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在书法书写的过程中怎么才能做到“腕正锋正”?
笔锋,书法,纸面在书法书写的过程中怎么才能做到“腕正锋正”?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比如狼毫,质地坚硬,与直面接触面积不大,就更容易滑在纸面上,而产生不了“涩”觉。
这些不同的材质,因为他们本来天生就具备的特性,让他们有不同的书写感觉。但是其他方面的因素有时候也会改造、甚至完全颠覆原来笔锋的“滞涩”感。
2、笔锋形态
笔锋形态聚拢,笔芯正,尖锋挺立,则书写过程中“滞涩”感明显。
相反,笔锋涣散、笔芯不正,则更容易产生“滑”的效果。这些不同的效果,当然是与笔锋形态对笔锋与直面接触的面积不同造成的。
3、书写状态
这里强调书写状态,其实着重强调的是,一个人,在拿起毛笔,书写书法的时候,内心的心理状态。
比方说,当我拿起毛笔的时候,我想象这这个毛笔想坚硬的刀锋一样锐利,那么写出来的字,也会相对的挺拔、硬朗的多。
假如,我把毛笔想象成一个软趴趴的刷子,就很难写出硬朗效果的字了。
而在书写过程中,想象状态的不同,人们内心以及对于笔锋的感触就不一样,偏向于相信刀锋的,自然“滞涩”感就会很强烈。
三、腕运
腕运对于我们书写感觉的调节,其实是间接通过对于笔锋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的。书法执笔的关键,就在于腕部到底能否完全的、灵活的发挥作用。
腕部正中的、垂直的运行,不偏不倚,就是正锋的运笔姿势,这个时候,执笔的力量就通过全身灌注于笔毫这小小的一端,力量用的越大,也就越容易产生“滞涩”感。
相反的,腕部偏向于左边或者右边执笔,笔毫则会侧锋运行。而笔毫所承担的力量,就相对应的因为接触面积大而削减很多,滞涩感就会减少。
书法中,有一个专门用语,叫做“锥划沙”。顾名思义,就是拿锥子在沙子上划。我们在划的时候,就会看到沙子自动的被分为两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这个时候,会留下一道中线,这个中线。其实是笔锋运行的轨迹。
在划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那种前行的“滞涩感”,而这种滞涩,就是涩。
其实用锥子在光滑的石板上、石头上划,也一样会产生这种“滞涩”的效果。
而越是垂直的划、用力地划,这种摩擦力就越足。越是偏侧、用力小,就越顺畅,也就不容易产生“涩”了。
四、墨汁
墨汁在书写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尤其是滞涩感,正是因为墨汁的缘故才产生的。
我们都知道。墨汁主要的成分是炭黑、胶质和水。
而在这三种成分中,能起到滞涩效果的,就是“胶质”。胶质一方面让炭黑可以更好的贮存,一方面又为中国书法艺术中的“滞涩”感提供了来源。
越是胶质成分多的,就越容易产生涩感,越是胶质成分少,水分多的,就越清滑。
而现在工业墨汁,大多数都是化学制造,在涩感上就会少很多,这也是我们提倡书写书法用墨块磨墨的原因。
总之,涩感的产生,离不开纸面、笔锋、腕运、墨汁四要素之间的配合。
喜欢书法,热爱艺术的朋友,欢迎关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没必要,书法讲究中侧并用,中取质,侧取妍,至正则无味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练书法,法无定法。不要被某些法外的理论所束缚,练到一定的功夫,自己的力量自然会运到毫端。提高个人的审美,临帖无我,创作有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腕正锋正?关键是练到一定时候,自然而然就把字写好了,不需要刻意地去想如何运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持笔没那么重要,不必太执着,但是,看王羲之的字会发现,他在提按,调锋方面的确独特,所以用笔的提按调锋很重要。但是! 这些东西只是外在的,最关键的还是个人品味,有了美的高尚的品味成就于心,便会转成韵律,气韵,这种气韵传达到手上,结合平时训练的基本功,会呈现和谐的启转调和,呈现佳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中最重要的一支!不管是笔正,还是腕正,最终还是要心正,心正则笔正!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