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多少人知道传统书法有哪些字体?
书体,楷书,字体有多少人知道传统书法有哪些字体?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有多少人知道传统书法有哪些字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文字是从结绳记事开始的,是象形文字。书法有三体,分别是字体、书体和书风。
郭绍虞:“就汉字而论字体,有三种不同含义,一指文字的形体,二指书写的字体,三指书法家的字体。”中国书法很特别,如果说就书法而言,单指三体中的任何一体似乎都不是很完善,因为汉字从一伊始就与书法扯上了关系,象形文字的审美功能与生俱来。
那么这三体分别指什么呢?
1、汉字字体:
上古文字、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2、书体:
上古文字和甲骨文可考的不多,篆书有大篆小篆。大篆有刻在石头上的石鼓文,铸在青铜器上的金文。小篆有铁线篆、玉著篆、回文篆,这些字体目前在篆刻上看到比较多。
隶书也复杂繁多,因为隶书处在秦统一文字前后,成熟于汉魏。在篆隶交替的春秋战国时代,各个国家的隶书都有区别。出土文献有战国的秦简、楚简、晋简等以及帛书,体势不尽相同,纷繁沉多,尚没有人一一细分名目。
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章草由隶书衍生,今草由行楷书衍生,狂草由今草衍生。
楷书有小楷、中楷、大楷,魏碑、唐楷,行楷等。
行书除了我们常见的之外,还有一种叫行押书,专门用来签名画押或作为封暑印记的书体,魏锺繇称为行狎书。
3、书法家书体(书风):
汉字字体、书法字体每个书法家书写都不一样,这就是书风,比如说王羲之的字体,怀素的字体、张旭的字体、苏东坡的字体、黄庭坚的字体,等等不一而足。楷书的有欧体、褚体、颜体、柳体、赵体等,还有瘦金体等等,都属于书法家特有的书写风格的字体。每个书法家都是一个个体,写出来的字都不一样,这就是书法特有的魅力。
柳体
不知我这样回答详尽没?我是学习书法的颜二,https://learning.snssdk.com/feoffline/toutiao_wallet_bundles/toutiao_learning_wap/online/album_detail.html?content_id=6724930416890888451欢迎讨论交流,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提问要注意语言的精炼准确。你的问题有两个疑问词:有多少人、有哪些字体。首先,传统书法有哪些字体,不是专业人士很难清楚回答这个问题,你又加了一问,这个问题有多少人知道得很清楚?你到底想要知道什么?想知道后者,还是想知道确切的人数?我看了后面几个回答,基本上可以确定,你想知道的是后一问。如果你想知道的是人数,我可以给你一个大致的答案(在中国范围内),按比例来说,没多少人,因为爱好书法的人不少,深入钻研的,当成学问去做的,人还真是不多。然而,绝对的人数不会少,因为书法,就算按1%的人喜欢书法算,这百分之一里又有1%的人研究得比较深入,14亿人的万分之一,也有14万人。你若要精确的人数,直观感觉没人为你这个问题展开社会调查!
我估计你想问的是后一问,下面就给你一个专业的回答。
你发问的关键词是“书法有哪些字体”,这是一个不专业的问法,也是不少书法爱好者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把“书体”和字体混同了起来。我在《硬笔楷书谱》的第113页提到并说明过这个问题,下面摘录一下这两个词的定义。
书体,是汉字在发展过程中,在不同的阶段出现的不同书写体系,简称书体。书体是从群体着眼看风貌,包括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各个书体之间也可能会有过渡书体,比如行楷,草隶等。
汉字在同一书体的前提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书写习惯,因而呈现出来不同的个人风格,如果这种风格影响了很多人,有很多人在研究和学习,以至汉字这种风格的写法成为体系,于是汉字这种风格写法的体系就会被人们称为某种字体,比如柳体,颜体,欧体等等。字体是从个体着眼看风格。
题主所问,是传统书法,传统书法不涉及简体字,所以关于简体字和繁体字的问题不加说明,感兴趣可以参阅《硬笔楷书谱》。
大致来看,中国的文字发展和书法发展很多时候是重合的,所以,书体更多的时候是纵向来看的,而字体,更多的时候是横向来看的,当然,字体会有跨越时代的出现,比如,同一种书体,主要是在同一时期出现不同的字体,也会在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的字体。
下面就以书体为脉络,讲述字体的发展。
汉字的发展,最初是结绳记事,而后是书画同源的描画性文字,这以前的符号记述,谈不上书体,也谈不上字体。
1.篆书。
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的文字,统称为大篆。
大篆,基本上不分字体,由于社会的发展,当时识字阶层的人为数很少,同一时期的人书写的面貌都大体相同,没有明显的个人风格,都是整体的风貌。但是,如果时间跨度很大,这种风貌也可以看出有明显的不同。比如摩崖刻画,陶器书写,甲骨文,钟鼎文等等,书写特点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古人把铜归入金,所以钟鼎文也叫金文。摩崖石刻,甲骨文,透着古朴的刀石风格,钟鼎文透着古朴的铸造风格,所以后人把这两种风格合在一起,叫做“金石味”,这两种风格对以后的篆刻有着很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
从小篆开始,逐渐的有了字体。
李斯的是小篆的集大成者,虽然小篆不是他一个人所创。李斯的字体,像玉做的筷子一样,光滑圆润,所以后世把他的字称作“玉箸篆”,这应该是字体在书体中的第一次出现,这是小篆(秦篆)的一种字体。到了唐代的李阳冰,把小篆的笔画写得如柳条铁线一般,后世把这种篆书称作“铁线篆”,这是小篆的又一种字体,篆书的字体的分化,也就是书体第一次在字体上出现分化,就跨越了朝代。玉箸篆影响了后世主流的篆刻字体,铁线篆由于其高难度的刻画,也别有风味,细朱文篆刻,让人感到耳目一新的秀丽,多取法李阳冰。
有时候,篆刻的幅面相对较大,又不想把笔画刻的很粗,也不想留白很多,于是就笔画叠绕,出现了九叠篆,这种篆书,多见于印章。
在先秦,就有把篆书刻成印章,有的像小鸟一样,就“鸟”篆,有的像虫子一样,就叫“虫”篆,合称“鸟虫篆”,由于并不是篆书的主流,对后世的影响也不大,所以,在篆书范围内,自然构不成书体,也构不成字体。
上一篇:你听过最甜蜜的一句话是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