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诸位看过的印象最深刻的书,是哪本?
我的,自己的,习惯诸位看过的印象最深刻的书,是哪本?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读了杨绛先生的《我们仨》,让我读懂了什么是幸福。因为正是杨绛,让我深深的领悟到,幸福是一种不太确定的东西,它只是一种感觉,一种只有你自己才能感觉体验的东西。不管在什么状况下,她们都会从中寻找快乐的源泉。
《我们仨》让我看到了爱情的神话,生活的真谛处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我们需要静下心来看看这些正能量的书,给自己的精神家园加加油。真爱是存在的,但必须得经历同甘共苦的艰难岁月之后才会不离不弃;和睦的家也是有的,但必须一家人共同经营。生活给不了你想要的东西,就得靠自己去打拼争取。当我们没事时,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感动,幸福在我们自己手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男神熊培云《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1. 记不得是在哪本书里看到过熊培云去寻找罗曼·罗兰的墓,他最喜欢的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的作者。而我刚好在凤凰寻完沈从文的墓。相对于门庭若市的纪念馆,墓地也许是更好凭吊的地方。于是,就因为这个经历的契合,我开始阅读熊培云的书。
2. 而我在2014年5月22买到了《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这本书,开始阅读。才发现我和作者之间的契合。书本封面是一棵树,读了书的书友都知道这应该是熊培云故乡小堡村的一棵古树,本书开头便是因为故乡的古树被卖掉开始续写的。我的海报上的树是我家乡的天龙学堂里的树,这是我们镇上的学堂,如果你去过天龙屯堡的话。我在这里读过书,我的学前班的一年便是在这里度过的,原来是小学,甚至前方还有一个图书馆。这里面有三棵树,一棵桂花,一棵紫荆,一棵老槐树。都隐没在这棵洋槐的后方。他们陪伴了我整个小学的时光,我们清洁区域就短时间就是给这些树扫落叶,桂花开的时候,我们就变成捡桂花,夹在笔记本里,等它从金黄变成褐色,香味也逐渐消失。所以我理解熊培云在对自己村里古树的珍视,甚至体认到这古树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的文化滋养。所以我后来很喜欢树,我喜欢拍摄他们。
3. 熊培云是小堡村走出来的,江西省永修县的一个村庄,我是天龙出来的,平坝县天龙镇。当然,熊培云走得更远,但是我们都远离的故土,一次次回去时看见了故乡的变迁。开篇一句“谁的故乡不再沦陷”触目惊心,同时也引发了我的共鸣。读完这本书,你就可以看见这个敏感的思考者,其实常常怀念自己幼时的生活,不知道这是不是上帝给人的慰藉,感觉成年了之后注定要品味悲伤,他便在你的回忆中洒下一层金粉。虽然实际上它充满艰难和不易。我一直很好奇,物质匮乏,但是还是很愉悦的原因是什么?是自我麻痹,是所谓国民性的阿Q精神么,不是,我觉得是自然。在自然中游荡。爬边了镇上的山,如果你去到天台上,上不了多少级台阶,就会遇到许多弯曲的树藤,幼年时那是我们的乐园,而今景区保护,像电线一样不能触碰。所以我很难想象,如果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我的父母不允许我和小伙伴们出去玩,我童年的世界会有多灰暗。
我怎么看这本书?
当然,我们不能一直沉醉在旧乡的美好回忆中,不然似乎是在鼓动很多的人去隐居山林了,我们需正视乡村的发展变化。所以“理性思考,感性表达”让这本书易读的同时又不失深度。
1.
从题目来说,其实我更喜欢英文的翻译 my village ,my country,我的乡村,我的国/我的乡村。相较于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这种历史缩影来说,它的主体变成人,应为翻译时把人突显出来的,而这里的人也并不是一个群体概念,是“我”,是主体。书本里多次论述到这个问题,让我坚定的认为熊培云是人本主义者,强调人的价值尊严,自我创造自我实现。爱什么?
1976年毛泽东去世,我听我的父亲也说过这件事,许多影片中现在也有这样的画面。
“至于记录片中那位令千万人齐声嚎啕的领袖,虽然他改变了几代人的生活,却不曾走进我的生命。”——P178
country,从来不是抽象了的一个政治人物的名字。亲疏远近,其实是任性,孔老夫子早就认识到这点。
“如果爱国主义还可以被称颂的地方,它首先应该植根于人们对故土的担当与热爱。”——P338
country,从来不是缩小成了的一个政治团体的名字。历史风云变化,改朝换代,战乱平凡,我们爱不过来那么多政党,唯有我脚下的这片土地真实可感。
如何爱?
“一种热爱生活的态度,一种建设家乡不奢望天堂的从容不迫。”——P458
故乡便是天堂。
2. 从内容来说,
(1)看见一颗赤子之心
“我试图通过这本书,大而言之解读二十世纪的中国史,小而言之记录我的村庄。这不需要什么雄心壮志,至今我仍爱我故乡那片土地,我想弄清楚过去一个世纪中国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以及将来的路向哪里走,当我问“故乡向何处去”的时候,也在问“中国向何处去”。——P503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走进一段沧桑的历史
农民的生活围绕土地展开,政党在争夺更多民心的时候,采取各种土地政策。在国共两党的不同政策中,长期以来深受剥削的底层民众选择中国共产党更激进的土改方式,即所谓的“打土豪,分田地”,所以我看到了和教科书上不同的原因分析:
“国民党在中国大陆失败的根本原因不是腐败的问题,而是它不明智的土地政策,由此它失去了农村,失去了农民的支持,也是去了战略主动权,一着被动,满盘皆输。”——P25《李炜光说财税》
董时进反对,旧有的土地关系是租佃关系,土地可以自由买卖,不是封建性质的,不能进行土地改革。
上一篇:不出镜,做原创视频怎么做?请给出可操作性强的答案,谢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