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这么多人都是拜关公?要是仅仅因为仁义道德,刘备应该更甚吧?
关羽,关公,忠义为什么这么多人都是拜关公?要是仅仅因为仁义道德,刘备应该更甚吧?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关公生于传统文化底蕴极其丰厚的古河东,长于儒家学说十分兴盛的东汉,自己又“好《春秋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他的思想和行为必然受到传统观念和伦理道德的深刻影响。
关公追随刘备,为“兴复汉室”南征北战,驰骋疆场,功勋卓著,赢得了千古的称颂。他高尚的人格、优秀的品质,以及待人行事的风范,都闪烁着忠义、仁勇、诚信的光芒。
自从在涿州与刘备、张飞结义之后,关公与张飞对刘备“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进退,不避艰险”。“稠人广坐,侍立终日”,与“周旋进退,不避艰险”,充分表明关公对刘备的忠心不二。南下之后,关公攻城拔寨、艰苦征战,以及为确保刘备西进战略的实施,独自肩负镇守荆州、牵制曹吴的重任;恪尽职守,苦心经营荆州,直至临沮殉难,都显示了他对蜀汉和刘备的“大忠”。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刘备被曹操击败后,投奔袁绍。关公被曹操俘获,尽管曹操对他礼遇甚厚,但终不变节。他曾对曹操部将张辽说:“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在得知刘备去向后,“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这种“誓以共死”,一诺千金的忠诚,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气节,就连曹操也慨叹说:“事君不忘其本,乃天下之义士也。”这段故事透射出关公的“大义”。其后,小说中演绎出的“华容道义释曹公”,是在立下生死军令状的情况下,舍生取义的千古绝颂。在攻取长沙的战役中,面对骁勇善战的老将黄忠,关公没有用武力强迫他屈服,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义释黄忠”,赢得黄的信任,并最终将其收服,这又是“义”行的一例。
刘备败投袁绍后,关公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秉烛达旦,力保皇嫂及家小,这无疑是“仁”的体现。史称关公“善待卒伍”,这种对部下的关心和体恤当然也是“仁”。
关公作为一名武将,最令人敬慕在于其“神勇”。“策马刺(颜)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以及围襄樊、“水淹七军”、斩庞德、降于禁,都展现了关公作战的神勇;“单刀赴会”、“刮骨疗毒”则体现出关公坚强、刚毅,临危不惧之“勇”。
关公的诚信精神其实是渗透在他所有的“忠义”之举中的,“诚于中而形于外”,他的大忠和大义都是发自内心的,是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正如赞颂他的楹联所说,是“赤面秉赤心”。“人无信不立”,“信”是“诚”的外在体现,只有一诺千金、信守诺言,才能体现和证明其诚,才能在社会上立身处世,在生前身后为世人所崇敬。关公面对张辽时所表示的对刘备“誓以共死,不可背之”的态度,就是对当年“桃园结义”时誓言的践诺;奋力作战,力斩颜良,解曹操“白马之围”,是对自己“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承诺的完美诠释;“华容道释曹”是关公不忘旧恩,知恩必报的又一诚信之举。
正因为关公一生的经历中所折射出的忠义、仁勇、诚信精神,方使他受到当世和后世人们的崇敬,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承载者和化身,成为与“文圣人”孔子并列的“武圣人”,成为“精忠贯日、“义薄云天”的伦理道德典范,因而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万代瞻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关羽忠义的故事在我历史中流传广影响大,至清朝朝廷将关羽忠义之圣,尊为“关帝”,成为“义”的化身。刘备没有关羽的忠义影响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提的有点意思。这个原因与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有关。中国两千多年历史中,凡是与国家政治没有直接关联的,都被视为下品,同样读书,就有正书和闲书之分。同样玩文字,八股策论就高大上,小说戏曲就下九流。下九流又不甘于下贱,就在创作中演绎正史人物,并对演绎的正史人物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关公这个形象就这么被罗贯中演绎出来了。赤胆忠心,义薄云天,最有意思的是还有月下读论语(关公像手持的那卷书不是《孙子兵法》而是《论语》),近乎于人人称道的高大全形象深入人心,完美的将忠君爱国与老百姓的朋友交以义结合起来了,这是关公深入人心的第一步。至满清康熙朝,康熙为了收买人心,拜孔子,承认孔子万世师表,并追封衍圣公,算是平定了文人的不臣之心。但武将缺乏学习的榜样,于是推关公为武圣。和平年代,文高武低,把关公抬到与孔子同样的高度文官不服,于是就将关公月下读《孙子》变成了关公月下读《论语》。至此,武圣关公就光彩夺目的亮相了。(推的过程比较复杂,就不多说了)这是第二步。武圣关公,忠义关公,并不能成为百姓心中的神圣。但因其为忠义武将,且被朝廷多次追封加封至关圣大帝,最长封号达二十八字,做生意的人特别是长途贩卖的生意认为这么一尊武圣一定能够保佑平安,祈求平安又是所有人的最低追求,于是将其作为保护神供奉。这是第三步,完成了关公从将到侯到圣到神的演变。有了平安,人们就会追求财富,向往生活富足,拜财神就逐渐兴盛起来。历史上有多名财神,但无一例外都是武将,大抵人们从日常所见所闻中形成了武将性格粗豪,不计较财物,而文官细致贪财中获得灵感,认为武将不会索取自己的财富,文官会索要自己的财富(收税的都是文官)。为平安供奉关公,为求财供奉财神(比如赵公元帅),就会出现一个麻烦,两尊神如何摆放?谁左谁右(左右决定高下)?说白了,就是要钱还是要命?有聪明人(姓名不可考)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既然赵公元帅能当财神,武圣大帝无所不能的关圣为什么不能?那一定是可以的。于是,武圣大帝关公又有了一个新头衔,财神关公。至此,关公完成了华丽升级,成了平安财神,比西方的圣诞老人还完美。特别是改开以后,东南风日盛,关公就风风火火的风行于神州大地(早年北方供奉赵公元帅,不供关公,因为书上没写关公封财神,姜子牙封财神封的是赵公明)。至于为什么不拜刘备,那就简单多了,因为刘备姓刘,可谓成也刘败也刘。历史上真实的刘备不管是武功还是文治,都与曹操无法相比。但只是因为曹操是汉臣姓曹,而刘备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刘姓皇室之后,在罗贯中笔下极尽歪曲只能事,刘备就成了满嘴仁义道德的君子(实际满脸的虚伪)影响高大,曹操就成了奸诈小人。这叫成也刘。又因为他姓刘,是皇室正统,任何朝廷都不可能封神封圣,为什么?因为树立一个好皇帝给谁看?给谁做榜样?给皇帝看给皇帝做榜样,再深一步是不是就是说当代皇帝不行?即便要给皇帝树个学习的榜样,那也得树一个正宗的皇帝,不是打游击的皇帝,比如三皇五帝,文王太宗。所以,后世没有朝廷追封刘备。没有朝廷追封,民间没有人有这么大号召力,他也就只能是人无法成神,注定关公的光芒要将他掩盖了。
上一篇:轩逸2019款,经典1.6XL CVT豪华版,是什么上市的,怎么网上很少看到有人说这款?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