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当下的部分大学生有焦虑和抑郁的现象,这是否与父母收入低以及担心自己将来就业收入有关?
你的,焦虑,自己的当下的部分大学生有焦虑和抑郁的现象,这是否与父母收入低以及担心自己将来就业收入有关?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当下的部分大学生有焦虑和抑郁的现象,这是否与父母收入低以及担心自己将来就业收入有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学生们到底在焦虑什么?
我看到一项社会调查,中国五分之一的大学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焦虑情绪。
某省会城市18所院校2610名大学生的调查,20. 3% 的学生存在较严重的焦虑等心理障碍。
总结无非是以下几点:
1,大学生的身份焦虑
在大学还没有扩招之前,整个社会给大学生贴上的标签,大多数是什么“天之骄子”、“社会精英”、“祖国建设的栋梁”等等。那时候,能够考上大学,对于个人,或者家庭,甚至所在的村子来说,都是极其重大的标志性事件。
因为考上大学,对于个人来说,意味着体面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对于家庭来说,意味着可以摆脱传统的农民阶层;对于村子来说,意味着文化底蕴又上了一个台阶。
所以,考上大学,成为一名大学生,给你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张雪白的入学通知书,更是一幅通往更好生活,更高阶层的美好画面。
而如今,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呈现出井喷的趋势,大学生关于自己的身份定位,早已经不是什么“天之骄子”,他们对于自己的认知,已经十分之清醒和现实,毕业之后,也只能去做一名“高级搬砖工”而已。
这种身份上的转变,一切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中国的经济处于急速腾飞的阶段,那时候各个行业对于知识人才的需求,可以说是达到了极高点,加上高考恢复没有多久,大学教育才刚刚起步,所以知识资本,在那个时代,是极其吃香的。
但这种知识资本的时代,到了今时今日,已经完全被稀释掉了,稀释掉的原因,是大学生的数量增多,大学教育俨然成为了平民教育;而知识资本带来的边际收益,远远不如金钱资本带来的收益,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农村的孩子,不想去上大学的原因。
当我的表哥考上大学,几乎整个村子都知道这件事情,而且村民对于这件事情,是极其乐观和开心的,因为在他们的眼里,考上大学,就可以开始赚很多很多钱,而且还不用那么辛苦。
但现在这样的一种风气,已经没有了,村民认为大学生这种身份,已经完全失去了已有的光环,他们反而认为,读那么多书,还不如早点出来打工,打工也不用那么辛苦,钱也不会太少,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钱去读大学呢?
正是因为有这种思想存在,现在我每次过年回家,看到农村的中小学,都是一幅衰败的景色。
那种一上大学,就可以成为人中龙凤的日子,现在已经回不去了。
2,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焦虑
人是社会性动物,每时每刻都需要和周围的人打交道。
在没有进入大学之前,你需要和别人进行长时间相处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你可能只是住在家里,不用面临宿舍纠纷,二来是因为你和你同学之间的关系,没有那么复杂,你们完全是基于同样的兴趣和爱好而走到了一起。
可一旦进入了大学,同样都是同班同学,同样都是同个宿舍的舍友,彼此之间的生活习惯、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却有着天差地别。
你可能喜欢早点睡觉,一到晚上的时候,就会很自觉的爬上床,而且不喜欢别人发生什么动静,但你的舍友,是一个夜猫子,不到凌晨3点,他是不会困的,因为他处于精神饱满的状态,难免会发生声响。
一天两天可以忍,但长达四年的相处,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熬得过去过去的。
遇到一些通情达理的舍友,彼此就一些差异沟通起来,也会很顺畅,最怕一些蛮不讲理的舍友,不但对任何事情都斤斤计较,令人无奈的是,他还找尽各种时机跟你抬杠,最后弄得大家结下了梁子。
与舍友之间的关系,之所以会如此错综复杂,相处起来如此烦人,我认为有以下的几个原因。
第一是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彼此很少会有共同的语言。虽然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彼此之间的不同,可以产生很多的话题,但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之所以能够产生并不断的维系下去,很多情况下,是因为相似性的存在,我们古人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是大家都是独生子女,要想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是极其困难的。90后,尤其是95后的年轻人,崇尚的是张扬个性,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而集体的生活方式,过于追求个性带来的后果,就是彼此之间会产生冲突。
冲突之所以难以解决的原因,是因为想站在对方来进行考虑问题,需要耗费你过多的注意力资源,大脑本身就是一个认知吝啬鬼,是一个能够偷懒就巴不得立刻偷懒的器官,因而,你会用各种各样的“刻板印象”来解释这次发生的冲突:
嗯,他们北方人就是这么蛮不讲理!对,他们南方人就是这样优柔寡断!
刚进入大学这座象牙塔的人,一般会对其包含的各种感情带有强烈的向往,但一旦接触到了之后,才发现所谓的友情、爱情,原来如此复杂,并不是自己想象中那么美好,个中的心情,应该很不好受吧。
3,大学生的消费主义焦虑
曾经在微博上看到这样的一个段子:
年轻的白领,为了能和自己的其他同事一样,拥有一个最新款的爱马仕包包,硬是天天泡面加开水,经过几个月的魔鬼式省吃俭用之后,才给自己添置了包包,而她每天都拿着这个包包去搭乘地铁,每一次把包包放在安检传送带上,都莫名的心疼,最令她感到可恶的是,有人竟然问她这个包是在哪里买的,跟真的一模一样……
会消费,有能力消费是好事,但请不要被人洗脑了之后,以为只要和别人有同样的一款包包,用同样的一款化妆品,去一次国外旅行,就能和别人一样,实现阶层的跨越。
商家为了让你消费,使出的技俩,那可是杠杠的。
他们会跟你说,买最好的化妆品给自己,女人不爱惜自己,怎么对得起现在漂亮的脸蛋;他们会跟你说,现在买不起,没有关系,我们支持各种信用卡分期,反正分期不用手续费,不用白不用啊;他们会跟你说,别在最美好的年纪里,让自己的青春白白浪费掉,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
你的欲望,在一次又一次的刷卡消费中,被无情的拔高,等你回过头的时候,才猛然发现,自己已经在消费主义的战车里,轰轰烈烈地往前狂奔。
别人的消费是建立在生产之上的,而你的消费,却是被人牵着鼻子,到处走。
大学生的评价体系极其单一,评价一个人,要么看你的绩点如何,要么就看你的外表和穿着,这种评价体系造就的后果,会让你舍弃成绩,而去追逐外表。
因为高绩点来得太困难,穿着和打扮,却可以在短时间内上手。
4,
我之前就在文章里面提到,人之所以会感到焦虑,是因为自己在乎的事情受到威胁之后,自己身体和心理产生的一种应激反应。
上一篇:自媒体这条路现在还能顺风顺水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