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很多家庭父母年迈久病卧床后,兄弟姐妹的关系大多变得很糟糕?你怎么看?
父母,老人,子女为什么很多家庭父母年迈久病卧床后,兄弟姐妹的关系大多变得很糟糕?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后来,老头中风了,半边身子不能动,话也说不利索,仨儿媳谁也不愿伺候,仨兄弟之间也因为赡养费彻底撕破脸。老太太带着中风的老头住在大儿子家的一偏屋里,儿子儿媳谁也不问。老人女儿回来也无可奈何,她自己条件有限,不能把老人接到身边,只好三六九往回跑,照顾老人。没过几年,老头就去世了。老太太一个人更加孤苦,主要还是女儿回来照顾,跟哥嫂的关系也越发不好。
过去人们有养儿防老的观念,以为子女越多,老来就越有保障。可到头来才发现,子女越多,推诿扯皮也越多,能养自己的其实也就那么一两个。所以,想要老有所依,不在子女多少,而是看子女对父母有多少孝心。
谁都有老的时候,善待父母,就是善待以后老了的自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父母老了卧床了,从此也就失去了自理能力,吃喝拉撒等一切事务都要靠子女了,可以说这是一段漫长而又坚苦的岁月,对父母对子女都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所以,伺候卧床的老人,有些家庭的子女难免会或多或少的闹一些矛盾 ,这主要会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出钱之争
父母老了、病了、卧床了,这就需要一些资金来为老人治病,于是,子女就会围绕着钱的问题出现矛盾,往往穷点的子妹想让富点的子妹多出点钱;小点的子妹想让大点的子妹多出点钱;闺女又想让儿子多出点钱;还有想自己少出点或者不出钱的。因此,矛盾就此展开。
二、出力之争
大家知道,伺候老人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有些子妹为了愉懒,会编造各种借口来躲避伺候老人的义务,于是就引起了其他子妹的不满。
三、偏心之争
由于过去父母在对待子女方面,难免会有些偏颇,如:一是:小时候疼他不疼他啦;不打他总打我啦;二是:结婚时给他的东西多给我的东西少啦;三是:子女有了孩子后父母给他带孩子不给我带孩子啦,或者是给他带的多给我带的少啦;四是:疼你的孩子多疼我的孩子少啦。反正是从小到大都会说一遍,也就是想让对方多伺候老人,自己少伺候老人。
四、财产之争
父母财产是子妹之间最敏感的话题,如果说父母一无所有,反而会少了许多纠纷,怕就怕父母留有一定的财产,于是很容易产生矛盾。
首先,儿子会说:按老规矩闺女出嫁后是人家人了,不能再分娘家财产。闺女就会说:我也是爸妈生的,我也伺候父母了,法律上还规定我有同样的继承权,凭啥不能继承父母财产。
其次:有子妹还会说:过去爸妈己经给过你什么什么东西了,所以,现在的财产你不能再要了,或者应该少要。
总之,各借矛盾和理由不胜枚举。人的本性在此时的利益面前集中的暴发了,那就是:自私自利、贪得无厌、无情无义、视财如命。什么养育之恩、手足之情统统的都抛到了脑后。
但在这需要说明的是,这只是个别家庭中所存在的个别现象,并不具有普遍性,请大家不要误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父母年迈久病卧床,往往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就上升了。体现出久病床前无孝子。老年人不能自理的,儿女都不上前照顾。经济条件好的,请保姆来照料,经济条件不好的是你们轮关,老人像一个弃儿一样,四处游荡。家庭矛盾出现的有几个原因?一是父母没有养老费,生活方面需要大家供养,出现了子女给多给少的问题。二是父母对财产问题分配不公,有多有少,得到多财产的,反而不照顾父母,财产得少的更是有理由不照顾父母。三是子女干脆就不造父母,愿咋咋地。走上公堂对质要求抚养费。总之来讲,老年人弥留几年,非常难过,如果没有老屋,老本,老伴,不能动弹的时候,真是生不如死。这既是个家庭问题,又是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城市老年人都有劳保了,农村老年人还是一个大问题,失去劳动能力100多块钱,真不够养老。有待社会发展,进一步得到解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必然的,当老人健康的时候,儿女们享受着父母给他们的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一个个坦然接受,从容面对,一旦父母到了灯干油净时就需要儿女们的付出了,他们之间的矛盾自然就陡然而生,他们都会找到各种理由来推脱,个个的人性就都显露无疑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多父母对待儿女的态度不一样,一碗水没有端平,导致年老多病时,兄弟姊妹为照顾老人问题关系不和。得父母照护多的如果不积极尽心,其它人怎么能愿意尽心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女儿16岁,想成为一名宇航员!考哪个学校哪个专业可以实现理想?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