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红楼梦》中贾母对贾宝玉的婚姻迟迟不表态,到底是维护金玉良缘?还是支持木石之盟?
宝玉,贾母,黛玉《红楼梦》中贾母对贾宝玉的婚姻迟迟不表态,到底是维护金玉良缘?还是支持木石之盟?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我觉得贾母都不支持,书中贾母曾经两次明确谈到贾宝玉的婚姻问题,第一次是和张道士,第二次是和薛姨妈,这两次都是在林黛玉和薛宝钗来贾府好几年以后,如果贾母支持某一人则早就可以定下来了,但是贾母没有,第一次让张道士留心打听只要漂亮,家境差一点没关系,第二次则是直接想定薛宝琴,所以说贾母从来没有考虑过林薛两人嫁给贾宝玉的问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怎么只有一个人回答呀?太不热闹了,我也来沾点人气吧。贾母肯定是同意宝玉和黛玉婚事的,不然,贾母为何一定要接黛玉来贾府?奇怪的是,还和宝玉住一块?书中说,黛玉进贾府已是七岁左右,也不小了,不应该跟宝玉住那么近呀?贾母为何要这么干?不知男女授受不亲吗?否!贾母是想来一个“近水楼台先见月”哩。我还有书中材料,引用如下:
兴儿(贾琏的小厮对尤二姐)笑道:“若论模样儿行事为人,倒是一对好的(指宝玉和尤三姐)。只是他(宝玉)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
兴儿的话透露出三个信息。
一是,宝玉的婚姻是贾母作主,不是贾政,更不是王夫人。还有个情节,有人向贾政为宝玉提亲,别人话还沒说完,贾母一口回绝,并交待王夫人转告贾政,此事不可作数。至于贾母权威为何这么大?《红楼梦》是以家喻国,贾母便是一国之主,一言九鼎。
二是,尤三姐也是冲宝玉来的,听了兴儿一席话,打消了尤三姐的念头,转而与柳湘莲定亲,柳湘莲悔婚,尤三姐自刎,我总觉得沒必要,尤三姐跟柳湘莲根本沒有什么感情,怎么会殉情?我现在明白了,尤三姐是在为宝玉殉情,《红楼梦》中的几个女孩子,都是为宝玉而死的。
三是,回答了贾母迟迟沒为宝玉黛玉主婚的原因,一是二人年纪还小,二是黛玉多病,贾母还想等两三年再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其实已经被说烂了,细读过文本的红迷朋友都不会被这样的问题困扰。有些事情是不需要明说的。
宝玉和黛玉从小就一起生活在贾母身边,可以说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书中写道贾宝玉去上学,还交代黛玉等他一起回来吃晚饭和磨制胭脂。要知道,这个时候他们的住房只有一个纱窗的距离,都在贾母的眼皮底下。他们的感情如何,贾母那是门儿清。包括后来紫鹃骗宝玉说黛玉要回苏州去,宝玉就犯了痴病惊动了整个贾府。这样的事情已经到了显而易见,全府皆知了。
贾母当时的态度是并没有责罚紫鹃,反而是落泪夸她。不用多说,如果贾母是“金玉良缘”的拥趸者,紫鹃这样是肯定要受到严厉的责罚。而贾母的落泪,则从侧面表明了贾母的无能为力。
这样的事情我们也从书中看出了很多端倪,稍微举一两个例子就能看出。比如元妃对一干众姊妹的赏赐,独独就宝玉和黛玉一样。王夫人赶走晴雯便罢了,却不由自主的说出她是“眉眼儿”长的有点像“林妹妹”,狐媚主子的。而且晴雯是贾母老早就定好了要给宝玉做“房里人”的。
这也是晴雯不屑于和宝玉亲昵的原因。“晴为黛影”便是祸因。
王夫人和薛姨妈是至亲姊妹,薛家又开始没落,无论出于何种考虑,王夫人和薛姨妈都是希望“金玉良缘”的成功。王夫人为此和贾母的确是在暗中较劲的,但出于封建礼制,不敢正面违逆,于是借元春之手施压贾母,再不断织造“金玉良缘”的舆论压力。
而站在贾母的立场上,黛玉乃是自己的亲外甥女,又失去双亲,而宝玉又是自己的宝贝孙子,无论如何都是巴不得这个“木石前盟”成功组合的。但是她的地位虽然崇高,在贾府金口烁言,奈何毕竟隔了一辈,宝玉的父母还在,封建礼制中,儿女婚姻都是父母做主的,自己只能管到贾政贾赦的婚姻,对于宝玉孙子辈,最大的主动权还是在他父母手里。
这一点十分重要,我们可以从迎春的婚嫁就可以看出。贾母是十分、极力反对迎春嫁给“中山狼”的。但是最后还是贾赦说了算,贾母并不太适合过分干涉。
当然,迎春在贾母心中的地位肯定不及宝玉和黛玉。所以,贾母在宝、黛的婚姻上,还是做了很大的努力的。为了打击“金玉良缘”的说法,书中有几次场景是贾母曾经当着薛姨妈的面和别人提到给宝玉的提亲的事,并表态不一,有时候说不管哪个人家,穷富不论,有时候又说宝玉还小,晚点再说。
不可否认,贾母其实是个十分有智慧的老太太。这些话都只是表明了一个态度,那就是宝玉的婚姻,我要强力干涉。所以别在我面前说什么“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的。也正是因为贾母的这个强硬态度,所以“金玉良缘”才在元妃都示下了也还迟迟不能下定。
但是贾母的压力也很大,一方面是元妃的暗示不能不顾及,二是王夫人毕竟是宝玉的母亲,而且王家势力强大,王夫人的兄弟王子腾受到皇帝宠爱,位高权重,又兵权在握,我一度怀疑元妃受选也是依靠王子腾的势力。而贾政夹在中间自然是不肯多言一声。
综上所述,贾母对宝玉的婚姻唯一能做到的,便是“拖”。事实上,到书中八十回的时候,宝玉已经差不多十六七岁了,按照贾府少爷的娶亲惯例,一般都在十五岁,最多十六岁之前都已经婚嫁完毕。只有宝玉还在两方势力的博弈中“蹉跎”。
我们也可以大胆推测,“金玉良缘”势必是在八十回后贾母已经去世的情况下最终完成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