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诸葛亮一生有多委屈?
刘备,自己的,也是诸葛亮一生有多委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谈不上委屈,后期军政一把抓,北伐没有成功他自己的原因最大,不能选贤任能,以至人才凋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诸葛亮出山时,仅为左将军幕僚,无官职。次年,授军师中郎将。中郎将低于将军,军师中郎将属于低阶的中郎将。负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后勤工作,参与不了军机大事。此时关羽为偏将军、张飞为征虏将军、赵云为牙门将军,地位远在诸葛亮之上。五年后,刘备取益州,授诸葛亮军师将军,调往边陲。蜀群太守是法正,深得刘备信重,成为刘备身边第一谋臣。后关羽败走麦城,为孙权所杀,刘备欲亲征复仇,诸葛亮苦劝无果,曾叹曰“法正(孝直)若在,必能劝阻皇上东征”。夷陵之战,刘备惨败,白帝城托孤,竟然让李严和诸葛亮同为辅政大臣,以掣肘诸葛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顾茅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只是被司马懿他叔叔水镜先生坑了。说什么机不逢时,如果顺理成章,当初会不会推荐司马家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果诸葛亮也算是受委屈的人,我宁愿是他。我艹,都千古留名了,而且是智慧的代表,何谈委屈二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安抚百姓、遵守礼制、约束官员、慎用权利,对人开诚布公、胸怀坦诚。为国尽忠效力的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加以赏赐,玩忽职守犯法的就算是他的亲信也给予处罚,只要诚心认罪伏法就是再重的罪也给予宽大处理,巧言令色逃避责任就是再轻的过错也要从严治理,再小的善良和功劳都给予褒奖,再小过错都予以处罚。他处理事务简练实际,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计较虚名而重视实际,贪慕虚荣的事他都不做;终于使蜀国上下的人都害怕却敬仰他,使用严刑峻法却没有人有怨言,这是因为他用心端正坦诚而对人的劝戒又十分明确正当的缘故。可以说他是治理国家的优秀人才,其才能可以与管仲、萧何相媲美。
其实诸葛亮心里很苦,诸葛亮说不出。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会认为,诸葛亮很幸福。
其一,自己有才华。隐居隆中,自比管仲乐毅,虽然别人不了解自己,但是在好朋友中间,诸葛亮的知名度却很高,你像崔州平石广元徐庶等人都对诸葛亮很推崇。大名士司马徽也很赞许诸葛亮。
其二,虽然隐居茅庐,可当时名士黄承彦却把自己的掌上明珠黄月英嫁给了诸葛亮,那黄月英博古通今、黄承彦与荆州牧刘表一担挑,从此在荆州地界,诸葛亮如鱼得水。
其三,诸葛亮受到刘备的礼遇,三顾茅庐求得孔明出山,如此礼贤下士的举动,让很多读书人艳羡不已。刘备称帝后,任命诸葛亮为丞相,刘备死前,遗命诸葛亮为托孤重臣,并让储君刘禅尊为相父。
不过诸葛亮的日子过得也苦:
其一,在关羽手下过生活,总要像大人哄孩子一样,逗关羽高兴:诸葛亮对待关羽,特别注意分寸,并努力维持一个客客气气的良好关系,因为关羽并不十分买军师账的。孔明的联吴方针,他执行不力,就是一证。虽然关羽远在荆州,但这个人从来未把自己的地位摆正。马超投蜀以后,为解决益州问题立下功勋,获得殊荣。关羽不服气,要离开荆州到西川来同马超较量。诸葛亮连忙给他写信安抚,一顶高帽子,才使此议寝息。刘备为汉中王后,要用黄忠作他的后将军。诸葛亮说:“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这番话,可以看出诸葛亮对他的态度。
其二,在刘备手下,诸葛亮也很憋屈:关羽失掉荆州后,刘备举兵伐吴,也没有把诸葛亮带在身边,而且刘备并没有理会诸葛亮的意见。蜀军被火烧连营、一败涂地之后,诸葛亮感叹地说道:“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从话语中足以见得刘备对法正才算称得上是言听计从,而诸葛亮则还是略逊一筹。
其三,历史上,诸葛亮与刘禅的关系十分微妙,刘禅尊诸葛亮为相父,即诸葛亮是刘禅的长辈,同时,诸葛亮也是刘禅的臣子,但诸葛亮似乎是忘记了后者,常常以长辈的身份与刘禅交谈,甚至直接指责,朝中之事,事无巨细,都要由诸葛亮本人过问,刘禅已经成了傀儡皇帝,诸葛亮北伐前在出师表中也是以长辈的身份对刘禅各种叮嘱,并擅自安排了自己的亲信在刘禅身边监督刘禅,对此刘禅很不满,曾经说:政则葛氏,祭则寡人。诸葛亮死于章武十二年春。景耀六年春,诏为亮立庙于沔阳。从死到立庙是二十四年的时间。二十多年都没有为诸葛亮立庙很能说明问题:那就是刘禅对诸葛亮的怨恨是很大的,绝不是国家没钱为他立庙更不是忘记为他立庙。对一位对刘禅起着重大影响的相父是不会忘记的。
上一篇:看上南方花园A组团小区的房子,想问一下早高峰期间,小区周边的交通怎么样?会堵车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