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蚂蚱在大棚里怎么养殖,一年四季都可养吗?
蚂蚱,蝗虫,成虫蚂蚱在大棚里怎么养殖,一年四季都可养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正常情况下,过了清明就可以开始养殖,从4月初到 11月中下旬,能养3~4茬蚂蚱,正常情况下,一个棚一茬能产80斤~100斤蚂蚱,最便宜的时候20元/斤。按照最低收入计算,一个棚一茬蚂蚱收入1600元,养一亩地的蚂蚱最少能赚1.6万元,一年下来净赚3万~5万。
夏天可以养三茬,一斤蚂蚱的价格是12元左右,冬天能养二茬,每斤价格18元左右,养11个大棚蚂蚱一年能挣7万元左右。一个大棚占地40平方米,蚂蚱养殖45天就能上市出售,一棚能出100斤蚂蚱,夏天蚂蚱市场价12元一斤,能卖1200元,养殖成本500元,利润700元;冬天蚂蚱18元一斤,一茬蚂蚱能卖1800元,冬天养殖需要增加保温措施,养殖成本需要600元,利润可达1200元。冬天养殖蚂蚱比夏天养殖一茬多赚了500元。
利润方面仅供参考,因为市场及诸多因素的影响,价格会不一样的。
希望能帮到蚂蚱养殖户,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没养过不太清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蚂蚱的价值
蚂蚱为药食两用昆虫,属昆虫纲直翅目、蝗科,共有859种蚂蚱,能入药供食用的只有东亚飞蝗蚂蚱和水稻飞蝗蚂蚱。这两种蚂蚱营养丰富,肉质鲜嫩,味美如虾。蚂蚱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昆虫激素等活性物质,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磷、钙、铁、锌、锰等元素。蚂蚱还是治病良药,《本草纲目》记载,蚂蚱单用或配合使用能治疗多种疾病,如破伤风、小儿惊风、发热、哮喘、气管炎和心脑血管疾病。蚂蚱雌雄异体,卵生,1年繁殖2代,即夏蝗和秋蝗。
二、养殖棚建造
蚂蚱有飞翔习性,必须采用棚养。养殖棚要建在通风向阳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厘米以便排水。土壤最好采用不易结块的沙壤土便于拾取蚂蚱卵。在养殖棚内种小麦或玉米等单子叶植物供蚂蚱食用。每1万只蚂蚱需15平方米的面积。可利用院内外空闲场地,用角铁或木棍、竹竿、竹片等建造棚的支架,按棚的大小,用纱网做1个棚罩,底边埋于地下,留下门口。门口安设拉锁,以防止蚂蚱逃逸。棚高1.5米~2米,棚外可罩塑料膜防雨保温。须在4月底前完成建棚。
三、养殖管理
蚂蚱的起点发育温度为15℃,最高发育温度40℃,适宜发育温度为25℃~32℃,空气相对湿度为85%~92%,土壤含水分15%~18%。低于14℃或高于40℃,蚂蚱就停食、死亡。气温28℃~30℃时,蚂蚱卵孵化。先准备无毒土壤与锯末按1:2拌匀,含水量为20%~30%。铺3~5厘米的土在器皿中拍实,将蚂蚱卵均布于土上,盖1厘米厚的混合土。器皿罩薄膜,每半天检查1次。发现小蚂蚱后,用软毛刷将其拨到棚内的食物上。10~15天孵化完毕。小蚂蚱喜食鲜嫩的麦苗、玉米苗、杂草等单子叶植物,食量很小。1~3龄的蚂蚱应注意防雨。27~35日龄长为成虫。这期间每5~7天蜕1次皮,共蜕5次。每只蚂蚱产卵70~100粒。蚂蚱有喜群居和迁飞的习性,群居和迁飞是为了取食和生殖布卵。所以蚂蚱羽化后至产卵前应给予适当的人工干扰,令其在棚内迁飞,以便提高产卵的数量和质量。产下的卵在上冻前应加盖麦糠、杂草等保温、保湿。成年蚂蚱如果不做种用要及时出售。初养户可从养殖场(户)购进种用蚂蚱或卵。蚂蚱属特种养殖,如没有定单和可靠销路,养殖须慎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些地方对大棚养殖蚂蚱,算上一个很好的项目,相对政府也扶持,但一些地方审批很麻烦,政府不愿意让养殖,毕竟蚂蚱属于蝗虫,一旦发生逃跑,会产生虫害,在根据一些当地饮食习惯,不爱食这类动物,所以养殖的少。
