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马铃薯会有哪些虫害?如何防治?
马铃薯,叶片,病害马铃薯会有哪些虫害?如何防治?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蚜虫能孤雌生殖,繁殖速度快,从转移到第二寄主马铃薯等植株后,每年可发生10~20代,幼嫩的叶片和花蕾都是蚜虫密集为害的部位,而且桃蚜还是传病毒的主要虫害,在植株间移动传播病毒,对种薯生产常造成威胁。据报道,该虫可传播植物病毒病多达100种以上。形态特征,有翅胎生雌蚜体长幻2毫米,头部黑色,额瘤显著,并向内倾斜,复眼赤褐色,胸部黑色,腹部绿色、黄绿色或赤褐色,背面有淡黑色斑纹,腹管长圆筒形。
端部色深,中、后部膨大,未端有明显的缢缩,尾片圆锥形,近端部缢缩,有侧毛3对。无翅胎生雌蚜体长约2毫米,全体绿色或樱红色,额瘤、腹管及尾片同有翅胎生雌蚜。卵呈椭圆形,长0.5~0.7毫米,初为橙黄色,后变成漆黑色而有光泽。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其生活史属全周期迁移式,即该虫可进行孤雌生殖与两性生殖交替的繁殖方式,并具有季节性的寄主转换习性,可在冬寄主与夏寄主上往返迁移危害,但在温室內该虫终年孤雌生殖,且无明显的越冬滞育现象,宁夏有翅蚜一般在5~6月份向马铃薯飞迁,温度25°C左右时发育最快,温度高于30°或低于6°时,蚜虫数量都会减少,一般在秋末时,有翅蚜又飞回第一寄主桃树上产卵并以卵越冬。春季卵孵化后再以有翅蚜飞迁至第二寄主为害,有翅蚜能随风迁移较远的距离异地传播病毒。防治方法,铲除田间、地边杂草,有助于切断蚜虫中间寄主和栖息场所,消灭部分蚜虫,加强测报,抓住田间蚜虫点片发生阶段及时施药。用乙酰甲胺磷2000倍液喷雾灭蚜用40%乐果乳剂1000~2000倍液喷雾,用20%速灭杀丁乳油2000倍液喷雾,虫啉每亩20克兑水30千克喷雾,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均可收到良好效果,黄板诱杀有翅蚜,在有翅蚜向薯田迁飞时,田间插上涂有黏胶的黄板诱杀有翅蚜,或在田间插竿拉挂银灰色反光膜条驱避蚜虫,生产种薯选取高海拔冷凉地区作基地,或选择风大,蚜虫不易降落的地点种植马铃薯以防蚜虫传毒。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雾都山客来回答您的问题。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种植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前,有西班牙殖民者带入欧洲,再传入中国,是我国五大主食之一,产量仅次于小麦和玉米。种植过程中常见病害有:软腐病、早疫病、晚疫病、炭疽病、黑胫病等等。
1、马铃薯软腐病。
病症特征:主要发生在生长后期、贮藏期,危害部位主要是茎块和叶片。茎块发病初期表皮出现水侵状小班,然后扩大,并向内发展,呈现多水软腐,腐烂组织变为褐色;叶片先是下部老叶发病,出现不规则暗褐色斑块,逐渐扩大,严重时整株叶片变黄,甚至枯死。
防治措施: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保持通风透光、控制土壤湿度;及时清除病株,用生石灰对病穴进行灭菌处理;避免大水漫灌。化学防治,可喷施5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2、马铃薯炭疽病。
病症特征:叶片发病初期叶色变淡,顶端叶稍反卷,严重时全株变褐枯死。地下茎部染病地面至地下薯块皮层组织腐坏,易剥落,侧根局部变褐,须根坏死,病株易拔出。茎部染病产生许多灰色小粒点,茎基部空腔内长很多黑色颗粒状菌核。
防治措施:农业防治,选择健壮、无病种薯;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避免高温高湿条件出现。化学防治,发病初期选用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40%百科乳油2000倍液等药物进行喷雾。
3、马铃薯早疫病。
病症特征:主要危害叶片,块茎也可能受害。叶片染病出现不规则褐色小斑点,后演变为圆形或近圆形,具有同心轮纹的坏死病斑,严重时病叶变褐枯死。块茎染病产生暗褐色稍凹陷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明显,皮下呈浅褐色海绵状干腐。
防治措施:农业防治,选择早熟抗病种薯;选择土壤肥沃,地势高的地块种植,合理施肥,提高抗病能力。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10天1次,连续2~3次。
4、马铃薯晚疫病。
病症特征:主要危害叶、茎和薯块。叶片染病先是叶尖或叶缘部出现水渍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并产生一圈白霉;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块茎染病出现褐色条斑,严重时叶片萎垂、卷缩,最终全株黑腐,全田一瓶枯焦,并散发腐烂气味。
防治措施:农业防治,选择健康无病种薯;避免连作;施足底肥,合理追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合理密植,提高田间通风透光能力,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化学防治,可定期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预防,发病初期可喷洒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防治。
5、马铃薯黑胫病。
病症特征:主要危害部位是茎和薯块,种薯染病呈腐烂粘团状,不发芽或发芽即烂在土中;幼苗染病则植株矮小,节间缩短,或叶片上卷,褪绿黄化,或腹部变黑,萎缩而死。
防治措施:农业防治,选择无病壮薯栽种;切块用草木灰封闭伤口,减少病原感染机会;发现病株及时清除,留种田更要细心挖出,减少菌原。化学防治,发现病株可用55%敌克松稀释500~800倍液进行灌根或者茎基部喷雾。
以上是山客对这个问题的一点浅见,欢迎留言指教。【关注】雾都山客了解更多农村的风土民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马铃薯的常见病害大致可以分为叶茎类病害、块茎类病害两大类。其中,叶茎类病害主要有早疫病、晚疫病、茎基腐病、病毒病等;块茎类病害主要有粉痂病、疮痂病、干腐病、白绢病等。
一、马铃薯病害的简易判断。
对马铃薯的病害可以依据发病部位的不同,进行简易区分:
1、叶片发生黑褐色版块的,一般为早疫病或晚疫病。两者之间的区别是,早疫病病斑多为卵圆形或多角形,具备同心的轮纹,病斑上有黑色绒毛状霉层。晚疫病则没有同心轮纹,病斑上有白色霉层。
上一篇:7、8万左右的车子有哪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