问题。但是过分地追求完美,就转化为一种完美主义,对别人的工作永远不满意,还会因过分谨慎而变得优柔寡断。
上一篇:带牙套吃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