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文科高三数学有可能从三十到一百吗?
知识点,基础,老师文科高三数学有可能从三十到一百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数学30分说明基础比较差,很多知识点估计都不熟悉,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在一轮复习中弄懂基础知识,二是回归课本的例题,把例题弄懂了,跟着老师节奏走,提升空间还是有的,能否提到一百不一定,看能力和态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女儿今年高三,高二上学期最低分33分,经过自己不断努力,现在全省联考稳定在90分左右,没报什么辅导班,建议这样的孩子不要拔苗助长,鼓励孩子只需学基础就行,当慢慢有一定的基础,再拔高。试想,基础都不牢,你给他报再多高大上的辅导班效果也不会很好。当我家孩子我们说给他报班时,她坚决不让报,她说:我基础不行,辅导班老师讲课就像蜜蜂在耳朵前嗡嗡,你说我能学好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您的邀请!白石杨师的回答是有可能的。
1,之前我教过一位文科学生,数学成绩从7分提高到80分左右,当然那时他是从高二就开始上课了。但现在看起来,他的基础更差,就更能说明问题了。
2,一定要下定决心认真学习,从基础开始系统复习,重点复习容易拿分的专题。
3,要明确复习的范围,有什么知识点,有什么专题,有什么常考题型,要心中有数。这样更能针对性加强复习。
4,高考的常考题型和知识点,后面本人会陆续发布的,可以关注一下。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数学是最好得分的科目,同时数学又是高考成败的关键。
多少学子因为数学成绩而走向不同的大学。从某种意义上讲,高一高二的基础很重要,高一高二有没有“弄懂”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三复习的进度,如果基础打得牢,高三可以向更高的层次冲一把,如果自认为基础有些薄弱,也不是完全没办法,一轮复习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以前的弱势。
一般来说,一轮复习的时间是高二下学期结束到高三上期结束时间前后。除了老师安排的复习进度之外,自己也要有一定的规划,两条主线双管齐下,才能不让自己宝贵的高三生活被浪费。自己的安排要根据老师的进度来走,多和老师协商,多向老师请教。此处不再赘述。建议是每天先完成老师的复习安排,再进行自己的安排。
首先建议看看自己来年参加的考试的试卷题型分布。在复习方面,进入高三,哪些知识点只属于识记和基础理解层次,哪些知识点属于重难点。非重难点可以不独立安排复习时间,因为跟着老师的进度就可以得分,如集合、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程序框图、复数等内容,但是一定要保证此类问题属于自己的必拿分题目。
其次,对其他的整个知识体系的版块有一个基本认识,可分为以下板块:函数的基本题型、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相关内容、平面向量和空间向量、立体几何、数列、不等式、解析几何初步、圆锥曲线、统计与概率,选修内容不同省份安排不一样:极坐标、不等式、平面几何等。
一、思路为楣梁,建立高中数学思维
高中数学的总体思路即为对变量的研究,与初中数学偏重对定量研究不同,这就要求同学们对变量的研究方法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函数。作为贯穿整个高中数学的不二主角,从函数的基本性质,到具体函数的引入,再到函数与方程、几何、数列、不等式的联系,乃至令大家望而却步的导数,函数始终是这些问题研究的中心。因此,建议大家对函数部分的知识点扎实吃透,并适当涉猎竞赛内容作为拓展,从而建立起处理函数问题的基本思路框架,培养一种数学直觉。
对于各个不同的部分,应根据其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思路。例如立体几何重在对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因此,长久持续的做题有利于空间洞察力的养成。而解析几何部分则应注重对规律的总结及不同类型习题的归纳。至于不等式、导数等较为灵活、难度较高的部分来说,应主抓典型例题的思路,适当涉猎新题型,不要一味追求难题。
二、练习做砖瓦,多做好题,掌握技巧
说到做题,首先要澄清一点,做题追求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首先要做符合高考思路的题。其次要有方法、有步骤,不可盲目做题。对于高一、高二的同学,多做一些题目是有好处的。但对于高三的同学,则应主攻高考题,并注重效率。切不可因数学一科,耽误其余科目。至于做题的具体方法,总结有三,供大家参考。
1.掌握例题
书本上的例题及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例题一定是极具代表性的,因此,对于这些例题一定要牢记,就算无法理解,暂时的死记硬背也是可以的。因为当积累到一定量时,也许你就会豁然开朗。
2.归纳总结类型题
当做的题积累到一定量时,就要开始总结相似的类型题,并抓住其主要思路,细枝末节可以忽略。为此可以准备一个专门的总结本,一部分用来记录对你有启示的题,一部分用来在出现几道相似的题后总结思路。
3.适当做题加以巩固
这部分就不用多说了,自有各位敬爱的数学老师督促大家。
克莱因曾说过: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并驱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亦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试图回答有关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去探求和确立已经获得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所以,数学绝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无趣,以思路为楣梁,以练习为砖瓦,深入地探索它的奥秘,你将收获的远不止一个满意的分数,更是一种探索未知的快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