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艺术可以不美吗?
艺术,都是,的人艺术可以不美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总而言之,美和艺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艺术都是美的!不美,而又称艺术。只存在于那些被炒作出来的所谓的大师的手笔!他们所谓的艺术,价值不在艺术品本身。而在大师!如果不是大师的手笔,写画出来的所谓艺术品用它擦屁股都嫌硬!
脱离了美的艺术,只能证明艺术变质了,欣赏人秀逗了。社会疯掉了,人类变态了!
所以一旦从事艺术工作,我希望,大家一定要树立对真正艺术之美的正确认识。不要为时代,和疯掉的社会,变态的人类以及利益挂勾所左右!一定要踏踏实实创造美的东西,给这个世界增加光彩,而非疯狂!
不要以为因为处在一个非主流的时代,就要创作一些非主流的作品,以迎合大众的趣味。那样被拉的低级的只能是你自己,还有你的艺术之路!
《茉莉花》《洪洪水浪打浪》《柳堡的故事》这些歌曲可以传唱50年,而且经久不衰!《江姐》《地道战》《上甘岭》《永不消失的电波》这些影片可以上演50年,再看仍然热血沸腾!是因为它一开始就是艺术,就是美的!所以才会经久不衰,热血沸腾!再听听现在的垃圾流行歌曲,看看现在的垃圾电影,有多少会在一年之后还会被人提起的?所以不美的艺术,永远上不了台盘!只能成为笑料!
艺术之路是发现美之路,没有美,就没有艺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艺术美不美。怎么说了通俗一点还是看个人喜欢了。如果你喜欢就是美的。不喜欢就是不美的。不要说一大堆没有的哲学理论。看下面图片就可以理解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艺术一定是美的,而且要大多数人觉得美。尤其是艺术扎根于民间,来自于泥土。只有广大人民群众觉得美的才称得上为艺术。当然艺术本身的美与审美还不同,看不懂的艺术不一定不美,但是好的艺术一定会最终得到认可和传承。而那些毫无章法,胡编乱造,生拉硬扯,哗众取宠式的行为,最终都会被揭穿,走向不归路。而真正的艺术永远不会失传,只会代代传承,永远带给世人精神享受。比如,唐诗,宋词,晋书,明曲等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可以,因为艺术的最基本的功能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让人感觉到美感,排除这个硬件,领略艺术的魅力,发挥艺术的功用都是无从谈起的。
也就是说,观摩艺术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一个审美的过程。
审美是一种让心境在柔软纤细状态下,置身于外界皆由一定媒介物所营造出的美好感受,她是艺术技法在信息载体上关乎真善美的意志的体现。
比如,你看一幅画,你听一首歌,你望一片景。
你发现自己被打动,觉得很美好。
这个时刻,请扪心自问一下,你的心处于何种状态?
答案是,她一定是处于一种松弛悠游的状态中,闲适而安宁。
通常,我们将她定义为一种柔软的心境。
人的心,千变万化,倘若僵硬,倘若固化,则等于固步自封,根本无法与外界进行情与灵的沟通,只有让她如水般柔和如风般轻逸,才能打开内心的阻隔,直面外物,观照内心。
由此,人会不自觉进入到一种赏玩的心态,从而开始有效地进入到对方营造的世界之中。她源自于对功利理性的剥离,这诚然让它具备了局限性,却也成就了它的境界。
审美即美的探索过程,大抵曲折,难以致远。这种过程必须假借一定的外物,无论是范式还是质料,但它的高潮始自情感的激越与共鸣,是对人化自然的一种二度发散,真挚情感助其升华,个人经历予之个性。
这个过程就解释了,为什么一些崇尚精神富足的人,讲究的是仪式感。那是为了营造一种安闲的环境,帮助自己更快进入到审美的佳境之中。
人所需要的媒介越多,审美的敏感度也就越弱。所以为什么艺术上做出成绩的人一多半深井冰,那是因为他们对于细微处是极其敏感的,代价就是,他们想的多活的累。
但这也造成了,对艺术体察能力强的人,是最容易找到知音的。
了解彼此的终会相遇,用在他们身上,最合适不过,因为这是一种不许隐瞒也无法掩饰的内在流露。
说回来,艺术需要表达,表达需要媒介。或唱歌,或行文,或作画,或跳舞,都有落脚点,也就是托物言志。而它们之所以可以将人推向审美的境地,一定是能与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引发强烈的共鸣,再以美的方式演绎出那些动人的片段,带给人以余味余温,哪怕是一种凄美的哀伤,同样抱有人性中最伟大的情感---同情与怜悯。
内心有殇的人,总会牵手;
前日有悔的人,必将相逢。
这是一个对艺术有灵性的人,只要秉承的起码态度。
上一篇:喜欢花和小动物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