记得小时候,在山上经常会碰到大群的蚂蚱,尤其是在天旱的时候,蚂蚱异常的多,飞起的时候,常常会打脸,我们就开始逮蚂蚱,逮住之后把两条后腿揪下来,用火烤烤就开始吃了,也是一群放牛娃也是最开心的事了。虽然蚂蚱腿的肉不多,但吃的非常开心快乐,有时候,在烤腿的时,把头发也烧了,把眉毛也烧了,回去让大人一顿骂,下次还是会这样做。这也是对蚂蚱最早的认识。
后来,公司安排出差,去了哈尔滨,在一次吃烧烤的时候,无意看到炸蚂蚱,就点了一盘,先看到蚂蚱的样子,有点不敢吃,同事说,吃一个尝尝,当试着吃了一个,确实挺好吃,蚂蚱本身是高蛋白昆虫,他的营养价值也很高,所以吃的人也越来越多,现在人工养殖的也越来越多,前几天还看到一个报道,一户养殖户,由于政府飞机喷洒农药,喷到养殖蚂蚱棚边,蚂蚱大面积死亡,可能这也是管理不当引起的损失,蚂蚱养殖方法不是太难,一年四季在南方都可以养殖,他的养殖技术主要是温度湿度的控制,了解它的习性,控制好各个因素,肯定可以养殖成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蚂蚱,也就是蝗虫。 它的生物学特性与价值:蚂蚱为药食两用昆虫,卵生,属昆虫纲直翅目,蝗科。据统计,蝗科共有859种蚂蚱,能入药供食用的主要有两种,即东亚飞蝗和中华稻蝗蚂蚱,这两种蚂蚱营养丰富,肉质松软、鲜嫩,味美如虾,据《飞蝗之研究》和《飞蝗的饲料价值》等书介绍,蚂蚱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昆虫激素等活性物质,并含有维生素A、B、C和磷、钙、铁、锌、锰等微量元素,蚂蚱不但是美味佳肴,而且还是治病良药,有暖胃肋阳,健脾消食,祛风止咳之功效。《本草纲目》记载,蚂蚱单用或配伍使用能治疗多种疾病,如破伤风、小儿惊风、发热、平喘、痧胀、鸬鹚瘟,冻疮,气管炎和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等。可以十只煎汤服,或炒存性研末服,五只/次,冻疮炒存性研末调香油涂患处。 一、养蝗虫的前期准备:养蝗虫要建养殖棚。地点选择通风向阳的地方为宜,房前屋后,闲置的院落、地块等都可以。养殖棚的地面要高出周围地面10厘米~15厘米,以便雨季排水。棚的建造可用竹片、竹竿、木棍等做支架,再用纱布做一个如温室大棚一样的棚罩,底边埋于地下,留下一个门口,门口安上拉锁或者用粘连布条对粘。棚的高度为1.5米~2米,4月底必须建好。棚的面积根据蝗虫的数量而定,一般每平方米可养600只~800只成虫,起初养1万只蝗虫有15平方米即可。每只雌蝗可产卵60粒~90粒,随着蝗虫量的加大,再继续扩建大棚。建好养殖大棚后,在棚内地面上种上密密麻麻的小麦,准备让幼蝗食用。 二、蝗虫的管理:先准备无毒土壤,新锯末和土按2:1拌匀,含水量为20%~30%,在器具或木板上铺3厘米~5厘米厚,卵上再盖约1厘米厚的土。经过10天~15天孵化,到“五一”前后,蝗虫就可以全部孵出。幼蝗孵出后,7天脱一次皮,脱一次皮为一龄,共脱5次皮后变为成虫,再过50天,成虫就可以销售(每公斤蝗虫在500个~700个)或留种产卵了。在1龄~3龄期间,幼虫的采食量很小,经过35天变为成虫后,采食量倍增,除了采集部分野杂草喂养外,还可以采割人工种植的墨西哥玉料草饲喂。 三、养殖蝗虫的注意事项: 1.蝗虫采食时间在早晨9点至下午5点,每天为2次~3次。喂养蝗虫时,要将饲草均匀地撒在棚内。2.阴雨天气应当遮盖养殖棚,因为地面太潮湿,蝗虫会不采食而死亡。3.饲养的密度一般每平方米600只~800只为宜,饲养过密会出现强食弱、大食小或者正在脱皮的被蚕食等情况。4.夏天气温高达35℃以上时,就要对养殖棚进行遮荫,在纱网上或者棚内适当洒些水供应水分,如果棚内过于干燥也会造成蝗虫死亡。5.如果蝗虫采食了带毒的饲草,就会立即死亡。所以如果不知饲草是否有毒,最好先洗净再喂。6蝗虫的生命周期为75天,雌蝗产完卵后会正常死亡,雄蝗也会在交配后正常死亡。 四、相关知识:蝗虫一年中分“夏蝗”和“秋蝗”。从5月初出生到7月初左右长为成蝗,并产卵于棚内,完成第一代;在7月15日~25日,第二代蝗虫即“秋蝗”会自然出土,到9月初产卵于地下,然后死去虫卵可以自然越冬。待到来年“五一”,幼蝗会随着气温变暖自然孵化,破土而出。
上一篇:清朝有哪些名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